“他們不僅完美地解答了所有的題目,更是在試卷的空白處,用至少兩種以上的、我們從未見過的全新算法,指出了我們原題目中存在的、細微的理論漏洞。”
“並且,他們還給出了邏輯上更加優化、更加完美的解題模型!”
這句話,不再是地震。
這是一顆在會議室中心引爆的中子彈,瞬間抽空了所有的空氣,摧毀了所有人的認知。
克勞斯沒有給他們任何消化的時間,他直接操作麵前的設備,將一份被批改得滿是紅色驚歎號的試卷,投影到了幕布上。
那是林曉靈的試卷。
巨大的幕布上,每一個公式,每一個推演,都展現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如同藝術品般的完美。
而在最後一題的下方空白處,一行娟秀而又鋒利、仿佛是用手術刀雕刻出來的評語,清晰地呈現在所有學術泰鬥的眼前。
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自己的臉頰,在火辣辣地發燙。
——“此題的理論基礎過於理想化,忽略了‘量子漲落’在微觀層麵可能引發的‘邏輯坍塌’。
建議出題人可以參考一下我們龍河大學一年級下學期的《量子信息論》教材第三章第七節。”
我們龍河大學……
一年級下學期……
教材……
這幾個詞,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精準地、毫不留情地刺入了在場每一位教授的心臟。
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就好像一群畢生致力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家,在耗儘心力、九死一生之後,終於登頂,卻發現山頂上早已坐著一群穿著短袖、吃著火鍋的年輕人。
而他們指著山下,用一種天真而又殘忍的語氣對你說:
“哦,你們也來爬山啊?這座小土坡是我們學校新生的體能訓練場。”
降維打擊!
這才是真正的,不留任何餘地的,降維打擊!
校長先生緩緩地靠在椅背上,他那雙一向銳利的藍色眼眸中,此刻隻剩下一種前所未有的、灰敗的茫然。
恐慌。
一種冰冷的、黏稠的、從脊椎骨最深處蔓延開來的恐慌,攫住了他的心臟。
他終於徹徹底底地明白了。
一切都明白了。
龍河大學之所以會選擇他們蘇黎世聯邦理工,這所誕生了愛因斯坦、擁有百年榮耀的歐洲頂尖學府,作為第一個國際交換的合作夥伴……
根本就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優秀。
更不是為了什麼所謂的“平等交流”。
而是因為,在龍河大學那恐怖的、如同凝視深淵般的眼中……
他們,僅僅隻是一塊硬度、尺寸、紋理都恰到好處的……
磨刀石!
一塊用來檢驗他們學生刀鋒是否足夠銳利的,最合適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