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位娘娘成為母儀天下的那一位,有兩種結果。
其一:子嗣不給力,淪為紅顏。
其二:重登萬金之軀。
若不能重登萬金之軀,那將一位娘娘最後一次母儀天下,她清楚的明白自身已經無望了,所以母儀天下是為了廣撒網,而這還是建立在子隨母的基礎上。
作為子嗣,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看到娘娘大顯神威過,但那一次會看到的。
娘娘需要展示什麼嗎?不需要。而作為師師的我,亦是一樣,我們都不需要展示什麼,因是束身的狀態。
舍一生而利天下的見過沒?普天同慶之日,亦舉世同悲。
若我們凋零,對於世界來說是災難,對於世生來說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
天災人禍,奮發圖強,莫過於此,而之所以是這樣的,那是因為咱們和利世的糾葛太深,沒有彆清關係。
換句話說:我們不是作惡的,但也不是作弊的。
作惡的獨善己身,作弊的兼顧天下,咱們不是這兩類,而是第三類,我們同樣作惡,更是作弊,但方式不同。
我們的作惡,是明哲保身,而作弊是籍籍無名。
作弊的兼顧天下,那是從其中賺取差距,形成莫大差距之後的賺取,而作惡的明哲保身,那是作惡無人知,偷偷摸摸的做,故明哲保身無人知曉,因無惡不作。
當誰都不知道,我們做過惡,那算是作惡嗎?不算。
而且做的是自己喜歡的,而喜歡的對於彆人是惡,但這份惡卻是我們自身所喜,不做自己不喜的,而專做自己喜歡,又對於彆人來說是惡的,這同樣也是差距,差距在自身的身上。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無人知道,這也會形成所謂的無知。
當所有誰都不知道,被我們乾掉的家夥,同樣是無知的,這即是明哲保身,獨善其身則是被發現了,但其中均為有一點,那就是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如師師吞下欺師滅祖,但相反的一麵是什麼?因材施教。
師師帶來了因材施教,而吞下了欺師滅祖,這份給世界帶來的,而因材施教,是好還是壞?好!既然是利,則需作惡,若惡無生知,則無惡不作。
有做過嗎?沒有。
這也是所謂的明哲保身,而至於兼顧天下,這其中有莫大的差距,這些差距是可以賺取的,比如兼顧天下的家夥帶來了財富,吸引了搶掠,這其中的差距則可以賺取,成為所謂的功德。
但還有一種,就是放著差距不管。
如財富是大,搶掠是小,其中的差距不為我們所賺,即是無德。
我們有賺取這份差距嗎?沒有。
那我們是怎麼獲取的?
娘娘可靠養子,師師是靠收徒,這些差距不在我們身上,而是在養子和徒弟身上。
當養子和徒弟亡故,差距則會回到我們身上,但我們有教養子,有教徒弟,怎麼去賺取差距嗎?沒有的。能不能有收貨,完全是隨緣的狀態。
如娘娘的養子帶回了一些土特產,如師師的徒弟帶回了一些禮物等等。
這是我們要的嗎?不是。興許根本不對。
若有一天,養子與徒弟,帶回來了正確的事物,則是我們的位置。
娘娘的養子是不是會回來?是。
它們曾經在外麵做過什麼?知道嗎?不知道。
帶回正確的事物,又做過正確的事,比如娘娘當年明哲保身做過的事情,即形成了我們的位格。
這是巧合,即是第三類,而這個第三類是湊出來,明哲保身和濟世隱居湊的。
至於第四類...那是先天!
