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發現的問題,畑俊六迅速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套組合拳。
治標的辦法就是立刻在前線開展短期強化反坦克訓練,教授士兵利用戰壕、地形,使用燃燒瓶、炸藥包、集束手榴彈等,以“玉碎”精神近身攻擊敵軍戰車。
治本的辦法則是急電國內軍工部門,加速研發單兵反坦克武器,如反坦克手榴彈等,並升級現有戰防炮,擴大口徑,延長身管,提升穿甲能力。
他也注意到,根據戰場記錄,敵人隻有兩台那種讓人絕望的超重型戰車。
在平原上的狹窄區域,這樣兩輛戰車可以對集群衝鋒的己方戰車部隊造成毀滅性打擊。
但是在寬大的戰線上,單單兩台戰車還是太少了。
方默的69軍真正可怕的是他那達到了幾十台以上的戰車數量,和讓人感到驚訝的可以搭載步兵的數百輛卡車。
這兩者組成的機械化部隊,機動性和突擊力極強。
“若能組建一支類似的摩托化師團……不、哪怕僅僅是一個旅團也好……”
這樣一支機動部隊的戰鬥力是令他本人感到羨慕的。
無論是擔任攻擊矛頭,還是迂回側擊,都很優秀。
但這個念頭在他心中一閃而過,旋即被壓下,畢竟調整軍製,實驗新戰法這種事,在大本營內部必然招來保守派的反對。
掣肘重重啊。
當務之急還是先拿下金陵。
製空權是關鍵。
本土已承諾增派兩個飛行師團,屆時將集結超過200架戰鬥機和同等數量的轟炸機。
但這還不夠。
畑俊六眼中閃過一絲算計。
他深知海軍與陸軍的矛盾,也了解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對與漢斯結盟持反對態度。
他私下給米內光政去了一封密信,信中表達了對與漢斯緊密結盟的“擔憂”,並暗示,隻要海軍此次全力協助他在金陵取得“足以服眾”的戰績,待他日後登上陸相之位,必會“投桃報李”,在政策上傾向海軍。
這自然是一張空頭支票。
畢竟兵不厭詐,他就沒想過兌現承諾。
但效果立竿見影。
海軍方麵很快回應,同意調集赤城號,加上已經在滬上外海的加賀號、鳳翔號、龍驤號,一共四艘航空母艦,搭載滿編艦載機,前來華中助戰。
這樣海軍方麵除了已下水,即將服役的蒼龍號,正在建造的飛龍號、翔鶴號,可以說是把所有目前能動用的航空母艦傾巢而出。
至於步兵缺乏自動武器和曲射火力的問題,除了緊急向漢斯采購一批MP18/28衝鋒槍外,也隻能督促國內兵工廠加快新式衝鋒槍和迫擊炮的研發與生產工作了。
接下來的幾天,畑俊六繼續調兵遣將,並開會討論戰術,讓各師團交流經驗。
就這樣,一套針對性的、融合了戰術調整、技術升級和外部借力的全新作戰計劃逐漸清晰起來。
與此同時,紫金山,69軍指揮部內。
方默同樣沒有沉浸在暫時的勝利中。
他站在地圖前,眉頭微鎖。
他知道畑俊六這個人。
在他穿越前的時空裡,正是此人指揮了後來的彭城會戰,儘管大夏軍隊取得了台兒莊大捷,但最終仍未能阻止畑俊六完成對徐州的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