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社區“冬日火鍋派對”的混亂涮菜與笑到噴飯的吃貨大戰
冬至的雪粒子打在社區活動室的玻璃窗上,像撒了把碎鹽。李淑琴舉著手機支架往屋裡衝時,被門檻絆了個趔趄,手裡的鏡頭晃過灶台——楊永革正舉著口鐵鍋往煤爐上放,鍋沿撞在爐口,濺起的火星燎著了他的花秋褲,張大爺舉著個鍋蓋在旁邊拍,把火星拍成了煙花,嘴裡還喊:“老楊你彆動!我這是‘釜底抽薪’!”
“家人們!社區首屆冬日火鍋派對開鍋啦!”李淑琴笑得鏡頭都在顫,“今天主打一個‘老年組廚房災難現場’,毛肚煮成橡皮筋,白菜燉成糊糊,錯過這場年度吃貨大戲,得等明年冬至才能解饞!”
彈幕裡的“哈哈”像剛滾沸的火鍋湯似的冒出來:
“楊師傅的花秋褲又上熱搜了!這次是‘火烤福字’限定款!”
“張大爺這鍋蓋用得比紅綢扇還溜!建議改行當消防員!”
“李奶奶呢?她的‘祖傳火鍋底料’該不會放了半瓶醬油吧?”
話音未落,李奶奶拎著個黑陶壇子從儲藏室走出來,壇子口飄出股又麻又辣的香味,她穿著那件紅運動背心,外麵套了件防油圍裙上麵印著“吃好喝好”),往灶台邊一站,氣場比年貨大會時還足:“都給我聽好了!今天的火鍋要‘各涮各的’,誰要是敢往清湯鍋裡扔辣椒,我就把他的碗扣在頭上!”話剛說完,她腳下一滑,黑陶壇子“哐當”撞在鐵鍋上,底料濺了楊永革一褲腿,把剛撲滅的火星處染成了“麻辣地圖”。
這場火鍋派對是街道辦為了“給街坊們驅寒”搞的,允許大家自帶食材,分“麻辣鍋”和“清湯鍋”——結果帶來的食材除了常規的肉菜,還有周硯田的“雞窩蛋”說“新鮮,剛下的”)、王大爺的“凍蘿卜”說“冰爽解膩”)、劉阿姨的“鸚鵡糧”誤裝了,說“湊數,反正也是穀物”),最離譜的是張大媽,居然扛來棵完整的白菜,說“現吃現切,保證水靈”。
周硯田的雞家族被安排在“觀禮席”。他把雞窩挪到活動室角落,老三戴著老花鏡,盯著火鍋蒸騰的熱氣“咯咯”叫,周小硯和李小芳蹲在他的棉鞋上,公鴨和母雞則在旁邊啄地上的白菜葉,像在提前“試吃”。楊永革舉著漏勺打趣:“老周,你家雞要不要涮一鍋?我給留個雞屁股的位置。”周硯田瞪他一眼:“我家雞吃薄荷糖長大的,比你帶的凍豆腐金貴!”
第一個涮菜的是李奶奶。她往麻辣鍋裡扔了把毛肚,嘴裡念叨“七上八下”,結果數到“五”就被張大媽的白菜砸中手背,毛肚掉進清湯鍋,李奶奶舉著漏勺追打張大媽:“你這白菜比磚頭還硬!故意毀我毛肚!”張大媽舉著白菜幫子擋:“我這是讓你嘗嘗‘清辣結合’,懂不懂創新!”
