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可能已經有很多朋友猜到了。
沒錯,陳建國上午回家時偶遇的那輛勞斯萊斯,車裡麵坐著的那一男一女正是歐陽平和歐陽安安。
而歐陽平的那句“還在啊”,也正是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當年蓋的那間破木頭房子還在而發出的感慨。
有了獨屬於自己和妹妹的小家,歐陽平還是和往常一樣出門做事賺錢,而歐陽安安也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說春夏外出找野菜、秋天采野果,做家務、做飯等等。
就這樣,兄妹倆度過了雖拮據,但也十分溫馨的幾年。
也就在歐陽平十八歲那年,他從工友那聽說了上麵要來征兵的事情,那豐厚的待遇讓他心動了。
當天晚上回家後他就和歐陽安安聊了聊這個話題。
兄妹倆思量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參加選拔。
後麵的事自不多說,在征兵現場,歐陽平和陳建國以及程東升三人第一次會了麵。
並且,最終在陳建國好心放水的前提下,歐陽平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個寶貴的征兵名額。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我也永遠不會忘記大哥你當時的恩情。”
說起當年征兵那件事,歐陽平紅了眼,情緒略有激動。
當年他和妹妹過得並不算好,是陳建國給了他那個寶貴的入伍機會,讓他去了隊伍裡,讓他有機會改變自己和妹妹的現狀。
而且,那個年代入伍也是要政審。
而歐陽平的情況大家都清楚,雖然歐陽家是被人陷害的、是無辜的,但當年那麼多受害者誰不無辜?
遠的不提,就說林秀芳的娘家——林家。
林家當年也算富裕,畢竟林老爺子還讓林秀芳讀了書。
在當年,很多人都重男輕女。
“女娃娃讀書乾什麼?將來還不是嫁人了,知道的再多還不是跟著姑爺去了,還不如讓她多學點家務,小時候伺候好我們這當爹媽的,將來也能討好姑爺。”
而這,僅僅隻是當年一小部分父母不讓自己閨女讀書的理由之一。
當然了,在那個大環境下,之所以很多父母不讓女娃去讀書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家裡窮。
而林家能讓林秀芳去讀書,至少家庭條件不差。
要不然,連飯都吃不飽了誰還讓自己女兒花錢去讀書。
而在那場動蕩中,像林家這樣的“大戶”都是某些人打擊的目標。
所以說,以當時歐陽家的背景,歐陽平的政審肯定是過不了的。
到最後,還是陳建國說動了父親陳漢去談才談好的。
陳漢是從戰場上下來有功勳章的老兵,多少還是有點麵子。
更何況平南離京城很遠,受那場動蕩的波及不算大。
再加上歐陽家的事情都過去好幾年了,京城裡還能記得在哪哪哪有過一個歐陽家的人不說沒有,但也沒幾個了。
總之,多方影響之下,歐陽平勉強過了審核,得償所願成為了一名新兵。
而這之中,陳家對他的幫助毋庸置疑。
陳建國不光把自己的名額讓給了他,還遊說陳漢幫他通過政審。
所以,歐陽平怎麼能忘記陳建國以及陳家的恩情呢。
……
歐陽安安進屋後是跟林秀芳坐在一起的。
此時,她見歐陽平的情緒有點激動,對林秀芳歉意一笑後,起身走到歐陽平身旁坐下,伸手幫他順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