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醬缸映日月·豆香續新章_鏡頭裡的單身舞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鏡頭裡的單身舞步 > 第111章 醬缸映日月·豆香續新章

第111章 醬缸映日月·豆香續新章(1 / 1)

第一百一十一章:醬缸映日月·豆香續新章

新世紀的蘇州,地鐵從運河底下穿過去,“轟隆”聲裡,“豆香居”的青磚灰瓦仍守在老地方。玻璃門擦得鋥亮,門上的電子屏滾動著“非遺豆乾,當日現做”,進門卻還是那股熟悉的醬香味,混著新烤豆乾的焦香,讓人一腳踏進來,就像落進了時光的褶皺裡。

小豆子已成了頭發花白的老掌櫃,每天早上必做的事,是帶著孫女豆苗去後院看醬缸。那排傳了四代的醬缸,如今被玻璃罩子護著,旁邊立著塊木牌:“公元1889年至今,缸齡135年”。豆苗紮著羊角辮,手裡拿著平板電腦,正給醬缸拍視頻,要發在網上。

“太爺爺,您看這缸沿的青苔,網友說像翡翠項鏈。”豆苗舉著平板給小豆子看,屏幕上的評論刷得飛快,“有人問能不能買塊青苔當紀念,我說這是‘豆香居’的命脈,不賣。”

小豆子笑著摸了摸孫女的頭,手指劃過玻璃罩,觸到缸沿那道熟悉的裂紋——還是當年傻妞不小心用竹耙子劃的。“青苔是醬缸的衣裳,”他往缸裡撒了把新收的黃豆,豆子落在醬湯裡,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著光,“衣裳舊了才有味,就像你太奶奶的藍布褂子,補了又補,反倒舍不得丟。”

豆苗把爺爺的話記在手機備忘錄裡,又對著醬缸拍了段特寫:“我要給粉絲講‘裂紋的故事’,說當年太奶奶為了搶收豆乾,在雨裡摔了一跤,竹耙子才劃到缸上。”她突然指著屏幕尖叫,“爺爺!有個海外訂單,要一百盒‘萬國豆乾’,說是倫敦的老主顧,還記得太爺爺的名字呢!”

小豆子往竹籃裡撿了塊剛晾好的陳皮豆乾,慢悠悠地說:“告訴人家,三天後發貨,現做的才夠味。”他看著院裡新搭的不鏽鋼工作台,上麵擺著真空包裝機,旁邊卻還放著個竹篩子,篩子裡是手工挑出的壞豆子,“機器快,但挑豆子還得靠手,這是你太奶奶傳的規矩。”

這日上午,來了位穿漢服的姑娘,說是從西安來的,手裡捧著個錦盒,裡麵是塊泛黃的油紙,包著半塊豆乾。“這是我太姥姥傳下來的,”姑娘打開油紙,裡麵的豆乾已經硬得像塊石頭,卻仍透著股陳香,“她說當年在北平讀書,最愛吃‘豆香居’的腐乳豆乾,這半塊是特意留著當念想的。”

小豆子戴上老花鏡,仔細看著豆乾上的紋路——那是當年傻妞用竹刀刻的小豆子圖案,民國年間的記號。“這是1937年的貨,”他指著圖案邊緣的小缺口,“那年運河漲水,淹了半缸豆乾,幸存的都帶著點水痕。”

姑娘眼圈紅了:“太姥姥說,吃這豆乾時,總想起蘇州的雨,說雨裡都飄著豆香。”她掏出手機,點開太姥姥的照片,照片裡的老太太滿頭銀發,手裡舉著塊豆乾,笑得像個孩子,“她讓我問問,當年的醬缸還在嗎?”

小豆子領著姑娘去後院,玻璃罩裡的老醬缸正泛著琥珀色的光。“你看,”他指著缸沿的青苔,“這缸裡的醬湯,加了西安的陳醋,就是為了記著北方的客人們。”他往姑娘手裡塞了塊新做的腐乳豆乾,“帶回去給老太太嘗嘗,還是當年的方子,就多了點你家鄉的秦椒麵,算咱兩地的緣分。”

姑娘捧著豆乾,對著醬缸深深鞠了一躬,說要拍段視頻給太姥姥看。鏡頭裡,陽光透過玻璃罩,把醬缸的影子拉得很長,像條通往過去的路。

午後,豆苗在直播間教網友做簡易豆乾,用微波爐代替烤箱,用生抽代替醬曲。“這是‘懶人版’,”她舉著剛做好的豆乾對著鏡頭晃,“但想吃到正宗的,還得來蘇州找我爺爺!”突然有粉絲提問:“為什麼你們的豆乾比彆人貴?”

豆苗把鏡頭轉向後院的醬缸:“因為我們的醬曲要曬足四十九天,每天翻三次,雨天還要搬進窖裡。”她又點開手機裡的視頻,是爺爺淩晨三點在醬缸旁翻豆乾的樣子,“我爺爺七十歲了,每天天不亮就來乾活,這功夫,能不貴嗎?”

