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落地鐘時針剛剛指向下午三點。
但對於校長赫爾曼·施耐德而言,這幾天,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他的電話,已經變成了一部專門用來接收“神跡報告”的聖器。
“校長!”
電話那頭,是材料學院係主任欣喜若狂又帶著一絲崩潰的吼聲。
“我們的‘超導薄膜’項目有突破了!是一個叫李響的龍河學生,他隻用了一個下午就優化了我們的分子束外延設備!”
赫爾曼剛掛斷這個電話,內線又瘋狂地閃爍起來。
“校長!人工智能實驗室那邊也瘋了!”
這次是計算機係的係主任,他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在夢遊。
“一個叫林曉靈的女孩,她竟然徒手重構了我們整個神經網絡的底層算法!”
“校長!量子光學實驗室……”
“校長!高能物理研究所……”
一個又一個的電話,一份又一份充滿了狂喜與震驚的“喜報”,堆滿了他的辦公桌。
每一份報告,都代表著一個長期停滯不前的頂尖項目取得了顛覆性的突破。
每一個突破的核心,都指向同一個名字。
龍河大學。
赫爾曼校長緩緩地靠在椅背上,他看著窗外沐浴在陽光下的校園,那座誕生了愛因斯坦、擁有數百年榮耀的科學殿堂,此刻在他眼中卻顯得如此……脆弱。
他終於徹底明白了。
這不是交流。
這是一場來自更高維度文明的“視察”。
再不抓住機會,他將會成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曆史上最大的罪人。
一個念頭,一個瘋狂到他自己都感到戰栗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成型。
他猛地抓起內線電話。
“通知霍夫曼教授、克萊因教授、費舍爾教授……對,所有還在校的諾獎得主,立刻到我辦公室來!”
半小時後。
赫爾曼校長親自帶著學校裡最頂尖的幾位諾獎教授,一行人腳步匆匆,神情肅穆,穿過古老的連廊,走向學校的中央圖書館。
他們像是一群即將麵見神諭的朝聖者。
圖書館三樓的角落,靠窗的位置。
周思民院士正戴著老花鏡,安靜地翻閱著一本德語版的經典物理學文獻。
陽光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在他身上灑下一片安詳的光暈。
赫爾曼校長停下腳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領帶,他能感覺到自己手心裡的汗。
他走上前,用一種近乎是懇求的、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望的語氣,對著眼前這位來自東方的老人,微微躬身。
“周院士,打擾您了。”
他的聲音有些乾澀,卻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
“我代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有一個請求。”
周思民院士抬起頭,平靜地看著他。
赫爾曼深吸一口氣,說出了那個在他腦中盤旋了整整一天,連他自己都覺得不敢想象的瘋狂請求。
“我們希望……希望龍河大學能夠同意,讓您的這批交換生,參與到我們目前最核心、最機密的那個項目裡來。”
他頓了頓,每一個字都重如千鈞。
“‘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能源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