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跨越時空的豆香
2077年的蘇州,懸浮車在低空穿梭,光影變幻間,“豆香居”的古樸招牌依然醒目。它像一位曆經滄桑的老者,在高科技的洪流中堅守著自己的陣地。門是智能感應的,一靠近便緩緩滑開,迎麵而來的卻不是冰冷的科技感,而是那醇厚依舊的醬香味,仿佛瞬間將人拉回了遙遠的過去。
豆苗已是滿頭銀發的老太太,每天清晨,她都會帶著曾孫女小豌豆來到後院。那排傳了五代的醬缸,如今被一層薄薄的能量罩保護著,能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能量罩旁,一塊全息屏幕滾動展示著醬缸的曆史:“公元1889年至今,缸齡188年”。小豌豆紮著兩個俏皮的丸子頭,手裡拿著一個小巧的全息投影儀,正饒有興致地給醬缸“拍照”,她拍的不是實體,而是醬缸散發出的能量波動,據說這能分析出醬缸的“健康狀況”。
“太奶奶,您看這醬缸的能量場,網友說像一顆跳動的心臟。”小豌豆興奮地把投影儀遞給豆苗,屏幕上,一道柔和的能量波曲線在不斷起伏,“有人問能不能買一份能量數據當紀念,我說這是‘豆香居’的靈魂,不賣。”
豆苗微笑著摸了摸小豌豆的頭,手指輕輕觸碰能量罩,感受到缸沿那熟悉的裂紋傳來的微弱震動——那是傻妞太奶奶當年不小心用竹耙子劃下的印記,曆經近兩個世紀,依然清晰可辨。“這能量場啊,是無數豆子的生命力凝聚而成的,”她往缸裡撒了一把新培育的改良黃豆,豆子落在醬湯裡,激起一圈圈漣漪,在能量罩的映射下泛著奇特的光芒,“就像你太奶奶的藍布褂子,雖然樸素,卻承載著無數故事。”
小豌豆把太奶奶的話錄入個人終端,又對著醬缸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是當年傻妞揉豆子的場景。“我要給粉絲講‘裂紋與傳承’的故事,說當年太奶奶太奶奶為了守護醬缸,在戰亂中用身體擋住了掉落的石塊,才留下了這道裂紋。”她突然指著個人終端尖叫起來,“太奶奶!有個來自火星基地的訂單,要兩百盒‘星際特供豆乾’,說是那邊的老住戶,還記得太爺爺的味道呢!”
豆苗從旁邊的竹籃裡拿起一塊剛做好的太空豆乾,慢悠悠地說:“告訴他們,五天後發貨,這種豆乾需要特殊的發酵工藝,急不得。”她看了一眼旁邊的智能生產線,機械臂正在精準地包裝豆乾,但生產線旁,依然放著幾個竹篩子,裡麵是人工挑出的不合格豆子,“機器再先進,挑豆子的手藝不能丟,這是你傻妞太奶奶傳下來的規矩。”
這天上午,一位穿著複古旗袍的女士走進了“豆香居”,她來自遙遠的月球殖民地,手裡捧著一個精致的量子儲存盒。打開盒子,裡麵存放著一小塊保存完好的豆乾,雖然已經過了百年,卻依然散發著淡淡的香氣。“這是我曾祖母留下的,”女士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她說當年在地球求學時,最愛的就是‘豆香居’的玫瑰豆乾,這一小塊是她特意留下來的,說是能聞到故鄉的味道。”
豆苗戴上特製的分析眼鏡,仔細觀察著豆乾上的紋路——那是當年小豆子爺爺用激光雕刻的玫瑰花圖案,是21世紀初的獨特標記。“這是2023年的產品,”她指著圖案旁邊的一個微小編碼,“那年地球環境突變,黃豆減產,這一批豆乾用了不少替代品,所以紋路裡有特殊的印記。”
女士的眼眶濕潤了:“曾祖母說,吃這豆乾時,總能想起蘇州的春天,說春風裡都帶著玫瑰和豆香。”她掏出個人終端,調出曾祖母的全息影像,影像裡的老太太精神矍鑠,手裡拿著一塊豆乾,笑得無比燦爛,“她讓我問問,那口老醬缸還在嗎?”
豆苗帶著女士來到後院,能量罩裡的老醬缸在全息燈光的照耀下,泛著迷人的琥珀色光芒。“你看,”她指著缸裡的醬湯,“這裡麵加了月球土壤培育的特殊菌種,就是為了讓遠方的遊子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她往女士手裡遞了一塊新做的玫瑰豆乾,“帶回去給你曾祖母嘗嘗,還是當年的配方,隻是加入了火星玫瑰的精華,算是地球與太空的融合。”
女士捧著豆乾,對著老醬缸深深鞠了一躬,說要把這一幕記錄下來,傳給遠在月球的曾祖母。全息影像中,能量罩裡的醬缸與遠處的懸浮車、高樓大廈交相輝映,仿佛一幅跨越時空的畫卷。
午後,小豌豆在虛擬直播間教網友做虛擬豆乾,通過腦機接口,人們可以直接“品嘗”到模擬的味道。“這是‘體驗版’,”她對著虛擬鏡頭舉起一塊虛擬豆乾,“但想吃到真正的美味,還得來蘇州的‘豆香居’找我太奶奶!”突然有網友提問:“為什麼你們的豆乾價格這麼高?”
