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邦承哈哈一笑。說道:“讓我猜猜,應該是煤球吧。你小子,不懷好心。”
賀重安笑道:“鄭公覺得,我所說的產業,僅僅是賺錢的產業嗎?”
鄭邦承聽出賀重安話中有話,一時間陷入沉思。
一個仆役進來說道:“大爺,時間到了。要上班了。”
鄭邦承說道:“等等。”然後示意奴仆都出去,說道:“你到底想說什麼?”
“對我們這種人家,錢算什麼?真正能成為產業的,其實就是保權位不衰的東西,於我賀家,就是家丁。於寧國公就是樞密院世代相傳的位置。”
“自從明宗皇帝到而今,近一甲子,樞密院換了十幾個人。但都是開國八公中繞來繞去。是人人皆知的規矩。”
“這才是所謂的產業,這才是鄭家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也是應該是陛下想讓鄭家去爭的東西。”
太祖太宗是武皇帝,是以掌管天下兵馬的樞密使是誰並不重要。因為他們都是給太祖太宗打下手的。但明宗皇帝是文皇帝。難以控製軍隊,就對軍隊進行整治。
抬高開國八公,讓開國八公輪流執掌樞密院。借開國八公的人脈穩住天下。也是借此將開國八公真正的底蘊,直屬親兵全部給拆了。由明宗身邊的人掌管,穩固了京城兵權。
從而成為成例。一直延續。
可以說,樞密院世代相傳的規矩,不是規矩,是開國八公股份兌現。
鄭家之功勳,是開國之後第一,開疆陸地以千裡計,海域以萬裡計。
到現在也沒有撼動這個格局。
要說鄭邦承沒有想過,那是假的。但他更知道,這與開國八公意味著什麼?那可是開國八公的命根子。開國八公一定會與鄭家拚命。
有樞密院的位置在,開國八公才是頂級權貴。沒有,就是閒散貴族,什麼都不是。
“你覺得陛下想讓我家去爭嗎?”這是鄭邦承拿捏不準的事情。
“這不是明擺的事情了?”賀重安說道:“天下公認,天下勳貴分兩派,開國勳貴,南征勳貴。”
“你覺得陛下知道不知道?”
“你覺得陛下知道了,為什麼不做些什麼?彌合軍中矛盾?”
“比如,讓鄭家與寧國公府聯姻吧?”
賀重安言外之意:這個格局是皇帝有心塑造的。鄭家就應該按照皇帝的想法,與開國勳貴勢不兩立。
鄭邦承沒有說話,隻是輕輕搖頭。言下之意,這一點說服不了他。
賀重安也明白鄭邦承的憂心。
賀重安這一段時間研究邸報。用心分析當今嘉成皇帝。
以逆太子案為標誌,現在的嘉成皇帝,與之前的嘉成皇帝,簡直是兩個人。
嘉成皇帝登基的時候,太祖太宗開國遺風未儘,明宗宣宗兩位皇帝,有文景之風,大興文治的同時,給嘉成皇帝留下很厚的家底。
嘉成皇帝衝齡登基,先由太皇太後攝政。
結果鬨出一出撤簾風波。
雖然邸報上為尊者諱,一點沒有說嘉成皇帝做了什麼。但無數大臣前仆後繼與太皇太後鬨事,為的是什麼?一目了然。這背後是誰,也不用多說了。
明眼人誰看不明白。
撤簾之後,嘉成皇帝正式君臨天下,那時候才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