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瑤的話讓控製室瞬間安靜下來,幾位年輕的技術員忍不住圍過來看那隻青銅羅盤。盤麵邊緣的銅綠泛著溫潤的光,二十八宿的篆字在全息屏的映照下仿佛活了過來,“角宿”的尖端恰好對準星圖上暗物質星雲的核心坐標,連蘇瑤隨身攜帶的量子定位儀都沒能達到這種精度。
“這不可能。”負責星圖繪製的小李推了推眼鏡,調出三百年前的星軌數據,“三百年前的觀測技術,誤差至少在半度以上,這羅盤怎麼可能……”
他的話音未落,羅盤突然輕微震顫起來,盤麵上的星宿紋路滲出淡淡的金光,與全息星圖上的能量軌跡逐漸重合。林燁想起祖父日記裡的話:“天有定數,星有其軌,人與天地共振,方得始終。”他伸手按住羅盤,指尖傳來一陣溫熱的脈動,像是握住了一顆跳動的心臟。
“能量讀數異常!”監測台的警報聲突然響起,屏幕上的暗物質濃度曲線驟然陡峭,“星雲邊緣出現時空褶皺,正在吞噬周圍的遊離粒子!”
蘇瑤迅速切換到防禦係統界麵:“能量護盾提升至最高等級!林艦長,我們必須立刻後撤五十萬公裡,否則會被褶皺卷入亞空間!”
林燁卻盯著羅盤上亮起的“亢宿”紋路——那裡正對應著星雲褶皺的擴張方向。他忽然想起祖父手繪的星圖上,在這片星雲位置標注著一行小字:“逢亢宿異動,以角為引,氐為軌,可破迷障。”
“不能撤。”林燁的聲音斬釘截鐵,“小李,把星圖切換到三百年前的坐標體係,疊加現在的實時數據。蘇博士,麻煩你計算‘角、亢、氐’三宿的能量共振頻率,用艦載聲波發射器模擬出來。”
“你瘋了?”蘇瑤的聲音陡然拔高,“暗物質對聲波的反應是未知的!一旦引發能量爆炸,我們連求救信號都發不出去!”
“三百年前,我祖父的船隊就是從這裡脫險的。”林燁指著羅盤中心的凹槽,那裡刻著一個極小的“燁”字,“這羅盤不是古董,是領航儀。他在日記裡畫過共振頻率的波形,和我們昨天分析的暗物質波動周期完全一致。”
控製室裡的爭論聲驚動了船艙深處的陳老。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走進來,看到羅盤上的金光時眼睛一亮:“好孩子,你終於明白這羅盤的用法了。當年你祖父就是靠它,讓三艘商船順著星軌的‘呼吸’穿過了星雲。”
陳老接過羅盤,指尖在“氐宿”的位置輕輕一叩,盤麵突然彈出三根纖細的銅針,組成一個微型三角陣。“這叫‘三才陣’,角宿定方向,亢宿測波動,氐宿調頻率。聲波發射器的參數,我記得你祖父抄在日記最後一頁了。”
蘇瑤半信半疑地調出日記掃描件,當看到最後一頁的波形圖時,瞳孔驟然收縮——那曲線與她昨夜推導的理論共振頻率分毫不差。“啟動聲波發射器,參數按日記設置!”她對著通訊器大喊,手指在控製台上翻飛,“護盾維持百分之九十,留足能量應對共振!”
聲波在真空環境中以特殊能量波的形式擴散,羅盤上的金光隨著聲波頻率起伏,像是在為星艦指引節奏。暗物質星雲邊緣的褶皺漸漸放緩了擴張速度,原本狂暴的能量流竟順著聲波的軌跡形成一道螺旋狀的通道,通道兩側的星塵像被梳理過的綢緞,泛著柔和的藍光。
“通道穩定了!寬度足夠星艦通過!”小李激動地喊道。
林燁看著羅盤上不再震顫的指針,突然明白祖父說的“共振”並非簡單的物理現象——那是古人用觀測與經驗,在天地與人心之間找到的平衡。他對陳老點頭致意,又看向蘇瑤,發現這位一向信奉數據的科學家正對著羅盤若有所思,嘴角甚至帶著一絲釋然的笑。
“準備穿越。”林燁按下操控杆,“保持聲波頻率,跟著羅盤的指引走。”
星艦緩緩駛入藍光通道時,林燁仿佛看到祖父站在星塵之中,正對著他豎起大拇指。羅盤上的金光漸漸斂去,隻留下二十八宿的紋路在盤麵上靜靜流淌,像是在訴說著跨越三百年的守護與傳承。
喜歡炎夏紀元:星際新星請大家收藏:()炎夏紀元:星際新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