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社區“舊物改造大賽”與笑料百出的“廢品變寶”
剛送走“奇葩技能大賽”的雞毛和花秋褲,社區活動室又飄起了膠水味和舊布料的氣息。李淑琴踩著板凳貼新橫幅,紅布上歪歪扭扭寫著“舊物改造大賽——破爛也能變金條”,結果“條”字寫大了,把“金”字遮了一半,遠看像“破爛也能變條條”。
“家人們注意了!”她舉著喇叭喊,聲音比收廢品的鈴鐺還響,“今天不用你們劈叉、辨鹹菜,就把家裡的破爛拿出來,改造成能看能用的寶貝!冠軍獎品是——楊師傅親手縫的花秋褲坐墊!”
話音剛落,參賽選手們就像變魔術似的掏出“家底”。楊永革拖著個掉底的藤筐,說是“當年在山裡裝野果的,改個花盆正好”;周硯田抱來個破瓷碗,碗邊缺了個大口子,他神秘兮兮地說:“這是老三爺爺的食盆,改個雞窩溫度計絕了”;李奶奶最實在,扛著半扇舊木門,門板上還留著當年釘釘子的洞,“改個留言板,比你們的手機備忘錄靠譜”。
張大媽的參賽作品最“宏偉”。她推來輛缺了軲轆的嬰兒車,車筐裡塞滿了舊毛線、碎布頭和塑料瓶,宣稱要改造成“移動花園”。結果組裝時毛線纏在了車輪軸上,她一使勁,車筐“嘩啦”掉下來,碎布頭撒了一地,正好蓋住楊永革的藤筐,像給花盆蓋了層花被子。
“先看我的!”楊永革搶過話筒其實是個掉了底的搪瓷缸),把藤筐倒扣在桌上,用膠水粘了圈野菊花乾去年曬的,有點發黴),又在筐底鑽了個洞,插上根歪歪扭扭的木棍當支架。“這叫‘山野花盆’!”他得意地展示,“澆水從洞漏下去,還能養蚯蚓!”話音剛落,李奶奶伸手一碰,菊花乾“簌簌”掉了一地,露出筐底的破洞:“老楊你這是花盆還是漏勺?養蚯蚓都得跑光!”
周硯田的“雞窩溫度計”更離譜。他在破瓷碗裡插了根紅蠟燭,說“蠟燭燒到刻度線就代表雞窩夠暖和”。結果演示時蠟燭歪了,蠟油滴在碗沿的缺口上,把碗粘在了桌子上。他使勁一拔,碗底掉了,蠟燭插在桌上,像個歪脖子路燈。“這叫‘應急照明’!”周硯田硬著頭皮圓場,“雞窩停電也能用!”老三在旁邊“咯咯”叫,像是在嘲笑他。
李奶奶的舊木門改造倒是真有用。她在門板上釘了十幾個舊衣扣,把碎布頭剪成小旗子,寫上“收水電費”“買雞蛋”“楊永革借醬油沒還”,用繩子係在衣扣上。“這叫‘社區大事板’!”她拍著門板喊,“比微信群靠譜,不怕沒信號!”楊永革湊過去一看,指著“借醬油”的旗子笑:“我上周就還了!你這板子信息滯後!”李奶奶瞪他一眼:“那再添個‘楊永革狡辯’的旗子!”
最熱鬨的是張大媽的“移動花園”搶救現場。她把塑料瓶剪開,裝滿土插上野花兒,綁在嬰兒車的鐵架上,又用舊毛線纏了個太陽花造型。結果推車時沒抓穩,車架子倒了,塑料瓶滾得滿地都是,野花撒了楊永革一腦袋。“這是‘花開富貴’!”張大媽撿著瓶子喊,“掉地上代表遍地開花!”
