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不懂悟空轉悠啥,隻答道:“原騎有一匹白馬,至鷹愁陡澗,不期那澗裡有條真龍,叫他把我的馬驚走了。”
老者略有驚意,又問道:“這麼說,你們是從龍口逃難來的?”
“非也。後認清了來由,那龍原是觀音菩薩解脫活命,送到澗中,預期與我變成坐騎,同上西天。隻是被出去的那廝,打傷了那真龍,是以,我兩先行,真龍養好了傷,再跟上來。”
唐僧說話時麵目不佳,明顯對悟空有意見。
老者淡然一笑,道:“講來我老漢眼拙,原來麵前經過一位有法力的小師父。不消說,老師父也是有功德在身,失迎,失迎。”
老者又叫童子準備齋飯,唐僧謙遜謝過。
外麵悟空左右看過,四處察過,沒找出特彆的疑點。
“這廟宇來得蹊蹺,想來是觀世音安排送馬鞍的地方。隻是現在小白龍沒跟上來……”
咱這位悟空雖知西遊故事,卻也隻記個事情脈絡,不可能事事都清楚細節,哪怕“裡社祠”三字表明了地點,他也隻能猜裡麵的老者應該是珞珈山山神,來送小白龍合身的鞍轡。
這種故事裡的小片段,他說不得準數。
“如果裡麵真是珞珈山山神,姑且看不到抓我的布置,不知道觀世音是又出了什麼點子,來試我。”
暫時找不到更多信息,悟空回身入門。
一進門,就看那老者招呼道:“大法力的進來了!快來、快來,正要開飯。”
悟空麵色一扭,走了過去,路途中恢複平靜。
等到悟空坐下,老者笑道:“小師父裡裡外外繞了三圈,看出什麼名堂?”
悟空也不看他,說道:“這廟社彆處都正常,就是感覺不該有人來參拜,當是個荒涼地方才對。”
唐僧眉頭一緊,打斷道:“悟空,這說的叫什麼話!”
悟空不應,等著老者回答。
老者笑道:“此社確不是香火不絕的廟宇,隻有廟後一莊人家,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辦三牲花果,來此祭社,以保四時清吉、五穀豐登、六畜茂盛故也。”
唐僧即口呼善哉、善哉。
老者又道:“若是小師父顯些法力,為此社添磚加瓦,也許能引得些人來敬送香火。”
悟空輕笑,心下安定,確定老者至少不是凡人。
“那麼,無外乎再打一場。”悟空心道。
這時童子送上齋飯,悟空就吃將起來,嘴道:“你怎麼知道我有法力?”
老者一指唐僧,答道:“這位師父,說你能降服真龍,老漢我就這麼稱呼。”
悟空瞄住唐僧,警告之色儘現。
而唐僧見他倆聊的開心,尤其老者還有事相求悟空,自顧自吃齋,深不敢多話。看到悟空狠色看著自己,唐僧把頭埋得更低,心中對老者的評價也下降一分。
“你要我怎麼幫你掙香火?”悟空終於側頭,直視老者。
那老者眼神不怯,分庭抗禮道:“不是說了,為我社業添磚加瓦,自然香火旺盛。”
“我卻沒有好處。”悟空凝目道。
唐僧側旁聽著,心裡無奈:“唉,在聖象麵前隻講好處、利益,哪裡有修行的模樣。”
老者微笑道:“得看小師父出了多大力。”
“哼哼,我可不求著出力,送這凡僧到位,就是我的功果,其他事我不關心。”悟空冷眼以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