小豌豆將虛擬鏡頭轉向後院的老醬缸:“因為我們的醬曲需要在特殊的能量場裡發酵整整九十九天,每天都要有人用特殊的手法去攪動,遇到惡劣天氣還要轉移到地下窖藏。”她又調出一段太奶奶淩晨在醬缸旁工作的全息影像,“我太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每天還堅持親自照看這些醬缸,這份堅守,難道不值這個價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虛擬彈幕瞬間被“致敬傳承者”刷屏,有位網友說:“我爺爺當年在地球吃過你們的豆乾,說那是他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裡麵有‘家的溫暖’。”小豌豆看著屏幕,想起太奶奶說過的話,認真地對著鏡頭說:“真正的美味不是靠科技堆砌出來的,而是靠用心——用心對待每一顆豆子,用心釀造每一滴醬,用心對待每一位顧客。”
傍晚時分,小豆子爺爺的曾孫,也就是小豌豆的爺爺,從火星基地回來了。他帶來了一台先進的生物監測儀,能夠實時分析醬湯中的微生物活性。“這東西比人的經驗還準,”他給豆苗演示如何查看數據,“你看這組數據,和當年太爺爺憑感覺判斷的發酵程度幾乎一模一樣。”
豆苗輕輕拍了拍監測儀,笑著說:“再準也沒有人心貼心來得實在,你太爺爺當年光聞味道就能知道醬湯裡少了哪種調料,這機器能做到嗎?”她從地窖裡取出一壇新釀的桂花醬曲,“嘗嘗這個,加了火星培育的桂花品種,比你帶回來的星際調料對味多了。”
小豌豆的爺爺嘗了一口,桂花的清香與醬的醇厚在口中交織,讓他想起了小時候在地球,趴在醬缸旁偷喝醬湯的日子。“還是家裡的味道最正宗,”他遞給豆苗一張全息照片,是火星基地“豆香居”分號的招牌,上麵除了中英文,還加了火星文,意思是“源自地球蘇州1889”,“我讓設計師加上的,就是要告訴所有在火星的人,我們的根在這裡。”
豆苗看著照片上的文字,想起了母親臨終前的囑托:“無論豆子被帶到多遠的地方,醬曲的香味都要帶著家的氣息,那是我們的根。”
這年的中秋,“豆香居”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跨時空豆香宴”,通過全息投影技術,邀請了來自地球各地、月球殖民地和火星基地的新老顧客,大家圍著虛擬的老醬缸,分享著與“豆香居”有關的故事。
來自月球的那位女士帶來了曾祖母的全息影像,影像中的老太太雖然已經很老了,但說起“豆香居”的豆乾,依然精神煥發:“當年的豆乾啊,能嚼出蘇州的煙雨,那味道,一輩子都忘不了……”
一位來自火星的老移民,通過全息投影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豆香居”舊包裝,包裝上的圖案已經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的風格。他激動地說:“在火星上,吃到‘豆香居’的豆乾,就像回到了地球的家。”
小豌豆給大家分發新研製的“時空豆乾”,這種豆乾融合了不同時代、不同星球的特色原料,一口咬下去,仿佛能嘗遍百年的味道。“太奶奶太奶奶說過,”她站在虛擬的醬缸旁,聲音清脆響亮,“豆乾是有記憶的,它能記住每一個時代的味道,每一個人的故事。”
夜深了,豆苗和小豌豆坐在後院,看著能量罩裡的老醬缸。月光透過能量罩,在地上灑下一片斑駁的光影,仿佛是時光留下的足跡。“你看,”豆苗指著醬缸裡的醬湯,“這裡麵有地球的泥土芬芳,有月球的清冷氣息,還有火星的熾熱味道,它們都在這缸裡融合在了一起。”
小豌豆依偎在太奶奶身邊,輕聲說:“太奶奶,將來我要把‘豆香居’開到更遠的星球去,讓所有在外的遊子都能吃到家的味道。”
豆苗摸了摸小豌豆的頭,眼裡滿是欣慰:“好啊,但是記住,無論開到哪裡,都不能忘了這口老醬缸,不能忘了傻妞太奶奶的教導——用心做豆乾,用心待客人,用心守好這份傳承。”
夜空中,懸浮車的燈光如同繁星點點,運河的水依然在流淌,隻是如今的運河上,多了許多觀光的小型飛行器。“豆香居”的醬缸,還在靜靜地發酵著,它釀著月光,釀著星光,釀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念與堅守,它的故事,還在繼續,還將走向更遙遠的未來,讓那獨特的豆香,飄向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