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赴日貿易的唐人來說,最吸引他們的還是銅。
島國負責加工棹銅的那家出口商叫“泉屋”,就是後世的“住友商社”;此外還有從事紡織品進口貿易的越後屋,也就是後世的“三井商社”。
至於俵物,無非就是魚翅鮑魚和海參,外加少量的工藝品和武士刀。
銅的買賣,趙新不想過多的摻和。因為即便是另一時空的銅價非常便宜,可清朝商人們根本不會用金子來交易。
這個時代,清朝商人運往長崎最多的商品主要還是生絲、紡織品、藥材、砂糖,以及少量用於染色的礦物和雜七雜八的書籍紙張。
總的來說,這還是一個易貨貿易的時代。
也許……趙新突然想到,說不定玻璃這個事可以搞一下。
清廷在內條府造辦處下設有玻璃廠,通過早期歐洲傳教士與西方商人引進的色料、配方和技術,研發製作宮廷禦用玻璃器物。
在這些玻璃器物裡,包括了透明光潔的平板玻璃、色彩豐富的單色玻璃、套色加彩玻璃、玻璃胎琺瑯、玻璃畫、以及多麵切割鑲嵌玻璃等。主要用於宮中建築門窗、車輿乘具、飲食器、文房具,乃至裝身飾品;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鼻煙壺。
話說另一時空的玻璃鼻煙壺多少錢?好像隻有幾十塊吧。他越想越覺得這事有搞頭。
清朝商人的事算是解決了。那麼島國那邊除了人和金子,還有什麼是自己需要的?
趙新的目光轉到會議桌上,一袋子黑瓜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黑的……黑的……,我勒個去的!是煤啊!
確切的說,是北海道的煤,而且還是高品質動力煤。
北海鎮附近其實也有煤礦,不過都是低品質的褐煤。褐煤的化學反應性強,而且容易風化,不易儲存和運輸,燃燒時對空氣汙染嚴重,會產生大量的黑灰。
不過,開采出來的褐煤經過粉碎,確實非常好的肥料。
有了煤,再配上蒸汽馬達,就有了電,而且大規模的機帆船隊就可以實現。
既然早晚都要和德川幕府發生衝突,那就先拿北海道開刀好了。
想到這裡,趙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我改主意了,先拿下北海道!”
雷神號的會議室裡靜悄悄的,無人回應。
“我去,這幫家夥什麼時候走的?也不說一聲。”趙新看著空蕩蕩的屋子,無奈的說道。
劉勝他們早就溜了。
本來他們幾個正聽著趙新說什麼“蝦夷”、“長崎”的,結果說著說著趙新就不出聲了,低著頭也不知道在琢磨什麼。
如果隻是這樣也還罷了。可是劉勝他們看到趙新的臉上一會咬牙切齒,一會又賊特兮兮的壞笑;同時嘴裡還在嘀咕著什麼。
於是劉勝就對其他人使了個眼色,六人便悄悄起身去了甲板上,站在船舷邊閒聊。。
丁國峰對其他五人說道:“我說,趙總不是又在琢磨坑誰呢吧?”
“為什麼要說又?”王遠方奇怪的問道:“他坑過誰?”
“琿春的清兵,還有那個仙台藩。”丁國峰一副我很了解趙新的樣子。
“這可保不齊。我看他說著說著長崎就不說了,估計是在算計誰吧。”劉勝兩手一叉,很有權威的樣子。
“你說他會不會準備跟幕府開戰?”趙亮問道。
“不至於吧。話說咱們可剛跟仙台藩那邊簽了協議啊。這還沒兩天呢就翻臉?”吳思宇不太肯定的說道。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告訴你,仙台藩跟幕府不是一路的。”丁國峰洋洋得意的說道。
“你們就彆瞎猜了。該知道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王遠方勸道。
吳思宇不經意間一抬頭,看到趙新從船艙裡走了出來。
“你們瞧,他出來了。”
六人隻見趙新慢悠悠的走到麵前,點上一根煙,抽了幾口才緩緩說道:“繼續征兵。等下一批流民到了,我們要把隊伍擴大到至少一千五百人。”
劉勝幾人目瞪口呆,這位上禮拜還說不要輕易擴大征兵規模,怎麼這會兒又改主意了?
“給個理由唄。”劉勝盯著趙新問道。
“拿下北海道的露天煤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