巧合合二為一,不在是湊的,而是生來便有。
這是第四類:先生。也可以說是賦予。
當然的,存在逆轉先天這回事,而這也是娘娘會以身作則和師師倒行逆施的原因,因我們可以是先天,也可以是後天。
即可以是賦予,讓我們為生,也可以是應得,後天逆轉而得,若先天與後天結合,即是第五類。
這是先天逆轉,而能否成為第五類,已不取決於單單的我們,它們是一方,創世者,創生者,我們是一方,世界、世生,而這是融洽。
巧合是湊的,逆轉是做的,融洽是合的。
有些特殊的位置,是極為有限的。
比如第五類。
到了截止之日,它可能永遠都隻有這麼多,不!應該說在想獲得這樣的一個位置,需要付出成千上萬倍的代價,昂貴到無望。
若非絕無僅有,那就是隻此唯一,這不是能付出代價就能買到的。
需要契機
比如命運的捉弄。
是惡也好,是良也罷,都是契機,但不是每一個契機都會誕生奇跡,更多的是第四類,先天逆轉,本末倒置。
這是娘娘和師師形成過程,但這樣的過程並不完整,不過有些東西可以省略。
師師的:欺師滅祖,因材施教。
這其中的差距是不是大的離譜?嗯。
娘娘的:母儀天下,母憑子貴。
這其中的差距同樣大的離譜,能母儀天下的娘娘,需要通過子嗣來彰顯富貴嗎?不需要。甚至於娘娘從未母儀天下過,除非娘娘衰弱到一定的程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然一位娘娘的凋零,對於世界是天災,而對於世生更是浩劫。
唯有衰弱一定的程度,才能造福蒼生。
比如娘作母,而子敗亡。
若父母是雙親,養育長大的則是雙生子。
一個隨父,一個隨母。
娘可以母儀天下。
師同樣可以教化蒼生。
不開教化,不開母儀,其一:束縛。
其二:未曾落敗。
作為師娘,我們不會敗給世,隻會敗給生,同樣的那也是敗給自己。
比如廣開教化,亦是一種敗,敗給自己的敗,不過以它們的性格,若世界淪落到廣開教化的程度,興許會大開殺戒也說不定,那是滅生,不過這得看情況就是了。
興許是盛,而不是衰,而且日益漸衰,本身就是一個走向,所以它們的容忍度是很高的,而這樣的容忍,可不是再次跌落的那種。
比如一位娘娘,跌落至母,但又重新回到了娘娘的位置,這就和原定的沒啥差彆的,隻要不再次跌落,它們是不會發火的,要是會一直衰敗到滅亡,而不會有逆轉的時候,這樣的世界沒必要存在。
隻有會返本溯源,這樣的世界才有存在的資格。
額...
至於母儀天下究竟是怎麼來的。
簡單。
良母養的子嗣很給力,給力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即是母儀天下的虛名,而良母重未現身,生靈知其子,而不知其母。
這即是母儀天下的妃。
至於娘...子嗣總會給妃妃帶回一些土特產不是?而這些土特產,全部賞賜出去了,生靈都受過俸祿。
但這些俸祿是誰給的?不清楚。
直至有那麼一個生靈,功成名就之後,拿著當初撿到的小小俸祿物歸原主,它們不知道給誰,所以是無名供奉。
不知道還給誰,亦不知道交給誰,但遺留著一份掛念。
就算擺上的供奉,被誰拿走了,它們有看見嗎?沒有。但它們會記的,自己曾經在那,擺上了一份供奉,隻能自己不去看,那這份掛念便一直存在在那不是嗎?
當這份掛念一直存在那,而拿走俸祿的,又巧合的還回來了,妃成了娘。
更巧合的是,掛念的,還回來的,都是娘娘的子嗣。
非非的遺產,巧合的被子嗣拿了,生出了掛念,而這份供奉又被一個更小的子嗣拿走了,還物歸原主了。
這即是正名。
若不屬於子嗣物歸原主,這娘娘僅僅是虛名。
一母蘊子養嗣,厚待蒼生,皆有所得,皆承其重。
一妃母儀天下,福澤眾生,皆受其惠,皆念其思。
這是一位母妃,升為娘的過程。
當一位娘跌落,它們是跌落到母的階段,而成為妃時,才是轉正。
若蒼生隻撿到了,一位母親留下的小小薄禮,它們會記的這回事嗎?太輕,太薄,怎麼能算厚待?是吧。
若一妃,福澤眾生,但遺留之物僅限於表麵,它們會掛念嗎?如小小的一件物品,但上麵掛著的是幸運,有它在總是好運,而沒有它,則是稀鬆平常,這樣才知道掛念不是嗎?才會舍不得物歸原主。
若全世界都物歸原主了,那才是一位正宮娘娘。
理論上這是不可能的,但實際上卻又是可能的。
無儘的可能。
若是平常世,登臨了娘娘的位格,僅僅是一個生靈物歸原主而已,要成為正宮娘娘的路,堪稱無儘。
可同樣的,直接一步到位,這樣的娘娘缺失了多少?問號。
無儘的可能,隻是大體上的完整,這樣的娘娘需要少做少說,養兒育女就好。
一味的養,隻是養。
除養之外,不做任何多餘的事,因缺失了太大細節,所以是從一而終,等待後繼,等待自己退位的那一天。
這也是將位置強行拔高到至高無上的代價,束生縛己,從一而終,待儘。
可以做些什麼,但卻不能做。
同樣,師師也是一樣的,隻能教,教什麼取決於學什麼,因材施教。
如吞一段往事這回事...那是我們乾出來的,不在處於教的範疇,而是傳授,但怎麼說?跟娘娘一樣一味的養更好。
師師:.......鄙視你們!!!
