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對移動目標或靜止的機槍手,命中率仍能保持約70%。
400米內要能快速完成“發現瞄準命中”流程。
然而,對麵109師的士兵,其射擊水平絲毫不遜色。
戰壕中隱藏的神槍手,優先點名鬼子這邊的機槍手、擲彈筒手以及手持軍刀、手槍的基層軍官。
普通士兵在100到400米距離上,同樣彈無虛發,露頭的鬼子兵非死即傷。
對方的炮火支援更是猛烈得令人窒息。
&nm重炮被調往紫金山主陣地參與炮戰外,109師自身還擁有36門105mm榴彈炮,以及數量眾多的50mm、81mm迫擊炮,能夠隨時對進攻的鬼子部隊進行精準而凶猛的炮火覆蓋。
而鬼子第13師團、第16師團以及第3師團在上交了12門105mm三八式野炮,去統一部署,和紫金山上的69軍打炮戰後,其炮兵聯隊隻剩下了75mm野炮。
炮兵火力並不占優。
最讓鬼子步兵感到絕望的,是那種名為MG34的漢斯製通用機槍。
射速極快,火力持續性驚人,單獨一挺加裝了三腳架的MG34機槍就能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死亡彈幕,壓得鬼子步兵根本抬不起頭。
而對方依托的工事體係,更是嚴整得可怕。
縱橫交錯的戰壕、巧妙隱蔽的碉堡、互為犄角的子母堡……絕不是以往那種大夏國防線上粗製濫造的貨色,顯然是下了真功夫,嚴格按照標準構築的。
反坦克炮的數量也多得嚇人。
中島今朝吾悲哀地發現,在這種防線麵前,他手中那點可憐的坦克若是敢集群衝鋒,純粹是給對麵當活靶子打。
看著眼前這熟悉而又令人心悸的防禦體係,中島今朝吾的思緒不禁飄回了幾十年前。
04年,旅順要塞爭奪戰。
鬼子投入10萬兵力,為了奪下寬僅30米、長不足250米的203高地,事後被譽為“軍神”的乃木希典指揮第1、第7師團主攻。
大毛軍在此有兩個炮兵連駐守,兩道步兵壕,散兵壕前設有鐵絲網,裝備有150毫米加農炮、速射炮各2門,守備部隊為西伯利亞第5狙擊團。
結果乃木希典因為戰術僵化,一味依靠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死衝蠻打,在毛熊軍依托堅固陣地的猛烈火力下,連續衝鋒70餘次,傷亡近2萬人,屍橫遍野,才最終拿下。
14年,世界大戰爆發,漢斯進攻列日要塞。
漢斯一次投入6萬大軍,麵對3.5萬守軍。
戰役持續12天,漢斯傷亡高達2.5萬人,才艱難攻克。
如今,圍攻金陵的鬼子大軍約20萬,城內的守軍經過加強,也接近20萬。
如果……如果所有大夏守軍都像眼前這個109師一樣精銳,一樣擁有如此完善的防禦體係……
那帝國皇軍需要填進去多少條性命,才能拿下這座古城?
一想到旅順和列日的屍山血海,中島今朝吾就感到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