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論恒_持敬齋隨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6章 論恒(1 / 1)

人生如逆旅,行者常踟躕。麵對崇山峻嶺的阻隔、江河湖海的洶湧,有人望而卻步,有人半途而廢,唯有那些以“持之以恒”為舟楫的人,方能衝破迷霧、抵達彼岸。古人雲:“行百裡者半九十”,此言道儘了堅持的艱難與可貴。從精衛填海的神話到愚公移山的傳說,從“韋編三絕”的典故到“水滴石穿”的箴言,中華民族的文明長河中,從不缺乏對持之以恒精神的禮讚。在時代浪潮奔湧的今天,這份古老的智慧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指引著每一個追夢者破浪前行。

《老子》有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世間萬物的成長與成就,皆離不開持之以恒的積累。如同大地不語,卻在四季輪回中孕育出春華秋實;江河不爭,卻在日夜奔流中彙聚成汪洋大海。真正的偉大,往往隱藏在日複一日的平凡堅持裡。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墨池”佳話,正是對“積累”二字的生動詮釋。相傳王羲之幼年學書,每日臨池揮毫,數十年如一日不曾懈怠,竟將門前池塘的水染成了墨色。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筆畫間的流轉頓挫、氣韻神采,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千萬次提按頓挫中沉澱的藝術結晶。他曾言:“張芝臨池學書,池水儘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這份對前輩的敬仰與自我鞭策,道出了所有成就背後共通的密碼——以恒久之功,壘起通天高塔。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曾記載過一個“賣油翁”的故事:陳堯谘善射,當世無雙,卻被一個賣油老翁以“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絕技點醒——“無他,惟手熟爾”。射箭的精準、酌油的嫻熟,看似毫不相乾的技藝,實則遵循著同一法則:在重複中精進,在堅持中升華。正如韓愈在《進學解》中所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無論是治學、從藝還是立業,缺少了持之以恒的積累,便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究難以長久。

當代“敦煌女兒”樊錦詩的人生選擇,更讓我們看到了積累的力量如何跨越時空。自1963年北大畢業後,她紮根敦煌莫高窟六十餘載,從青春年少到白發蒼蒼,始終致力於石窟的保護與研究。在艱苦的環境中,她帶領團隊開創了“數字敦煌”項目,用現代科技讓千年壁畫在數字世界永久保存。這份堅守,讓她從一個對敦煌知之甚少的青年,成長為國際知名的敦煌學專家。正如她所說:“我躺下是敦煌,醒來還是敦煌。”六十載的點滴積累,不僅成就了個人的學術高度,更讓中華文明的瑰寶得以永續傳承。

人生之路從非坦途,風雨坎坷常伴左右。正如蘇軾在《定風波》中所寫:“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麵對挫折與困境,是選擇退縮逃避,還是以恒為刃、迎難而上?曆史給出的答案往往驚人地一致:真正的強者,總能在逆境中堅守初心,在風雨中砥礪前行。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的曆程,堪稱逆境中堅持的典範。為了完成這部藥物學巨著,他辭去太醫院的職務,曆時二十七載,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親嘗百草、拜訪醫者,糾正了古代醫書中的諸多謬誤。途中曾遭遇山賊劫掠、疫病侵襲,甚至多次因誤食有毒草藥而險些喪命,但他從未動搖。正如他在序言中所寫:“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誌,至死不怕難。”這份堅韌,讓《本草綱目》最終成為惠及後世的醫學寶典,被達爾文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近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人生軌跡,同樣閃耀著逆境中堅持的光芒。他因家境貧寒初中輟學,卻始終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熱愛。在雜貨鋪當學徒的日子裡,他利用間隙自學數學,常常演算到深夜。即使在染上傷寒、右腿殘疾後,他依然拖著病軀堅持研究,在油燈下寫下了數萬字的數學筆記。他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隻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隻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正是這份在逆境中不曾熄滅的堅持,讓他從一個輟學青年成長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家,為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女排的奮鬥曆程,更是將逆境中的堅持演繹得淋漓儘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開啟“五連冠”輝煌,到經曆低穀後的重新崛起,中國女排始終以“頑強拚搏、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著國人。2004年雅典奧運會決賽,她們在02落後的絕境中絕地反擊,最終以32逆轉奪冠;2016年裡約奧運會,她們在小組賽失利的情況下步步為營,最終登頂巔峰。正如主教練郎平所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儘全力。”這份在逆境中咬牙堅持的韌勁,正是女排精神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在磨難中不斷奮起的生動寫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持之以恒的動力,往往源於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理想為漫長的堅持提供著方向與力量,讓行者在迷茫時不迷失,在疲憊時不放棄。古往今來,那些成就不朽功業的人,無一不是以理想為帆、以恒為槳,在歲月的長河中執著航行。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一生以“還我河山”為誌,將滿腔赤誠化作《滿江紅》中的慷慨悲歌:“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青年投軍到揮師北伐,他率領“嶽家軍”與金兵大小數百戰,屢建奇功。即便麵對朝廷的十二道金牌召回、奸臣的誣陷迫害,他依然堅守抗金報國的理想,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精忠報國”四個字,不僅刻在他的背上,更融入他的生命,成為支撐他一生堅持的精神支柱。

近代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以探索祖國地下寶藏為己任,為中國地質學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留學歸國後,他麵對“中國貧油論”的斷言,堅信祖國大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他帶領團隊踏遍千山萬水,提出了著名的“地質力學”理論,為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奠定了科學基礎。即便在晚年身患重病,他依然堅持工作,在病床上繪製地質圖、撰寫學術論文。他曾說:“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這份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讓他在地質探索的道路上執著前行,成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的回國之路,堪稱理想驅動堅持的典範。1955年,已經在美國功成名就的錢學森,毅然放棄優渥的生活和科研條件,曆經五年艱難險阻,衝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他說:“我將竭儘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和幸福的生活。”此後數十年,他隱姓埋名,投身於導彈、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為中國國防事業的騰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是“為國效力”的理想,支撐著他跨越重重阻礙,在科研的道路上矢誌不渝。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回望那些閃耀著持之以恒光芒的身影,我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個人的成長、民族的複興、人類的進步,從來都離不開這份“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從“書山有路勤為徑”的求知者,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奮鬥者;從“十年磨一劍”的工匠,到“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者,他們以行動詮釋著堅持的意義,用歲月書寫著奮鬥的華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航程中,既有風和日麗的坦途,也有驚濤駭浪的險灘。唯有以持之以恒為舟,以理想信念為帆,方能在時代的深海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讓我們以古人為鏡,以榜樣為燈,在平凡的日子裡堅守初心,在艱難的考驗中砥礪品格,用日複一日的堅持,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華章,為民族的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終有一天,當我們回望來時路,那些曾經的汗水與淚水,都將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指引我們繼續向著理想的彼岸堅定前行。

喜歡持敬齋隨筆請大家收藏:()持敬齋隨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拒當炮灰,我在戀綜做綠茶萬人迷 冷戾侯爺說不娶,婚後卻奪我入帳 我甩的霸總追回來了 救命!八零嬌小姐一哭,隊長慌了 原神:克係入侵,開局蒙德滅國 顧總的小野貓夫人 惡雌洗白太會撩,獸夫日日修羅場 全世界都是演員 大楚悍卒 遇見你,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