娘娘:無恥!
嘰嘰紮紮:讚同!
這一個個的...
真從一而終的不作為?不至於。
完善的多一些,那束縛這然不是那麼緊密,但就像是我們說的,從一而終更好。
少做少錯,少說少誤,是無儘的可能,但這個可能是待儘,和我們一樣的待儘。
生命好長,待儘時就是這樣,可至少世生的生,會比我們短暫的多,不會覺的那麼難過。
要是咱們儘了,嘻嘻。世成了。可世成了,代表生成嗎?不太可能。
我們的生成即是世成,但世生是另一回事,世界與世生還是劃分一些界限為好,但這個界限又要模糊一些,所以...世成生未成,在未來成。
是吧。誰都想具備未來不是,包括我們在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似乎很好。
嘻嘻。
再來一親?
【緩口氣。】
額...
......
有種生物很有趣...但這種生物是啥來著?忘了。
算了。
繼續扯六親。
血海深仇,骨肉至親,是不是很好玩?哈哈。
如一位師,嗯...它非常恨某一個家夥,有一天這個師師報仇雪恨了,而這個家夥卻轉世成為了師師的關門弟子,是不是很惡心?嘖嘖。相當的惡趣味。
每一個仇家,可以成為師弟,更可以成為娘子,要是仇家具備這樣的特性,那麼有仇的話,是報還是不報?
六親之一:仇親。
報應不爽,怨天尤人。
這是仇家的狀態之一:嫉惡如仇。要是世風日下了,仇家的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一個仇家成為師弟,那師兄的仇恨自然釋然了,彆名結仇的結親,雙親稀鬆平常,但其他的親戚就很特殊了。
比如說仇。
至於仇家的來曆...應屬於親屬,家醜...親友...契約...親屬特殊的鏈接,特殊的仇家。
形成仇家,並不比師娘的難度低多少,甚至可以說更高。
仇家善送禮。
嗯...禮物。
這份禮物不是由仇家親自送,而是轉交托付,如安排一個生靈去送禮,但這份禮物是沒有目標的,額...並非沒有目標,而是這個生靈不知道送給誰,亦不知道做什麼,很麻煩。
如仇家贈送一份禮物給生靈,但真的是給這個生靈的嗎?不是。而是要由這個生靈轉交,至於轉交給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轉交之後,對方有回禮。
若不轉交,則是結仇。
若轉交回禮,則是結親,形成所謂的親屬,而負責轉交的這個生靈,則是媒!
親媒?...這才是仇家?不。仇家的成分很複雜,媒介必不可少,禮物必不可缺,至於對象是否固定唯一,這就要看情況了...看看想要形成的究竟是什麼。
媒介一來二去,來回轉移,這是為了結親,兩家成親了,成全的是這一個媒婆。
如一個家夥送禮,媒婆收了,轉交給另一個未知的家夥,但這個未知的家夥又回禮了,而這份回禮又到了送禮的家夥腦門上,經由媒婆來回拉近兩者之間的關係,從而結親。
一個送,一個回,一個交。
這樣也不是不行,做天下之媒,締結聯姻,也可以具備一個位置,但這個位置卻是孤家寡人,能做天下姻緣,但卻做不了自己的,牽線牽的越多,彆人是近了,但自身卻越來越遠。
除非是親近分離,不然媒媒這個位置是退不下去的,也就是說除非世界惡化了...不!不應該說是惡化。
本來媒媒是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但由於每拉近一對近親,自身都會更遠,這一根線並沒有間斷,造成了一對對的近親會由於媒媒的遠離而分離。
若近親注定是分離,那則是與媒結仇,固然促成了近親,但也造成了分離。
好事變壞事。
而且吧...能到複仇的那一步都算是本事,一般的家夥可到不了,一根根鴛鴦線可以是會糾纏在一起的。
嘖嘖...錯綜複雜之下,嘻嘻!一個死結!此仇不死不休,堪比世仇,簡直是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媒媒的第一要務,則是把自己鏈接的線給剪除。
如促成一對近親,這是好事,但這根線還串聯在自己的身上,需要斷掉。
怎樣斷?結仇!既促成近親,又要棒打鴛鴦。
至於怎樣結仇,怎樣棒打鴛鴦...
