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默,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擁有了這份能力,就絕不能辜負這些英勇的犧牲,絕不能辜負這穿越時空的機緣。
必須和鬼子乾到底,直到把他們徹底趕出大夏的土地。
然而,熱血沸騰之後,是冰冷的現實。
仔細研判了鬼子的部署後,方默不得不承認,對方雖然行為殘暴如畜生,但戰術上並不愚蠢,反而十分老辣。
這套針對性的布陣,幾乎堵死了他施展奇謀妙計的空間。
“看來,取巧是不行了。”方默低聲自語,手指重重地點在地圖上代表紫金山主峰的位置。
他的眼神變了。
“接下來,就是硬碰硬的較量了。看誰的拳頭更硬,看誰的意誌更堅。”
奇謀已不可期,唯有死戰,方是正道。
這場圍繞金陵的決戰,注定將以最殘酷、最直接的方式展開。
孟煩了的新2旅在鎮江用兩千傷亡換來的寶貴一周,此刻顯現出了巨大的價值。
在這爭分奪秒的戰前三周時間裡,方默麾下的109師和兩個補充旅,嚴格按照漢斯陸軍野戰條令,在紫金山至燕子磯一線,硬是修建起了一條即使在歐羅巴標準看來也堪稱合格的現代化主防禦陣地。
這條防線縱深極大,擁有前後平行的三道綿延曲折的塹壕體係。
塹壕前方,是密布的鐵絲網和雷區。
防線內部,交通壕縱橫交錯,連接著無數的防炮洞、彈藥儲藏點和救護所。
得益於城裡依舊維持生產的金陵水泥廠,這條防線上還星羅棋布地分布著許多堅固的水泥永備工事和半永備火力點。
&nm以上的重炮直接命中頂蓋,否則一般的70mm步兵炮、75mm山炮和野炮,根本拿這些鋼筋混凝土的“烏龜殼”沒辦法。
而更多的,是依托地形巧妙構築的半地下式野戰工事,頂部覆蓋著厚厚的圓木和夯土,足以抵禦普通炮彈和炸彈破片。
這些工事裡,部署著戰防炮、野戰炮和令人望而生畏的MG34通用機槍。
守衛這條鋼鐵防線的,是方默手中最鋒利的尖刀——純正的國防軍步兵第109師。
作為係統高級抽獎的產物,其官兵素質、裝備水平和戰鬥意誌,都遠超這個時代的普通部隊。
此時,第16師團長中島今朝吾正舉著炮隊鏡,臉色鐵青地觀察著對麵的防線。
他不得不承認,眼前這支69軍的主力,和他之前在鎮江遇到的那個名不見經傳的什麼新2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這才是真正的精銳。
鬼子一向引以為傲的步兵精準射術,在對方麵前似乎占不到任何便宜。
按照鬼子步兵的訓練標準。
50米內頓停射擊,命中率90%以上,要求一擊必中。
200米對靜止目標,命中率約80%,這是抗戰初期鬼子步兵的有效精準殺傷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