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臨安帶著堂弟陳平安一路快馬加鞭到了東平縣。
一行人投宿在了東平最大的客棧,點了一桌酒菜就坐在二樓臨窗的位置。
陳平安屏退隨從,親自給兩人斟酒。
“三哥,這次出來還得你主事,有需要弟弟的地方你儘管招呼,弟弟隨時聽候差遣。”
這話說的低調又謙虛,陳臨安很滿意。
他是不介意帶著家裡的弟弟們出門的,畢竟以後他做了官有些事還得要靠血脈相連的兄弟幫忙。
但這不代表他就喜歡看著弟弟們過分跳脫,事事爭著表現。
沒人不喜歡懂事的人。
他舉了舉杯子:“那是自然,你我兄弟齊心,咱們如今都要仰仗京城那邊,今後不管誰有了出息都要記得互相拉拔一把。”
陳平安欣喜點頭。
而後他便安靜的坐著喝酒吃菜,聽陳臨安安排接下來的事情。
京城那邊的事情安排下來,陳平安便讓人將事情的原委打探的一清二楚,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他和陳臨安不同,他爹娘在陳家沒什麼存在感,他能從眾兄弟們中間混出來,全憑他自己爭氣。
他也沉得住氣,知道很多事急不得。
崔家女學如今在東平縣已經有了些名聲,隻要用心很快就能查到東平縣出色的繡娘到底是誰。
不到一個時辰,陳臨安的人就查清楚了崔氏女學的地址。
陳臨安點了一個跟他們一同來的管事:“你去置辦些禮物,先去拜訪一下那位女先生。”
陳平安幾不可察的蹙了蹙眉,他們來的主要目的不就是為了將這位女先生請去京城,現下臨安堂哥的舉動隻怕不妥。
有才的人不管男女都難免恃才傲物,他也打聽過那個雙麵繡技藝確實了得,若是對方有那個意思便是到皇宮的織造司都使得。
自家想請人到京城,隻派個管事去未免不夠重視。
但他也沒說什麼,陳臨安要是不犯錯他怎麼出頭呢。
陳家的管事按照主家的吩咐置辦了四色禮品,想著儘快將主家交代的任務差事辦妥交差,便看著時辰往崔氏女學趕去。
女學裡,蒟蒻正在上課。
崔清漪帶著旺財坐在院子裡寫故事,青天記的市場反饋很不錯,經過這次試水崔清也大概摸清了現在的讀者都喜歡什麼樣的故事。
她發現古人的接受程度其實有些時候比起現代人更寬泛。
獵奇心一點兒也不比現代人少。
她至今還沒想好要寫什麼,紙上也都是想到什麼寫點什麼。
當然崔清漪也有些壓力,青天記開了個好頭,南城先生的名頭能不能繼續響亮下去還得看下一部作品。
正胡思亂想時,女學的大門被敲響了。
因為這院子裡都是女眷,雖是在縣衙後麵,但為了安全起見白天上課時間大門都是插上的。
縣衙的官差巡邏路過也會敲門查看情況,這讓崔清漪的心定了不少。
這會兒有人敲門,崔清漪下意識就認為是官差來了,她擱下筆起身去開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