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老葉家便開始掛燈籠了。
往年家裡沒那條件,不過掛兩盞意思一番,今年日子寬裕些,也跟著鎮上人家講究一把。
葉知許在鎮上讀了多年的書,對這些習俗門兒清。
見葉熙抱著燈籠發愣,便笑著講起了其中門道:“燈籠得在正門兩側成對掛,左為‘天燈’,右為‘地燈’,取‘天地護佑’的吉兆。
庭院中央要掛盞‘長明燈’,得比人頭高些,寓意‘蒸蒸日上’。
廊柱邊上對稱掛小燈籠,夜裡走路就亮堂了。
先掛燈籠驅邪淨宅,再請祖先神靈歸家受祭,這順序可不能亂。”
葉熙聽了,不禁感慨:論講究還得是古人,掛個燈籠都藏著這麼多學問呢!
燈籠掛好後,正廳供桌上也擺好了雞鴨魚肉。
當夕陽的餘暉散儘,祭祖儀式正式開始了。
古人以“日落前迎神,日落後享祭”,他們認為黃昏為陰陽交替之時,便於與祖宗溝通。
葉老頭領著全家在供桌前站成整齊一列,他肅穆地點燃三炷香,向牌位連鞠三躬,將香插入香爐。
“列祖列宗在上,今日除夕,子孫來祭。”他執酒壺斟滿三隻酒盞,逐一灑在地上,蒼老的聲音裡帶著祈願,“望祖宗保佑家人平安康健,財源廣進。”
晚輩們依次上前,向祖先上香、磕頭。
隨後,眾人來到大門外,每人手持一疊黃紙錢,鄭重地將一張張紙錢添入火盆中。
爆竹燃畢送祖先“歸位”後,又回屋內行辭歲禮。
葉熙悄悄躲到一旁,不願行磕頭禮。
其他人並未在意,長輩收獲祝福,小輩拿到一串串紅繩穿著的壓歲銅錢,一家人其樂融融。
唯有王桂香看著不願來磕頭,也不要壓歲錢的大女兒,微蹙了眉頭。
葉熙直接無視了她的眼神,帶著寶批龍徑直去了吃飯的餐廳。
大房三口子從下午開始就縮屋裡沒露麵。隻有葉禾生小兩口與眾人一起吃年夜飯。
老婆子端著飯碗想給大房那三人送去,迎上葉熙冷颼颼的眼神,攥著碗沿的手頓時僵住,踟躕兩步還是退了回來。
吃飯的時候,葉老頭還刻意提醒大家“吃魚留頭尾,有始有終,碗裡要留點,年年有餘糧。”
飯後便開始守歲,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葉老頭拎著酒壺挨個給晚輩分屠蘇酒,連最年幼的葉小胖也分得幾滴。
按規矩“少者先飲,老者後飲”,取迎新納吉之意。
葉小胖率先端起酒盞舔了舔,立刻皺緊了眉。
葉熙跟著嘗了嘗,舌尖立刻漫上辛香微苦的藥味,這味道她實在是喝不習慣。
葉老頭喝了一杯,笑道“喝一口驅驅寒氣,今晚上守歲就不怕被凍著。”
你以為古人不看電視不打麻將就沒娛樂活動了嗎?人家可玩的東西多著呢。
葉老頭和三個兒子打起了葉子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