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齊圓和李苗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新奇的體驗,她們可以正大光明的站在人前,因為她們是崔氏女學如今唯二的學生。
她們還是蒟蒻師傅的關門弟子,師傅說了學生和關門弟子是有區彆的。
有些事情你沒跳出那個固有的圈子就不會有多的想法,但當你偶爾跳脫到另一個方向,就會發現以往被忽略的東西。
大到整個大晉,小到東平縣的每個普通百姓家庭,兒子頂門立戶是千百年傳下來的傳統。
逢年過節,宗族祭祀男孩會被家中的男性長輩帶著站在人前燒香祭祖,而女孩通常是絕不被允許出現在這種場合的。
她們需要和女性長輩一起在幕後默默為這場家族盛宴付出,但很少有人會發現,感激她們的付出。
可此刻她們站在這裡,雖然隻是小小的一小步,但古往今來女性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此刻形成了閉環。
崔清漪和蒟蒻準備的雙麵繡果然引起了一陣轟動,一群人圍在精心裝裱的繡品前驚歎不已,久久不肯移開腳步。
人群中有對精通刺繡的,也有女紅不錯的,也有對此一竅不通的婦人。
“媽呀,這是針線做的,怎麼兩麵一模一樣。”
李苗站在後麵笑眯眯開口:“這叫雙麵繡,是我們女學師傅的獨創技藝哦,若是各位叔伯嬸子們家中有適齡的姐姐妹妹,都可以送來咱們崔氏女學,以後也能學到這樣厲害的技藝。”
“真的?我們家裡的女娃也能學?”
一個挑著菜籃的婦人探頭問道。
李苗:“當然,師傅說了隻要進了女學就是女學的學生,師傅的本事都會教給我們。”
婦人又探頭看了一眼那仿佛要從架子上走下來的大黑狗,挑著菜籃若有所思的離開。
因為是專程租來做學堂的,崔清漪將這院子簡單布置了一下。
廳房就用來做接待來訪人員的地方,兩邊的正房偏房,耳房,後罩房都改成了一間間教室。
教室裡分彆放著四五張繡架,崔清漪想著女學剛開始來報名的人可能不會很多,所以準備的教學用具也不多。
不過五間教室加起來也有二十來個位置了。
崔清漪計劃著按照年齡和基礎分為甲乙丙丁戊班,等著係統的教一段時間再根據每個人的學習進度重新調整。
人員有限,崔清漪親自坐在廳房裡接待來谘詢的客戶。
這種感覺很像是後世的培訓班,崔清漪是招生主任。
“姑娘,這個叫雙麵繡的真的誰都能學,俺家孩子也能學?”
婦人臉色黑紅,明顯是乾辛苦活的。她搓著手,看著麵前衣著鮮亮,一雙眼又黑又亮的姑娘感覺分外局促。
崔清漪:“當然可以,我們崔氏女學本就是麵向所有女子招生的。
不僅是年紀小的姑娘,即便是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娘願意也可以來報名。”
崔清漪話音一落,旁邊立刻響起了一個驚喜的聲音:
“真的,我們也可以。”
這是個二十來歲做婦人打扮的女子,她是剛剛被崔氏女學開業的炮仗聲吸引來的。
一到衙後巷就看到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繡品,那是她長這麼大見到最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