中途突然闖入個“意外選手”——劉阿姨的鸚鵡叨叨。它不知從哪兒叼來個瓶蓋,用爪子推到周硯田的破碗旁,像是在參賽。李淑琴立刻宣布:“叨叨參賽作品‘瓶蓋小碗’!用途:給鳥裝瓜子!”叨叨得意地叫:“冠軍!冠軍!”氣得張大媽把毛線團扔過去:“你個小毛賊,搶人類的名次!”
最終評選時,評委們其實是路過的三個買菜大媽)吵成一團。有的說李奶奶的木門實用,有的誇楊永革的花盆有創意,還有的覺得叨叨的瓶蓋最可愛。最後李淑琴拍板:“並列冠軍!都獎花秋褲坐墊!”楊永革一聽急了:“我就做了一個!”李奶奶立刻接話:“那就獎我的舊木門釘子!比你的坐墊結實!”
頒獎時,楊永革的“山野花盆”被周硯田拿去當雞窩的“裝飾燈”其實是扣在雞筐上擋雨);李奶奶的“大事板”真的掛在了活動室門口,第二天上麵多了麵小旗子,寫著“周硯田的雞啄了張大媽的花”;張大媽的“移動花園”雖然散架了,但塑料瓶裡的野花開得正豔,被大家分著插進了各自的“作品”裡。
收攤時,楊永革幫李奶奶抬木門,嘴裡念叨:“下次咱比修自行車吧,我保證不露怯!”周硯田在給雞窩掛花盆,老三正站在破瓷碗旁打盹;張大媽把碎布頭撿起來,說要縫個“雞毛撣子”,專門打叨叨;李淑琴看著滿地的“改造廢品”,突然覺得這比買新家具還開心——舊物上的每道裂痕、每個補丁,都藏著過日子的痕跡,改造成啥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琢磨、一起折騰的熱鬨勁兒。
夕陽照進活動室,給舊木門、破花盆和歪脖子蠟燭鍍上了金邊。李奶奶突然指著門板笑:“快看!有人添了新旗子!”大家湊過去一看,旗子上寫著:“明天聚餐,帶改造的舊物當餐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永革摸著下巴笑:“那我把花盆洗乾淨當碗用!”
“我用破瓷碗盛鹹菜!”周硯田接話。
“我用嬰兒車推菜!”張大媽舉著毛線團喊。
叨叨在旁邊叫:“瓜子!瓜子!”像是在提醒大家帶它的“參賽作品”。
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聚餐會用啥奇葩餐具,更不知道這些改造的舊物會不會又散架。但大家都盼著,盼著用漏勺花盆盛飯,用破碗裝鹹菜,盼著把平凡的日子,過得像這些舊物改造一樣,有點磕磕絆絆,卻滿是熱熱鬨鬨的煙火氣。
作者有話說:關於那些熱熱鬨鬨的日子,和藏在煙火裡的溫柔
當敲下最後一個句號時,窗外的天剛蒙蒙亮,桌上的茶涼透了,鍵盤上還沾著昨晚吃泡麵濺的湯汁——就像故事裡那些總是熱熱鬨鬨、帶著點煙火氣的日子,不精致,卻紮實得讓人心裡發暖。從部落的第一屆運動會到社區的奇葩技能大賽,從山穀裡的篝火到活動室的舊物改造,我寫了一群人熱熱鬨鬨過日子的模樣,也藏了許多想對讀者說的話,關於生活,關於陪伴,關於那些看似瑣碎卻最珍貴的瞬間。
一、為什麼要寫“熱熱鬨鬨的日子”?
