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如果統治者有能力救而不去救,就會激發民怨;沒能力救而放棄,就會出現民變。所以曆來盛世衰亡、亂局開始,生靈塗炭。”趙新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從國家層麵來說,一切問題的背後其實都是經濟問題,也就是生產力的問題。”
陳青鬆補充道:“曆史上,伴隨著玉米、土豆的進入和馴化,清王朝便出現了農業生產率增長。
而食物的充足使得清王朝的人口開始迅猛增長。中國人口上限從南宋時期的九千多萬提高到了四億。
可接近四倍的人口增長卻導致清末巨大的糧食生產壓力。我敢斷言,即便沒有八國聯軍的外患,清王朝也到了崩潰的邊緣。”
“厲害啊!老陳,沒想到你理論知識呱呱叫啊。”劉錚讚歎道。
會議室裡的其他人這時才終於理解了當年中學時代的那本教科書裡所講述的內容;也終於認清了自己這些人來到這個時空的意義所在。
劉思婷抬頭看向趙新說道:“本來挺好玩的一件事讓你的說的這麼複雜,不好玩!”
我勒個去!趙新和陳青鬆等人差點從椅子上翻過去。
洪濤洪大夫這時發出了一聲長歎,繼而說道:“教育,一切的基礎都是教育!我算是明白趙新為什麼天天撲在學校裡了。”
“他?你真以為他有這麼高尚?彆逗了,他那是為了……唔,唔~~”
劉思婷撇了一眼正在用手捂著劉勝嘴巴的趙新,說道:“你彆捂了,我們都明白。不就是那個小沈老師麼。”
“哎呀,你們聽我說,不是那麼回事……”趙新試圖辯解。
“哈哈哈~~”眾人一陣爆笑。趙新這廝天天有事沒事就往沈璿身邊湊,大家都看在眼裡。
笑過一陣之後,王遠方才問道:“那麼,我們後麵要怎麼做?”
趙新咳嗽了幾下,清清嗓子才說道:“糧食、房子要提前開始準備。至於耕地,我們現在能開動那三台機器怪獸的就你們三個人。你們就是累死,也耕不了幾十萬畝的土地!彆看你們幾個開著挺爽,9620RX一套就要六百多萬,我現在根本不可能去買幾十台上百台。就算有錢買了,誰來開呢?壞了誰會修?”
“所以趙總你寄希望於那群孩子?”張波終於發言了。
“沒錯,白紙最好作畫!我們教什麼,他們就能學會什麼!”
“這事還不簡單,跟我們一樣,你再去忽悠上百個老師來不就行了嗎?”劉思婷笑著說道。
“我的劉大主任,就你們五個都弄的我成天提心吊膽的。要是再去弄上幾十個上百個的,那就真炸了!”
“那你打算怎麼辦?”
“這事嘛,好辦。其實吧,我有個主意一直沒想好,我們如此這般……”
眾人聽完了趙新的主意,麵麵相覷,都陷入了呆滯狀態。這廝怎麼想的,這招兒也太損了!
不過仔細一想,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這麼好玩的事,自己不在場怎麼能行。於是在座的眾人都要求下次跟著去長長見識。
可是都走了,誰看家啊?
再議再議……反正也要等到蝦夷地行動結束再說。
一天後,隨著劉勝他們修改完作戰計劃,趙新作為總指揮下達了“跨越1784北海”作戰命令。
安保部由吳思宇和趙亮留守,劉勝、王遠方、鄧飛、丁國峰、勝海舟、久藏、利吉、虎助、潘秀成以及七個連共810人,將在命令發布後的第三天登船出發。
緊接著,陳青鬆作為民政係統負責人,對北海鎮全體居民發布了動員令。
該總動員令要求:北海鎮將派出以洪濤為首的三十人醫療隊伍和以萬造、茂助為首的兩千人施工隊隨船奔赴蝦夷地,配合作戰部隊,修建診所、兵站、哨所、公路等設施。所有被派出的人員應積極配合戰鬥部隊行動,協助維持後方治安,防止密探活動。醫療隊應在作戰時迅速搶救與轉運傷員,保證傷員迅速治愈歸隊。
未參加行動的北海鎮居民們,應克服一切困難,在後方努力完成各項任務。軍工部門要加緊生產;警察部門要做好接收俘虜的準備。
趙亮看著眼前布告板上這張有著濃鬱的解放戰爭氣息的作戰動員令,心說我加緊生產個啥?發酵人尿?要等到我這邊造出真正的黑火藥,那你們可有的等了。
對於這次行動,作為工坊負責人的趙亮唯一感興趣的就是蝦夷地硫磺山的硫磺了,這可是生產火藥的必須品。除此以外,還可以製作硫磺肥皂。
趙新趁這兩天有空,悄悄返回另一時空,在網上分八批下單,總共訂購了十萬噸小麥,以作為北海鎮的糧食儲備。除此以外,他還通過表弟訂購了一套四十噸級的麵粉機組。
最關鍵的,他讓表弟在網上發了個招聘啟事。
招聘崗位:全職赴境外工作教師,十名。
任職要求:年齡22周歲及以上,男女不限;要求有教學相關工作經驗。若無相關經驗,本人條件優秀亦可;專科以上學曆,漢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相關專業。
工作地點:XX國XX市
待遇:底薪12000~20000每月。
一天後的下午,遠在國內某個縣級城市的一間教研室內,一個年近四十歲的邋遢男人看到了網上的招聘信息。猶豫了許久之後,他撥打了招聘信息下方的聯係電話。二十多分鐘後,當他剛放下電話時,一個學生敲門走了進來。
“方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您一下。”
“拿來我看看。”
學生將手中的題冊遞了過去。
“哪道題?”
學生小心翼翼的用手指了一下。
“哦。計算摩爾質量。先說說你的思路。”
一個小時後,學生帶著滿臉的喜悅向門口走去。走到門口卻停了下來,轉身向中年男人問道:“方老師,聽說,聽說您要走了?”
中年男人扶了下眼鏡,微笑著問道:“你聽誰說的?”
“年級裡都傳遍了。方老師,您能不走嗎?”
“是嗎。”中年男人自嘲的笑了笑,看著眼前的學生說道:“好好用功讀書。”
兩天後,這位名叫方化的中年教師辦完了全部離職手續,帶著一個皮箱登上了列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