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場內」
帥小劍隊裡的邵徳農,認真的在剔除一些明顯的魚刺,林朝則是根據帥小劍給的方子,在調配不同魚丸所需的輔料。
至於王青銳,帥小劍拜托他熬煮一鍋與魚丸搭配的極致海鮮湯。
“一定要是海風味特彆突出,然後湯底比較濃鬱的類型,但不要熬到掛汁,白色最好,淡黃色也可以。”
帥小劍沒有說明需要什麼魚,也沒有指定調料,他充分相信自己的隊友,所以隻提需求,不管過程。
事實證明,這樣的分配方式也是有道理的。
王青銳在沒有被限製的情況下,反常的使用了黃辣丁,大骨,土雞,熬了一個「黃辣丁魚湯」的底味。
然後與日式海鮮味噌做結合,最終通過蛋清吸附法,獲得了一鍋淡黃色的魚清湯。
在比賽這麼緊張的時間下,他熬出的湯觀之如泉水般清澈,但喝下後才發現海味濃鬱,就連帥小劍也不住的讚歎。
“老王你可以啊,以前隻覺得你夫妻肺片一絕,現在我看這湯也可以算一絕了。”
王青銳笑著擺擺手,他知道帥小劍這話開玩笑的成分居多,雖然魚湯確實不錯,但要和他的夫妻肺片比,那差了好幾個檔次呢~
獲得如此魚湯相助,帥小劍這道三鮮魚丸也是更有把握了。
他構想中的三鮮,其實是三種不同口感的魚丸。
首先是草魚,作為淡水魚,它是湖之北,荊楚魚丸的原材料。
在荊楚,魚丸魚糕作為當地美食,聞名已久,荊楚魚丸講究的就是一個肉質鬆散,口感潤滑。
咬下去幾乎沒有任何勁道可言,和豆腐的口感極度相似,用其構成三鮮魚丸中的“綿”再合適不過了。
接著就是白剝馬鮫魚,這是一種海魚,廣深區人民常拿它來做馬鮫魚丸。
吃過廣深潮山菜的都應該知道,它們的牛肉丸主打一個勁道,馬鮫魚丸也是如此。
它的口感極其Q彈,咬下去有明顯回彈,帥小劍用其構建了三鮮魚丸中的“彈”。
最後就是鯪魚,這是著名非遺食物,皺紗魚腐的原材料。
皺紗魚腐是魚糜經過配料混合後,使用冷油浸炸的方式製作而成的,魚腐外皮呈現漂亮的金黃色,與大家常見的“豆腐泡”類似,但更亮一些。
因為在炸製中會膨大,然後出鍋後迅速乾癟,所以被稱為“皺紗”。
它因為受過炸製,所以口感與上麵兩個完全不同,講究的就是一個外酥內軟,爽中帶韌,也就是三鮮魚丸中“酥”的來源。
雖然三種魚丸處理起來都很麻煩,但架不住它們分量大。
處理魚雖然前期略顯繁雜,但數量其實很少。
幾條魚,三口鍋,就能滿足百人評委要求,甚至還有多的。
這對於時間方麵是極度友好的,讓帥小劍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融合味道上。
反觀小花隊,那真是忙的一個熱火朝天。
它們選用的食材是鱸魚,這東西有淡水和海水之分,淡水鱸魚大部分是華夏引進改良後的內部品種,海鱸魚則大部分指代日鱸魚。
正常情況下,因為活海鱸被捕撈後不易存活,在國內銷售大多以冰鮮冷凍為主。
但這次海之櫃裡麵竟一反常態的有一水缸鮮活海鱸,見狀小花也沒猶豫,直接將其選做了主食材。
淡水鱸口感嫩軟,入口即化,適合清蒸,燉湯,和香煎...
海鱸魚口感帶韌,醃製後,紅燒或者烤製會有特殊香味...
這次小花選用的則是火燎。
醃製的魚肉在經過特殊浸泡後,去除大部分寄生蟲,然後略微上蒸,保持其半生的口感,接著用火槍進行單麵加工。
這樣做下來,能最大程度保證魚肉上層焦香,中層鮮嫩,下層彈牙的複合口感。
搭配上用熱帶水果做成的一個微酸醬汁和海鹽,能極大體現出海的風味。
一匹黑馬又在這基礎上提議底下加一片檸檬底襯托,美觀的基礎上,還能將檸檬酸與果酸的層次拉開。
這操作,就連在晉級台上的夏鳴都點了點頭。
“簡單,高效,還精準,增加味覺層次的時候,還兼顧了時間,這黑馬看著也有幾分水準!”
兩邊的菜品因為口感還有構思方向完全不同,使得夏鳴一時間也無法判斷誰更有優勢。
不過要是他來選的話,如果味道都不差,他應該會選擇三鮮魚丸。
畢竟將一條魚處理出三個層次的口感不算很難的技巧,但要將三個華夏天南地北的魚糜食物,做到味道和諧,並能體現主題,就需要費很大的功夫了。
夏鳴很明顯的察覺到了帥小劍為了這個均衡,刻意調節了三種魚丸的配方。
“真是勢均力敵的料理,相同的主題,卻指向了完全不同的口感,這個世界對於食材的開發,真是比九州大陸要深太多了。”
夏鳴用指背蹭了蹭鼻子,悄悄記下了帥小劍的魚糜配方,想著以後說不定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