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學後院空地上,幾個半大孩子圍著木箱蹲成圈,腦袋湊一起盯著裡麵剛冒芽的黃豆。陸星辰攥著小本子,眉頭皺得緊——豆芽剛冒頭就蔫了好幾根,缺玻璃做恒溫箱,溫度控不住。
“星辰,再這麼蔫下去,下周沒法跟老師交差了。”小胖撓撓頭,手指戳了戳木箱裡的濕紗布,“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軟了,是不是天太冷?”
陸星辰點頭,翻開本子指給大家看:“查資料說豆芽發芽要25度左右,現在早晚溫差大,沒恒溫箱不行,溫度忽高忽低長不好。”
“可玻璃要憑票買,咱們哪有票?”另一個同學小聲說,“我娘上次補窗戶買玻璃,跑三趟供銷社都沒買到,說要單位證明。”
幾個孩子瞬間沒了精神。這“小小科研小組”是陸星辰牽頭的,本想培育豆芽送學校食堂省黃豆,現在就差玻璃做恒溫箱蓋子,眼看要半途而廢,誰都不甘心。
放學路上,陸星辰磨磨蹭蹭,滿腦子都是玻璃的事。回到家見蘇瑤在院子曬藥材,趕緊跑過去:“娘,我們科研小組培育豆芽,缺玻璃做恒溫箱,沒玻璃豆芽長不好,可玻璃要憑票,能買到嗎?”
蘇瑤停下活,蹲下來看兒子急紅的臉:“玻璃不好買,得有單位證明。你們要多少?做恒溫箱有啥用?”
“大概這麼大。”陸星辰用手比劃,“裁成10厘米見方的小塊,蓋在木箱上做恒溫箱,豆芽發芽快還不容易蔫。我們想送食堂,能省10斤黃豆呢!”
蘇瑤心裡一動——孩子有想法還實乾,不能讓他們因為缺玻璃放棄。她琢磨著,縣教育局說不定能批專款,畢竟是給學校搞科研還能省糧食,是正經事。
“走,娘帶你去縣教育局問問。”蘇瑤擦乾手,進屋換了件乾淨褂子,從抽屜拿張紙寫了簡單申請,“跟局長說說,說不定能批錢買玻璃。”
母子倆第二天一早就去縣城。教育局在棟舊辦公樓裡,走廊飄著墨水味。蘇瑤找到局長辦公室,敲了敲門。
“進來。”裡麵傳來洪亮的聲音。
蘇瑤推開門,見張局長坐在桌前看文件,趕緊遞上申請:“張局長您好,我是紅旗村蘇瑤,這是我兒子陸星辰。他們學校成立‘小小科研小組’,想培育豆芽送食堂省糧食,缺玻璃做恒溫箱,想申請專款買玻璃。”
張局長放下筆,接過申請看了看,又看向陸星辰:“小朋友,你們培育豆芽能省多少糧食?恒溫箱一定要用玻璃嗎?”
陸星辰趕緊答:“張爺爺,我們算過,每次能培育5斤豆芽,夠食堂做一頓湯,省10斤黃豆。不用玻璃溫度控不好,豆芽長不好還容易爛,更浪費黃豆。”
“哦?還會算賬。”張局長笑了,“想法很好,既鍛煉動手能力又省糧食,該支持。但局裡經費也緊張,你說說,為啥非要批這錢?”
蘇瑤接過話:“張局長,孩子搞科研不容易,這不光是培育豆芽,更是培養責任心。現在國家號召節約糧食,孩子能用自己的辦法省糧食,因缺玻璃放棄太可惜。而且玻璃買回來,以後還能做其他實驗,不是一次性的。”
張局長點頭想了會兒,拿筆在申請上簽字:“行,批20元專款,去財務科領錢開證明,去供銷社買玻璃。記住錢要花在刀刃上,彆浪費。”
陸星辰高興得跳起來:“謝謝張爺爺!我們肯定好好做實驗,培育最好的豆芽!”
領了錢,蘇瑤帶陸星辰去供銷社。拿著教育局的證明,王主任很痛快地給了玻璃,還讓師傅裁成10厘米見方的小塊,20塊花了18元,剩下的2元,蘇瑤給孩子買了鉛筆和作業本。
回到村,陸星辰趕緊叫科研小組的同學,把玻璃搬到學校後院。幾個孩子看著亮晶晶的玻璃,都興奮得不行。
“有玻璃了,趕緊做恒溫箱!”小胖搓著手躍躍欲試。
陸星辰點頭,從家搬來幾塊廢木板——是之前藥廠裝修剩下的,他特意留著做實驗架。“先用廢木板做框架,再把玻璃粘上麵當蓋子。”他說,“問過我娘,七零年代沒膠水,用稠米湯就能粘玻璃,還結實。”
孩子們分工乾活,有的鋸木板,有的熬米湯,有的擦玻璃。陸星辰負責量尺寸,用鉛筆在木板上畫線讓大家照著鋸。小胖力氣大,鋸木板時臉憋紅了,木屑飛一臉也不在乎。
“星辰,米湯熬好了,夠稠不?”一個女同學端著鍋跑過來,鍋裡的米湯冒著熱氣,黏糊糊的。
陸星辰用筷子攪了攪:“夠了,在木板框架上抹層米湯,把玻璃粘上去,乾了就結實。”
孩子們小心抹米湯粘玻璃,怕碰碎。陸星辰一邊幫忙一邊說:“玻璃邊緣對齊,米湯抹均勻,不然粘不牢。”
忙活一下午,恒溫箱做好了。長方形木箱上麵蓋著玻璃蓋,側麵開個小口方便觀察。孩子們把之前蔫的豆芽移進去,鋪層濕紗布,滿心期待等著。
接下來幾天,陸星辰每天放學都去看豆芽。恒溫箱裡溫度穩定,豆芽長得快,幾天就長到一寸長,白白胖胖的看著有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