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餛飩、酸辣湯或胡辣湯。包子、油條、燒餅、花卷兒、饅頭、鹵蛋、茶葉蛋,要啥有啥。
中午和晚上不僅供應盒飯,還有小炒呢。
大葷菜五、六毛就能買到,素菜五分,半葷半素一兩毛,還不要糧票肉票。
盒飯最實惠,一個老大的鋁飯盒,下麵是白米飯,上麵蓋著辣椒炒肉,炒雞蛋或是半個鹵蛋,炒青菜或蘿卜,滿滿當當的才賣三毛五分錢。
我一般要麼吃盒飯,要麼去餐車吃,人家鐵路上有專供物資,比街上的飯館兒可實惠多了……"
"呃~"
他越說路平安越後悔,誰知道這年代火車上吃這麼好啊?搞的他都想住在火車上了。
不過沒事兒,茶葉蛋放在空間裡又壞不了,路平安也可以改去餐車吃飯。
"怎麼稱呼啊哥們兒?"
"路平安,你呢?"
"羅家棟,今年十九了,你多大了?"
"我也十九了。"
"不會吧?我還以為你頂多十五六呢。"
"哦,我臉兒嫩,看著小。"
"你哪天生日?"
"我大年初一。"
路平安不算撒謊,他確實是大年初一一頭栽到這個年代的,說是大年初一生日也不算錯。
至於年齡麼,瞎報唄。
反正這年頭隻有戶口本兒,連個身份證都沒,更彆說帶著照片的身份證明材料了。
要不然文藝作品、影視劇裡那麼多頂替下鄉,頂替工位的事兒是咋操作的?
"你比我大仨月,我喊你路哥吧?路哥,你去京城辦什麼事兒?走親戚麼?"
"嗯嗯,走親戚。"
"我家是京棉三廠的,就在八裡莊那一帶,你聽說過麼?你親戚是哪兒的?"
"我家親戚不是城裡人,是燕郊山裡的。"
"這樣啊,誒……"
羅家棟這小年輕是個話嘮兒,京城管這種人叫侃爺,特能說。
都不用路平安找話題,羅家棟自己就能嘚吧嘚吧的從年齡聊到下鄉的生活,再聊到他的學校和家庭,聊到他們家所在的京棉三廠有多麼的輝煌,待遇有多好。
路平安不但沒反感,反而自覺做好了捧哏的活兒,這個他太擅長了。
和羅家棟的談話中,路平安也掌握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上山下鄉具體是怎麼回事兒;
比如各地知青的待遇和生活有什麼不同;
比如京城生活的各種小細節;
比如這個年代的各種政策與規定;
這些都是路平安欠缺的知識,路平安怎麼會反感羅家棟話多呢?
羅家棟是家裡的老五,父母都是棉廠職工,按道理來說除了住宿條件差了點兒,其他都是普通農民難以望其項背的。
奈何家裡孩子多,沒能接班兒又找不到工作的還是要下鄉。
他家裡人又不懂,沒找人活動,分到了陝北這地界兒,這大半年來能吃飽的天數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可是苦了這個倒黴的孩子了。
最近羅家棟又斷糧了,這次請假回家一是探親,二是回家找父母求援,好度過這個青黃不接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