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分鐘,在不依靠任何配菜的情況下,隻通過手法處理,就能最大程度烘托豆腐的味道,足以可見黎誌安經驗之老道,涉獵之廣泛。
眾人品嘗完後進入了評分環節,思慮再三後,譚知風,洛樹榮打出拒絕牌。
其餘五人一致通過。
譚知風的理由是,味型處理的很好,但老豆腐還是有點沒入味,影響了層次。
洛樹榮的理由是,調汁可以更加優化,在酒味,甜味,鹹味之外,可以用八角花椒等香料...進行配香,層次會更好。
黎誌安自己也明白「色」「香」「味」中香味稍稍遜色了幾分,但時間太緊了,而且他本身在香料這一塊,處於一個標準水平。
貿然使用不如不用,再者料理也不是完全沒有香味,酒香雖淡但也能托起這道豆腐!
看著最後自己這邊亮起的通過,黎誌安大廚拿過毛巾擦了一把汗,就近找了把椅子坐下。
“哎呦,可算結束了,再不結束我這把老骨頭真撐不住了。”
說著,他又猛灌了一口啤酒,整個人長舒了一口氣...然後將目光投到了王青銳這邊。
王青銳最終的料理是一道「包豆腐」。
將豆腐通過精湛的刀工處理成豆腐皮,然後快速油炸後,放在炭火上烘烤,最終形成類似「千張」的模樣。
然後將豆腐製作成豆腐辣醬,並使用豆腐粒與豆腐段混合成餡料,最終加入辣醬,裹上裹粉,炸成了「豆腐脆殼春卷」。
吃完春卷後,所有評委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王青銳也明白自己這輪是凶多吉少...
其實,所謂的料理道路選擇,本質上是為了不容易與彆人重複...
例如黎誌安,他雖然七道都是冷碟,但技法各不相同,想要與彆人撞車,就必須,彆人在選擇冷碟的情況下,還選擇與他同等的技法,類似的味道或者味型。
這三者疊加起來,查重概率會大大降低...
夏鳴那邊也是如此,因為王青銳選擇了展示刀工,所以他走熱菜的路子,屬於是各憑本事,都不耽誤。
洛洛哼哼唧則是所有廚師裡麵選擇最基礎的,她選的是味道,無時無刻都有與彆人撞車的可能。
但恰好她又是所有廚師裡麵,除了黎誌安以外,對西餐接觸最多的人,在發現黎誌安選擇了冷碟後,她儘可能的將自己的料理與甜品,點心靠攏。
這樣至少在表現形式上,能與其他人拉開差距...
當然,這種選擇也不單是為了避戰,更多是因為想要不受乾擾。
可二十多道料理下來,評委怎麼可能一點都不受影響?
恰似王青銳現在一樣...他的料理處理手法,也就是「片」「末」「粒」「段」,都是他自己之前做過的。
唯一有亮點的豆腐辣醬,在前麵已經有了高度類似的豆腐酸醬,至於千張的這個做法,更是與夏鳴第五道料理「百味乾烤豆腐」高度重合,脆殼就更不必說了。
也就是說,比賽到了現在,王青銳的料理上,已經找不到一個之前沒有出現過的元素了。
他自己也很清楚這點,但時間太緊迫了,這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幾位特邀評委看了眼王青銳,也明白他確實是儘力了,隋戊佰開口對料理的味道誇讚了幾句,李商虎也順勢走了個過場。
之後眾評委對視一眼,最終投出了一個4:3的評分。
4張拒絕,3張通過...算是給王青銳這位勤奮的廚師,留下了最後一絲體麵。
結束完王青銳的試吃,眾評委轉到了洛洛哼哼唧這邊,謝庭鋒看著碗裡的凍豆腐眼前一亮。
相比於嫩豆腐還有老豆腐,凍豆腐的口感先天就與前兩者不同,相應的,最終呈現的味道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
可與謝庭鋒的興奮不同,隋戊佰看著碗裡的凍豆腐,眉頭微微一皺。
“這孔洞,這顏色,這狀態,看著怎麼有些不太對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