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進攻,鬼子出動了2萬5千多兵力,方默收攏潰兵後,去除後勤人員,也有近2萬戰鬥人員。
雙方兵力接近。
鬼子這邊重炮和空軍占優,方默則是有隱藏在手中的40多輛坦克作為底牌。
這種仗,方默怎麼打?
他的回答是,當然不能硬拚,而是在拉扯中,尋找機會,猛吃一口……
此刻,張華浜附近,一片被鬼子兵嚴密警戒的區域。
這裡部署著鬼子攻城重炮第1大隊的8門龐然大物——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彈炮。(不是九零式240mm重榴彈炮,那個是列車炮)
這款在一戰前夕定型的重型攻城榴彈炮,雖然射程僅有10公裡,顯得有些落後,但其威力卻堪稱恐怖。
一門火炮就需要數十人伺候,但它可以發射重達200公斤的高爆榴彈,一發下去,對半徑60米之內的活體目標都有巨大的威脅。
隻找到了毛子152炮彈的彈坑效果,240榴彈炮的裝藥差不多是152榴彈的3倍
在31年,正是這款大炮轟開了奉天北大營,開啟了鬼子侵略大夏的序幕。
山室宗武對它寄予了厚望。
炮兵陣地上,一片忙碌景象。
沉重的炮身需要依靠機械和人力緩緩調整射向。
裝填手們喊著號子,費力地將一枚枚需要用小推車運送的、重達200公斤的巨型炮彈推到炮位旁。
接著,幾名膀大腰圓的鬼子炮兵合力,使用專門的吊裝工具,才能將這枚龐然大物抬起來,小心翼翼地塞進巨大的炮膛。
最後,再裝入用絲綢包裹的發射藥包。
“1號炮準備完畢!”
“2號炮準備完畢!”
……
鬼子炮長猛地揮下手中的小旗。
“開火!”
“轟——!!!”
一聲震耳欲聾的、仿佛能撕裂一切的巨響猛然爆發。
巨大的炮口噴出長達數米的熾熱火焰和濃煙,整個大地都隨之劇烈震顫。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鬼子炮兵,也被這恐怖的後坐力和聲浪震得耳膜生疼,不由自主地後退幾步。
無數鋼鐵巨彈,就這樣帶著呼嘯,劃破長空,向著遠方的江灣守軍陣地飛去。
江灣陣地。
方默早已通過前沿觀察哨和偵察兵,得知了鬼子重炮開始活動的跡象。
他深知滬上周邊水網密布,地下水位高,根本無法像在內陸那樣挖掘深達數米、擁有完備防炮洞的堅固戰壕。
傳統的“深挖洞”避炮方式在這裡行不通。
因此,他采取了極其靈活的彈性防禦戰術。
一旦確認鬼子步兵撤退,後方重炮即將覆蓋,最前沿的部隊除留下少數觀察哨外,主力立刻後撤至預備陣地或反斜麵。
等到鬼子那昂貴而稀少的重炮覆蓋結束,部隊再根據命令,迅速返回前沿陣地,迎擊可能跟進的鬼子步兵。
至於那些不便移動的戰防炮、步兵炮等重武器,則一律部署在更靠後的二線陣地,決不輕易前出,避免被鬼子重炮輕易點名。
這種戰術,固然無法完全避免傷亡。
在撤退和返回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到鬼子遠程火力的零星殺傷,也無法保證能百分百及時堵住缺口。
但卻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成建製的部隊被鬼子重炮直接覆蓋、整連整營地報銷在陣地上。
同時,方默也不是沒有反製辦法,他的leFH&nm榴彈炮同樣射程隻有10km,雖然不好反製鬼子的火炮,卻可以用來覆蓋衝上來的鬼子。
“嗚——嗚——嗚——”
淒厲而沉悶的呼嘯聲從高空傳來,聲音越來越響,越來越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