寫這個故事的初衷,源於一次和奶奶的聊天。她坐在藤椅上翻老相冊,指著一張泛黃的集體照說:“你看這張,當年廠裡辦運動會,你爺爺拔河摔了個屁股墩,笑到現在。”照片裡的人模糊不清,但奶奶說起來時眼裡的光,比任何精致的故事都動人。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總在追求“波瀾壯闊”的人生,卻常常忽略了那些“熱熱鬨鬨”的日常——一群人圍著火塘吃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又和好,在比賽裡耍賴卻笑得真心,這些看似平淡的瞬間,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於是我想寫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本事,卻能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部落裡的楊永革、虎叔、阿花,社區裡的李奶奶、周硯田、張大媽,他們身上都帶著普通人的“小缺點”——虎叔愛吹牛,石蛋有點冒失,李奶奶脾氣急,楊永革總愛犯迷糊,但這些缺點讓他們像鄰居、像家人一樣真實。我不想寫完美的英雄,隻想寫認真生活的普通人,他們會犯錯,會鬨笑話,會在困難裡互相搭把手,在熱鬨裡把日子過成詩。
有人問我,為什麼故事裡總有那麼多“烏龍”和“糗事”?比如虎叔摔跤摔暈了還以為自己贏了,阿花當裁判把旗子弄丟,楊永革用花秋褲當彈弓砸了鹹菜缸。其實這些“糗事”裡藏著生活的真相:日子從來不是完美的,那些手忙腳亂的瞬間,那些哭笑不得的意外,才讓生活有了溫度。就像現實裡,我們會在生日會上打翻蛋糕,會在旅行時走錯路,會在重要的日子裡鬨笑話,但多年後想起,最難忘的恰恰是這些不完美的片段。
二、關於“陪伴”:最珍貴的從來不是輸贏
故事裡的比賽從來沒有“真正的贏家”:賽跑時阿花跑著跑著去摘果子,拔河時婦女們偷偷把繩子綁在樹上,摔跤時虎叔摔暈了卻得了獎杯。我故意讓每個比賽都充滿“意外”,是想告訴大家:生活裡的“比賽”,輸贏從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身邊有一起鬨、一起笑的人。
部落的運動會上,石蛋射箭沒中靶心,大家卻為他鼓掌;社區的技能大賽裡,楊永革的花秋褲彈弓失敗了,卻成了全場的笑料和溫暖的回憶。這些情節裡藏著我對“陪伴”的理解:真正的陪伴不是一起贏,而是一起輸了還能笑得出來,一起鬨了還能互相包容。就像現實裡,我們的朋友、家人,未必能陪我們站在頂峰,但一定會在我們摔跟頭時,笑著扶我們起來,順便調侃一句“你剛才摔得真響”。
我特彆喜歡寫群體活動的場景:部落裡圍著篝火吃雜燴湯,社區裡搶著看老照片,大家吵吵鬨鬨,卻沒人真的生氣。因為這些場景裡藏著最樸素的情感——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孤獨的勝利,而是熱熱鬨鬨的陪伴。就像李奶奶說的:“日子過得好不好,看火塘邊的人多不多就知道了。”火塘邊的人越多,笑聲越響,日子就越有滋味。
三、關於“舊物”與“回憶”:時光會老,溫暖不會
從部落裡瘸腿師傅做的歪嘴石獎杯,到社區裡李奶奶的鐵皮餅乾盒、周硯田的雞窩相冊,故事裡的“舊物”總是帶著溫度。這些舊物不是道具,而是時光的載體,藏著一群人的回憶:石獎杯上的缺口記著虎叔的摔跤烏龍,老照片裡的笑臉藏著年輕時的故事,破瓷碗裡的蠟油印著周硯田對雞的偏愛。
