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光變幻流轉,無數的光線彙集著一個緩緩轉動的光球,忽地猶如霧氣散開,閃爍的亮點充斥一切又倏然消退。
光球中心顯出觀音、普賢、大聖的身形,三人已來到地脈深層的一處節點,周圍有陣紋時隱時現。
大聖帶著新奇夾雜疑惑,搖頭晃腦的探索這個空間。
當然,這地方額外也沒什麼其他東西,就是些層狀岩石,以及地下岩漿在岩石裂縫中運移時,冷卻留下的樹枝狀的火成石。
隻是周圍顯眼的布置了法陣,大聖看著陣中間鋪排幾張坐席,以及一盞茶水,且茶水清澈隱隱有些溫度,猜想是陣主人離去不久。
“這是哪兒?”大聖沒看見兄弟,憂心頓起,姑且沒有質疑,先問了一句。
相比於大聖茫昧,觀音、普賢發現沒有人影,心中已有準確估計。
觀音解釋道:“此處正是文殊接待你分魂而準備的場所,但觀現在情形,已無用武之地。”
大聖聞言一笑了之:“我說那位名慈悲的菩薩呀,計謀害人就害人唄,扯什麼接待客人。”
“此處無一絲走動的痕跡,約莫是大聖分魂中間脫困,根本就沒來這裡,文殊因而需動身去追。”普賢再補充道。
“學學人家,多坦誠。”大聖徑直調侃觀音。
觀音點著頭不置可否,向前幾步來到法陣邊緣,提指念訣解了禁忌,方才瑩瑩放著微光的陣紋立即黯淡下去,再瞧不出蹤影。
即使如此,視野仍算不得大開,更找不見人跡。
“這下糟糕,文殊那人藏跡匿行,我也算不出結果。”觀音掐指推算不出文殊位置,苦澀地癟著嘴說與普賢、大聖。
文殊法力高深莫測,實難被演算法測定。
普賢看得倒寒,除去變化引導世人,他不曾見過觀音擺這份少女習氣,雖理解,應該是故意顯露給孫大聖看,他又不禁心中問,為什麼呢?
但正如其所想,觀音這點小細節,正是潛移默化引導大聖。
大聖心憂兄弟安全,將信將疑:“那該如何?”
觀音自然曉得,按這猴兒個性,親友之感來之不易,當下若回答不好,極有可能丟失自己才建立的可信度。
不由向普賢遞眼色,讓他應付下來。
普賢會意,說道:“人不見了,自是要找。”
“哈~皆言文殊司智,最會教化芸芸眾生。原來大行菩薩智不下文殊,好一個靈性法子,真讓老孫受教,但不知具體細節如何?”大聖又在說笑,可這次有一絲憤怒摻和其中。
“嗬嗬,大聖稱呼貧僧,普賢即可。”普賢菩薩笑語盈盈,不再相激,卻也沒回答大聖所問。
“喔!”觀音做驚訝狀,亦是眉開眼笑,“那悟空,也叫我觀音吧。”
普賢立時不再笑,這家夥順杆兒爬,爬得也快了。
隻因普賢自己提議稱呼問題,不過拖延時間,其個性也不樂意架高姿態,誰都可以平輩稱呼他為普賢。大多數人會主動,在後麵加上尊稱就是了。
但從普賢過去觀察來,觀音可從來沒有與外人平輩論交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