楊永革的凍豆腐成了“全場公敵”。他往鍋裡一倒,凍豆腐沉在鍋底,吸飽了麻辣湯,撈出來時像塊會流油的海綿,張大爺咬了一口,辣得直吐舌頭,王大爺遞給他半瓶醋:“快喝點,這叫‘酸堿中和’!”結果張大爺喝得太急,醋灑在煤爐上,“滋啦”冒起白煙,把鍋裡的白菜葉熏成了“酸菜”。
“這叫‘煙熏白菜’!”楊永革舉著漏勺撈黑葉,“比超市買的酸菜正宗!”李奶奶往他碗裡夾了一筷子:“給你多吃點,省得你總惦記我的毛肚!”楊永革嚼著熏白菜,辣得直冒汗,花秋褲上的“麻辣地圖”被汗水暈開,像幅抽象派油畫。
最離譜的是周硯田的“雞窩蛋”。他小心翼翼往清湯鍋敲了個蛋,蛋清剛散開,劉阿姨的鸚鵡“叨叨”突然從籠子裡飛出來,俯衝下去啄蛋黃,把蛋攪成了“蛋花湯”,叨叨的爪子還沾著蛋黃,落在楊永革的花秋褲上,像給“福”字蓋了個金印章。
“快看!鸚鵡會打雞蛋!”王大爺舉著筷子喊,“比老楊打得好!”楊永革氣得去趕鸚鵡,結果踩翻了煤爐邊的小板凳,一屁股坐在周硯田的雞窩旁,老三的老花鏡被震掉,正好扣在雞孫的腦袋上,像個迷你鍋蓋。
中場休息時,大家聚在桌邊啃饅頭。李奶奶的圍裙沾了片白菜葉,她往楊永革碗裡塞了個大饅頭:“給你墊墊,下午的‘涮肉大賽’彆再搶我的肥牛,再搶就讓叨叨啄你手。”
周硯田突然指著楊永革的花秋褲笑:“老楊你這‘福’字成‘金福’了!鸚鵡的蛋黃比金粉還亮!”眾人低頭一看,果然有塊蛋黃印在“福”字中間,被爐火烤得金燦燦的,李奶奶笑得饅頭渣掉在鍋裡:“看來今年的福氣都在你褲襠裡藏著呢!”
下午的“涮肉大賽”把混亂推向高潮。規則是每人涮半斤肥牛,誰先吃完誰贏,李奶奶剛夾起一片,就被楊永革的漏勺撞掉,肥牛粘在張大媽的紅綢扇上,張大媽舉著扇往嘴裡送:“這叫‘扇上肥牛’,吃著有儀式感!”結果綢扇的線頭掉進嘴裡,張大媽邊吐邊罵:“楊永革你賠我肥牛還得賠我扇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硯田的雞孫們趁機鑽進桌底,啄地上的肉渣,老三戴著老花鏡指揮,像個“地麵作戰總指揮”,周小硯叼著塊肥牛往李小芳嘴裡送,被李奶奶用筷子敲了腦袋:“小沒良心的,有肉不給我吃給雞!”
“我宣布!”李奶奶舉著空漏勺當話筒,“涮肉大賽冠軍是——叨叨!”眾人都愣了,劉阿姨把鸚鵡抱在懷裡,叨叨的嘴角還沾著蛋黃:“為啥是它?它就啄了口蛋花!”李奶奶憋著笑說:“因為它沒搶沒鬨,吃得最優雅,這才是吃貨的最高境界!”
收攤時,楊永革拎著半袋凍豆腐,花秋褲上的“金福”被煤煙熏成了“黑福”;李奶奶抱著黑陶壇子,裡麵還剩點底料,說是“明天煮麵條”;周硯田的雞窩多了片白菜葉,老三的老花鏡找到了,歪在鼻梁上像個酒鬼;張大媽扛著剩下的白菜幫子,紅綢扇的線頭被肥牛粘成了“流蘇”。
“明天還涮不涮?”李奶奶踢了踢地上的煤渣,“我帶點羊肉卷,保證比肥牛好吃。”
“涮!”楊永革把凍豆腐往她壇子裡倒了兩塊,“下次咱搞‘鴛鴦鍋’,中間用鐵皮隔開,誰也彆想搗亂!”
李淑琴編輯完當天的視頻,標題寫成《當社區火鍋派對變成“廚房災難”,全網笑到胃抽筋》。後台數據顯示,這場直播吸引了九十萬人觀看,有年輕人留言說“看完想回家陪爸媽吃火鍋,哪怕被辣椒嗆到流淚”,有中年人說“突然覺得冬天的快樂很簡單,一群人圍著鍋吵架都暖和”。
她看著窗外,活動室的燈還亮著,楊永革正幫李奶奶洗黑陶壇子,周硯田在給雞窩鋪新稻草,王大爺用剩下的醋泡白菜,張大媽舉著紅綢扇扇煤爐,叨叨站在燈繩上,還在斷斷續續喊“肉肉”。李淑琴突然覺得,這場火鍋派對比任何宴席都動人——不是因為肉多好吃,是人老了還能這樣,為了一筷子毛肚、一片白菜吵得麵紅耳赤,轉臉又把饅頭掰給對方,把寒冬的日子過得熱氣騰騰,卻又踏踏實實。
明天大概還會有新的混亂吧?李淑琴笑著想。或許是楊永革的鐵皮隔斷被煮變形,或許是李奶奶的羊肉卷掉進雞窩,或許是叨叨學會了涮毛肚,在鍋裡“七上八下”,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畢竟,能一起在火鍋旁笑到噴飯的人,才是這輩子最該珍惜的“飯搭子”啊。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