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內,劫後餘生的喜悅蔓延開來。
報紙號外漫天飛舞,用最大號的鉛字印刷著“金陵大捷”、“倭寇铩羽而歸”等振奮人心的標題。
街頭巷尾,留守的軍民臉上都帶著久違的笑容,儘管城市依舊殘破,外圍的鬼子依舊包圍著這座城市,但希望的火種已然重燃。
衛戍司令部裡,唐司令更是容光煥發,仿佛一夜之間年輕了十歲。
他特意換上了一身筆挺的新軍裝,召集了城內尚未撤離的各國記者,舉行了一場臨時的新聞發布會。
“諸位,諸位。”老唐紅光滿麵,揮舞著手臂,聲音洪亮,“事實證明,倭寇所謂的‘皇軍無敵’,不過是一戳即破的紙老虎。
在我唐某人與方默將軍的協同指揮下,在全體守城將士的浴血奮戰下,金陵,這座偉大的城市,依然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
他唾沫橫飛,滔滔不絕,將守城的功勞大半攬在自己身上,大談自己如何“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如何“激勵士氣”、“穩定人心”,仿佛前幾天那個在辦公室裡偷偷擦槍、猶豫要不要自裁的人根本不是他。
國際記者們雖然將信將疑,但金陵確實守住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相機快門聲此起彼伏,記錄下這位英雄司令的光輝形象。
大夏這邊或許各地還在各自為戰。
但鬼子大本營方麵,卻早就把入侵大夏當做全局一盤棋在對待了。
鬼子華北方麵軍,並未因華中派遣軍在金陵城下的挫敗而放緩腳步,反而高歌猛進。
之前,負責魯省防務的第三集團軍韓總司令,在濟陽等地與鬼子激戰,損失慘重,他本人也險些被鬼子包了餃子。
此戰之後,韓總司令似乎患上了一種“恐鬼症”,認為與裝備精良的鬼子大軍硬拚,隻會耗儘自己賴以生存的老本錢。
於是,在第10師團於12月23日剛開始強渡黃河時,韓司令幾乎未組織任何像樣的抵抗,便下令主力部隊全線南撤。
為了不給鬼子留下物資,他還下令焚燒了省府、車站等重要設施,美其名曰“焦土抗戰”。
第五戰區李司令長官急電命令其堅守泰安,依托泰山地利節節抵抗。
但韓司令置若罔聞,連回電都沒有,繼續一路向南狂奔。
在短短不到20天的時間裡,他連續放棄了濟南、泰安、大汶口、濟寧等魯省大片國土,導致華北門戶洞開。
這就導致,鬼子的兵鋒,輕鬆直指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彙的核心樞紐——彭城。
沒錯,這個彭城就是那個有名的——‘彭城地方,曆代大規模征戰五十餘次。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所以古來就有問鼎中原之說。’的彭城。
當時民國的幾條重要鐵路
而一旦彭城失守,津浦鐵路必然也守不住,到時候鬼子華北、華中兩大方麵軍就能隔著長江相望,四麵包圍金陵。
更可以分兵沿隴海路西進,威脅蚌埠一帶,而後南下進攻戰略核心江城,局麵將不堪設想。
第五戰區李司令長官在彭城急得團團轉,他手中兵力捉襟見肘,韓司令帶著人一跑,他第五戰區整個戰線都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方默,對,方默。”李司令長官看著地圖上依然在金陵屹立不倒的69軍標識,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金陵既然已經穩住,能不能請上峰,把方默和他的69軍調來徐州?現在,隻有這支能打硬仗的部隊,能堵住這個口子了。”
他立刻起草電文,向江城最高統帥部陳明利害,緊急請求調派69軍北上增援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