彈幕瞬間刷滿了“致敬手藝人”,有個粉絲說:“我爺爺也愛吃你們的豆乾,說裡麵有‘老中國的味道’。”豆苗看著屏幕,突然想起太奶奶說過的話,對著鏡頭認真地說:“老味道不是守舊,是認真——認真泡每顆豆子,認真釀每缸醬,認真待每個客人。”

傍晚時,石頭從倫敦回來探親,這次帶了台智能醬缸監測儀,能實時顯示醬湯的溫度、濕度和發酵度。“這玩意兒比舌頭準,”他給弟弟演示怎麼看數據,“你看這曲線,和當年咱娘用手摸的溫度差不離。”

小豆子往檢測儀上哈了口氣,笑著說:“再準也不如手親,你娘當年能摸出醬湯裡少了半瓢鹽,這機器能行嗎?”他從窖裡搬出壇新釀的桂花醬,“嘗嘗這個,加了東山的新桂花,比你帶的洋果醬對味。”

石頭嘗了嘗,桂花的甜混著醬的香,讓他想起小時候趴在醬缸旁偷喝醬湯的日子。“還是家裡的味正,”他往哥哥手裡塞了張照片,是倫敦分號的新招牌,中英文下麵加了行小字:“源自蘇州1889”,“我讓設計師加的,告訴洋人,咱的根在這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豆子摸著照片上的字,突然想起母親臨終前的話:“豆子走到哪,醬曲的香就得帶到哪,那是家的信兒。”

這年中秋,“豆香居”搞了場“醬缸夜話”,請了新老顧客圍著老醬缸吃豆乾、講故事。穿漢服的西安姑娘來了,帶了太姥姥的錄音,錄音裡的老太太用沙啞的聲音說:“當年的豆乾,能嚼出運河的水響……”

做紀錄片的導演來了,帶來了1950年拍的膠片,屏幕上,年輕的小豆子正跟著傻妞學揉豆子,陽光照在祖孫倆的手上,像鍍了層金。

海外訂單的那位倫敦老主顧也來了,是個藍眼睛的老先生,說他爺爺當年跟著石頭學做豆乾,臨終前還念叨著“蘇州的桂花落進醬缸裡,能香一整年”。

豆苗給大家分新出的龍井豆乾,綠瑩瑩的茶葉混著金黃的豆乾,像把春天揉進了嘴裡。“太奶奶說,”她站在醬缸旁,聲音清亮,“豆乾是活的,能記下每個吃它的人,每個講故事的夜。”

夜裡,小豆子和石頭坐在醬缸旁,喝著黃酒,看著月亮把醬缸的影子拉得老長。“娘要是還在,見著這些年輕人,準得樂壞了。”石頭往缸裡撒了把桂花,“她說豆子能養人,原來還能養日子,養故事。”

小豆子點點頭,往哥哥手裡塞了塊五十年的陳豆乾。“你嘗嘗,”他看著缸裡的月光碎成一片銀,“這味裡有咱爹的石磨,娘的竹耙,二柱爺爺的高粱酒,還有豆苗的直播間,一輩輩的人,都在裡頭呢。”

月亮升到頭頂時,豆苗跑過來,說網上有人發起“尋找豆香記憶”活動,好多人曬出家裡藏的老豆乾、舊包裝,說“吃的不是豆乾,是念想”。“爺爺你看,”她舉著手機,屏幕上的照片刷個不停,“這是咱的‘豆香家譜’呢!”

小豆子看著那些泛黃的照片、磨損的包裝,突然明白,母親當年守著醬缸,守的不隻是手藝,是一茬茬人的日子,是一代代人的念想。就像這缸裡的醬湯,加了江南的水,北方的醋,西域的香料,還有無數個故事的碎片,才釀出這獨一份的味,濃得化不開,香得忘不了。

轉年清明,豆苗在老醬缸旁立了塊新木牌,上麵刻著傻妞的話:“豆子是實誠東西,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日子也一樣,你認真過,它就認真香。”

風吹過醬缸,玻璃罩裡的醬湯輕輕晃,像在應和。運河的水還在流,載著貨船,載著遊客,載著新的故事,往更遠的地方去。而“豆香居”的醬缸,還會繼續釀下去,釀著月光,釀著桂花,釀著一輩輩人的體溫和心事,直到很久很久以後,還有人會捧著塊豆乾,說:“你聞,這是蘇州的味,是家的味,是日子的味……”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重生複仇到甜寵人生 民間春秋 流放苦?當家主母怎麼發瘋就暴富 穿越異世批量造神 港島誘夜 挺著孕肚去隨軍[六零] SSSSSSSSSS級狂龍出獄 吞噬百萬神魔,我直接打爆天道! 漢室風雲錄 和死對頭雙穿,冷麵丈夫成了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