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安史之亂曆經八年終被平定,可曾經輝煌無比的大唐卻元氣大傷,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藩鎮割據的局麵愈發嚴重,中央集權被極大削弱,曾經繁華昌盛的長安,也不複往昔的榮光,大唐盛世的餘暉在風雨飄搖中愈發黯淡。
唐代宗李豫即位後,擺在他麵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藩鎮擁兵自重,表麵上尊奉朝廷,實則各懷鬼胎,自行其是。其中,河北三鎮,即盧龍、成德、魏博,更是不服管束,賦稅不上繳,官員自行任免,宛如國中之國。代宗有心削藩,可剛經曆安史之亂,國力衰微,軍隊疲憊,實在是有心無力,隻能暫且安撫,給予各藩鎮節度使優厚待遇,以維持表麵的和平。
朝堂之上,也是亂象叢生。宦官勢力在安史之亂期間迅速崛起,他們掌控禁軍,乾預朝政,權勢滔天。其中,魚朝恩便是個中代表。這魚朝恩深得代宗寵信,擔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負責監軍。他不懂軍事,卻喜歡對將領們指手畫腳,導致軍隊內部矛盾重重。有一次,郭子儀奉命出征,魚朝恩為監軍,在戰場上,他多次乾擾郭子儀的指揮,致使戰事不利。但郭子儀顧全大局,並未與他計較。然而,魚朝恩卻變本加厲,甚至派人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郭子儀得知後,痛心疾首,卻隻能咽下這口氣,他深知此時若與魚朝恩衝突,隻會讓局勢更加混亂。
代宗並非昏庸之主,他也察覺到了宦官勢力的威脅。終於,在大臣們的支持下,代宗設計誅殺了魚朝恩,暫時遏製了宦官的囂張氣焰。但宦官專權的局麵並未得到根本解決,其隱患依然深深埋藏在大唐的朝堂之中。
在對外方麵,吐蕃趁唐朝內亂之際,不斷侵擾邊境。廣德元年,吐蕃大軍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城下。代宗驚慌失措,匆忙出逃陝州。吐蕃軍隊占領長安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城中百姓慘遭屠戮,昔日繁華的都城一片狼藉。後來,郭子儀臨危受命,他巧用疑兵之計,虛張聲勢,讓吐蕃誤以為唐朝大軍將至。吐蕃軍隊人心惶惶,不敢久留,最終撤出長安。經此一役,唐朝的威望一落千丈,邊疆局勢也愈發緊張。
代宗在位十七年,雖努力想要重振大唐雄風,卻始終未能徹底解決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這兩大難題。大曆十四年,代宗駕崩,太子李適即位,是為唐德宗。
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立誌要削平藩鎮,重振中央權威。他采取了一係列強硬措施,削減藩鎮的權力,收回部分財權和軍權。這一舉措引起了藩鎮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起兵反抗。其中,以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的叛亂最為嚴重。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聯合其他藩鎮,共同對抗朝廷。
德宗任命顏真卿前往勸降,顏真卿乃一代忠臣,剛正不阿。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為了國家社稷,毅然前往。李希烈威逼利誘,妄圖讓顏真卿投降,顏真卿寧死不屈,最終被李希烈縊殺。顏真卿的死訊傳來,天下震動,德宗悲痛萬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削藩的決心。
然而,戰爭的局勢卻對朝廷極為不利。藩鎮聯軍勢力強大,唐軍屢戰屢敗。德宗無奈之下,隻好征調涇原等地的軍隊前來平叛。涇原兵在路過長安時,因未得到朝廷的優厚賞賜,心生不滿,發動嘩變,攻入長安。德宗倉皇出逃奉天,史稱“涇原兵變”。
叛軍擁立朱泚為帝,朱泚在長安稱帝後,派兵攻打奉天。德宗被困奉天,形勢岌岌可危。關鍵時刻,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軍前來救援,擊退了叛軍,德宗才得以脫險。但李懷光因不滿朝廷對他的賞賜和任用,再加上被小人挑撥,竟與朱泚勾結,背叛朝廷。德宗無奈之下,再次出逃梁州。
在這一係列的變故中,德宗的削藩計劃徹底失敗,他的雄心壯誌也被消磨殆儘。此後,德宗對藩鎮采取了姑息政策,隻要藩鎮表麵上尊奉朝廷,就不再追究。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麵進一步固化,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力越來越弱。
貞元二十一年,德宗駕崩,太子李誦即位,是為唐順宗。順宗素有大誌,他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試圖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他們推行了一係列措施,如打擊宦官勢力、抑製藩鎮、減免賦稅等,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大唐。然而,這場改革觸動了宦官和藩鎮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
宦官俱文珍等人聯合藩鎮,逼迫順宗退位,立太子李純為帝,是為唐憲宗。順宗在位僅八個月,“永貞革新”也以失敗告終。
唐憲宗即位後,立誌要“以法度裁製藩鎮”,重振大唐聲威。他重用裴度、李愬等將領,開始了新一輪的削藩行動。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擅自領軍,拒不接受朝廷詔命。憲宗果斷下令討伐,戰爭持續了數年之久。李愬雪夜襲蔡州,一舉攻破淮西,擒獲吳元濟。淮西平定後,其他藩鎮紛紛震恐,主動歸順朝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又成功平定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的叛亂。至此,唐朝在形式上實現了全國統一,藩鎮割據的局麵得到了暫時的遏製,史稱“元和中興”。然而,憲宗後期,開始沉迷於長生不老之術,服用丹藥,性情變得暴躁多疑,常常無端誅殺大臣。元和十五年,憲宗被宦官陳弘誌等人弑殺,年僅四十三歲。
憲宗死後,唐朝再次陷入混亂。穆宗、敬宗、文宗等幾位皇帝,或昏庸無能,或受製於宦官,朝政愈發腐敗,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其中以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起義最為浩大。
黃巢起義軍轉戰南北,勢力迅速壯大。他們攻克了洛陽、長安等重要城市,黃巢在長安稱帝,國號大齊。唐僖宗倉皇出逃成都,唐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後來,在李克用等藩鎮軍隊的聯合鎮壓下,黃巢起義最終失敗。但這場起義給唐朝帶來了致命一擊,使其統治基礎徹底動搖。
此後,唐朝雖又勉強維持了二十餘年,但已名存實亡。藩鎮之間相互攻伐,戰亂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天佑四年,朱溫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為梁,定都開封。曆經二百八十九年的唐朝,至此徹底覆滅,中國曆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
這正是:安史亂後國運衰,藩鎮割據宦權抬。德宗削藩夢破碎,憲宗中興曇花敗。順宗革新遭夭折,黃巢起義山河改。大唐落幕風雲散,五代十國亂世來。一部大唐興衰史,千古悠悠話感慨。
喜歡短故事誌請大家收藏:()短故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