我總覺得,舊物比新東西更有“故事感”。新東西再精致,也沒有被人用舊的痕跡;而舊物上的每道劃痕、每個補丁,都是日子留下的印記。就像現實裡,我們舍不得扔的舊毛衣,不是因為它好看,而是因為那是媽媽織的;我們留著的舊相冊,不是因為照片清晰,而是因為裡麵有再也回不去的時光。故事裡的“老照片翻拍日”“舊物改造大賽”,其實是想寫“回憶的力量”——時光會流逝,人會變老,但那些藏在舊物裡的溫暖,會一直陪著我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讓周硯田對雞那麼好,讓李奶奶總念叨山裡的日子?因為這些“執念”裡藏著最珍貴的情感。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雞窩”和“山裡歲月”,可能是一份愛好,一段回憶,一個牽掛的人。這些看似“奇怪”的執念,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也讓生活有了牽掛和意義。就像周硯田說的:“雞記仇,也記好,你對它好,它就給你下蛋。”人也一樣,你對生活用心,生活就會給你熱熱鬨鬨的回報。
四、關於“小人物”的英雄主義:認真生活就是偉大
故事裡的人都是“小人物”:他們沒有拯救世界的本事,最大的煩惱是冬儲的糧食被偷,最高興的是比賽贏了塊野豬肉,最驕傲的是老照片裡年輕時的自己。但我覺得,這些小人物身上藏著最動人的“英雄主義”——他們在平凡的日子裡,認真地活著,熱烈地愛著,把柴米油鹽的生活過成了詩。
楊永革辦運動會,不是為了爭名次,而是想讓大家熱鬨起來;李奶奶守著舊照片,不是為了懷念過去,而是想留住那些一起走過的人;周硯田養著雞,不是為了下蛋,而是在守護一份簡單的快樂。他們的“偉大”不在於做了多大的事,而在於對生活的“認真”:認真地吵架,認真地歡笑,認真地記住每一個瞬間。
我常常想,什麼是真正的“歲月靜好”?不是遠離塵世的安靜,而是在塵世裡熱熱鬨鬨地活著。就像部落裡的篝火,明明滅滅,卻溫暖了每個人;就像社區活動室的笑聲,吵吵嚷嚷,卻填滿了每個角落。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或許平凡,但隻要認真生活,熱烈陪伴,就能把日子過成自己的英雄史詩。
五、寫故事的日子:我也在被溫暖著
寫這個故事的過程,像是和一群老朋友聊天。每天打開文檔,楊永革的花秋褲、虎叔的獎杯、李奶奶的鹹菜缸就會“活”過來,在我眼前吵吵鬨鬨。寫到虎叔舉著歪嘴獎杯轉圈時,我會忍不住笑;寫到大家圍著篝火盼著明年的運動會時,我會眼眶發熱。這些角色像是我的鄰居,我的家人,他們的快樂和溫暖,也在治愈著我。
有讀者留言說:“看你的故事,總覺得心裡暖暖的,好像自己也在那個部落或社區裡。”這是我最開心的事。我希望這個故事能成為大家的“心靈火塘”,在疲憊時能帶來一點溫暖,在孤獨時能感受到一點熱鬨。生活很難,但隻要有一群能一起笑、一起鬨的人,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寫最後一章時,我特意讓所有人都盼著“下一次歡笑”:部落裡盼著明年的運動會,社區裡盼著下一次比賽,就像我們盼著生活裡的每一個小美好。因為我相信,日子會一直熱熱鬨鬨地過下去,就像故事裡的篝火,就算暫時弱下去,也會在某天重新燃起來,照亮每個人的笑臉。
六、給讀者的話:願你身邊有熱熱鬨鬨的陪伴
如果你問我,這個故事想傳遞什麼?我會說:願你有一群能一起鬨笑話的朋友,有一份能認真投入的生活,有一些藏著回憶的舊物,有一個熱熱鬨鬨的“火塘”,讓你在漫長歲月裡,永遠不缺溫暖和歡笑。
生活或許沒有故事裡那麼多烏龍和巧合,但一定有屬於你的“摔跤烏龍”“老照片回憶”“舊物改造的快樂”。彆總想著遠方的風景,多看看身邊的人:那個和你搶零食的朋友,那個總嘮叨你的家人,那個一起加班的同事,他們才是生活裡最珍貴的“煙火氣”。
就像故事裡說的:“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笑著鬨著,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願我們都能在熱熱鬨鬨的陪伴裡,把平凡的日子,過成最甜的時光。
最後,謝謝每個願意走進這個故事的你。願你身邊總有笑聲,心裡總有溫暖,日子總有熱熱鬨鬨的盼頭。我們下一個故事裡的篝火旁再見。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