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高興的是新羅、薛延陀,還有突利這三方,因為他們與大唐的利益更為密切。
各國使節在震驚中開始積極活動。
西突厥情報人員阿史那必和魯緊急召集隨從,修書一封,八百加急,內容很簡單:唐軍已滅東突厥,下一個目標恐是我西突厥。建議可汗立即遣使攜厚禮赴唐,暫避其鋒。
西域小國如疏勒、於闐的使者則憂心忡忡。
因為當一個強國出現時,那麼周圍小國就需要稱臣納貢,以前是東突厥,現在是大唐。
但盤踞在西域的西突厥作為突厥的一支,他們的危險更在眼前,一旦西域諸國對唐示好,那麼西突厥會不會?
而東北的靺鞨、契丹等使者則在暗中慶幸。
尤其是契丹,他們的首領大賀摩會已經與他簽訂契約,他們此次對東突厥戰鬥也派兵參與。
那麼接下來就是收獲勝利果實的時候。
而尚未離開長安的吐蕃使臣倫廓爾則麵露焦急。
當夜寫下密信:讚普明鑒,唐滅東突厥,軍威正盛。與讚普迎親恐生變數,原計劃針對吐穀渾用兵,應慎重......
還有就是薛延陀部的使者夷男親信阿平那喜憂參半。
雖然薛延陀與頡利鬥爭多時,夷男也與大唐簽訂多項合作,但現在情況是,唐軍兵貴神速,原計劃一年甚至更久的戰鬥沒有,而是大唐橫推。
那麼在最後的勝利果實摘取方麵,他們薛延陀要如何做?
阿平那常年混跡在長安,他很明白中原人的一些想法,當東突厥滅,那麼草原上的主要對手就是薛延陀了。
而且如今薛延陀還未出完全力。
以如今大唐實力,有沒有可能?
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中原的道理。
他立刻寫信給夷男:大可汗明鑒,唐滅突厥,確為我部除去大患。然觀唐軍之勢,恐非真心助我,我會立刻恭賀,但請大可汗再先行遣使上表忠心;另一方麵速統合鐵勒諸部,以備不測...
新羅金德曼更是喜不自勝,她很清楚自己與大唐皇帝簽訂的盟約,立刻發信:唐滅突厥,高句麗必懼。請王速遣使攜重禮赴唐,共議高句麗之事......
而突利可汗的代表阿史那臨河同樣為難,因為結社率那件事始終影響突利方和大唐的關係。
為今之計,他寫道:觀兩年長安之變化,草原已無明天,可汗可完全赴長安朝覲,唐威已不可阻......
夜幕降臨時,除了長安慶賀的光芒,各國使節館驛也燭火通明,信使頻繁出入。
每個人都明白,北方的巨變已經徹底改變了未來的權力格局。
大唐不再是從前那個需要與突厥稱兄道弟的中原王朝,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正在崛起。
不,是碾壓諸國。
沒有哪方勢力有信心說三個月滅亡東突厥這樣的超級勢力。
但如今,大唐做到了。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