嘖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挺不錯的。
媒餘結仇,橫加阻攔,隔在新婚夫妻的中間,結緣?彆想!在加上父母之命...那小兩口隻能私奔,而私奔的同時,心底裡是不是恨透了媒婆?這樣姻緣線便斷了,並且自身也不會相距的越來越遠,因有父母之命。
這是作媒!可要是沒有父母之命,隻有父母,沒有小兩口呢?同樣的橫在兩者之間,這是隻有兩者的情況,那就是一邊是友,一邊是敵。
如你我是友,你不僅要與我之敵結親?還要與我反目成仇?嗯?咱們之間的交情呢?
朋友:你們都是我朋友!
媒婆:我欲殺敵,你是幫它,還是幫我?
朋友:誰都不幫,但我會阻止你啥它。
媒婆:很好!非常好!從今日開始,我們不在是友,而是仇家!!!
朋友:何必呢...
媒婆:哈哈!你不懂。你們成親了,我們結仇了。
朋友:若隻有我倆,你又該如何做媒?
媒婆:那就是你我惺惺相惜,是敵亦友。
朋友:這就是仇家嗎?
媒婆:應該說這是仇家的形成方式之一:作媒!要是你們有娃娃了,你們的娃娃改由我來做媒,知道嗎!
朋友:你這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對娃娃不太友好,要是我們不同意,你會怎麼辦?
媒婆:彆忘記,我們是仇家!要是你們不同意,拒絕了,這筆仇可以算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朋友:怎樣算?
媒婆:斷子絕孫。
朋友:這是我們有了一個娃娃之後,生不出第二個娃娃,並且娃娃也沒有子嗣唄。嘖嘖...真有意思。
媒婆:是的。
朋友:要是同意呢?
媒婆:傳宗接代。
朋友: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娃娃不必在遵循媒妁之言,第一個娃娃的子嗣則需要遵守,是這樣吧。
媒婆:當然!
朋友:要是子嗣違反了契約,又會怎樣?
媒婆:作媒旁支。
朋友:和你我一樣?
媒婆:和你我一樣。
朋友:要是旁支,遵循了父母之命呢,還需要做媒嗎?
媒婆:那是契約!
朋友:怎樣的契約?
媒婆:天作之合。
朋友:怎樣的天作之合?
媒婆:所形成了契約,我們不在是結仇,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
朋友:不必在棒打鴛鴦的意思?
媒婆:是。
朋友:那天作之合的子嗣又是這樣?
媒婆:它是將是我的繼承者。
朋友:仍舊是無師自通?
媒婆:不!我會教它做媒,但不會教它結仇。
朋友:那它們的一生,興許隻能作一次媒咯。
媒婆:正常來說是這樣的,不過並非沒有例外。
朋友:這個例外,是我們的子孫吧。
媒婆:嗯。如你們生了兩個娃娃,第一個娃娃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兩口隻能私奔,而第二個娃娃也是同樣的橫加阻攔,形成所謂的契約,而第二個娃娃則子嗣則給第一個娃娃的子嗣做媒,成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出了,兩對離家的娃娃,都會回來團圓,成子孫三代,隻不過第二個娃娃的子嗣沒有成親,而第一個娃娃的子嗣成親了,三代同堂豈不美哉?雖說有一個子嗣沒有成親,但它卻當了媒,而這個媒,可以一直當家媒。
直係家媒,可比我這個外戚要好很多,不說每一筆婚姻都是天作之合,但卻都是眷侶。
神仙眷侶聽過嗎?都是家媒做的,這家媒要是一直做下去,比天作之合更為優秀,前提是不做外戚。
家媒每促成一筆婚姻,都可以當一次外戚,而外戚的婚姻隻能說是契合,不能說是近親,契合是會受外在因素影響的,而近親不會,至於原因...近親因結仇而二斷,契合並沒有。
契合若分,則是怨。
家媒本是做直係親媒,若做外戚則會生怨,至於怨從何來,取決世道,取決於乾涉,而這樣的怨是會反噬的。
若家境不夠殷實,那就是家破人亡,而這是結怨,是怨亦是緣。
世道好,這是緣。
世道壞,這是怨。
緣怨與否,取決於世道,更取決於家境幾何。
理論上做一個家媒,可以做一次外戚,但實際上...這是算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