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經過討論,李世民派遣遊擊將軍喬師望先帶著冊書去薛延陀處,將大唐冊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消息傳給他,並賜給他鼓纛【dao】戰鼓與大旗。古時皇帝冊封少數民族首領的信物),借此鞏固與薛延陀的關係,並回應先前薛延陀對大唐求援的結果。
戰略壓製,分化突厥各部,派遣使臣聯絡草原回紇等部落,繼續孤立頡利可汗政策,為未來大唐滅東突厥奠定基礎。
當然,在北境除了突厥威脅,其實還有一處如鯁在喉的地方,那便是朔方的梁師都。
無論是按照史實還是如今的現實情況,大唐是該對這塊地方動手了。
趁突厥內部鬥爭,可先下朔方。
對此李世民下令,讓侯君集領新職,去統領靈州都督府防備突厥。
而後命柴紹、薛萬均進行實戰練兵,為即將到來的滅梁師都戰役做好準備。
最後軍事方麵,經軍事院商議,對軍事製度進行改革。
先將原地方軍府的統軍進行提職更名。
隋朝及唐初,軍府的最高長官稱“統軍”,負責統領本府士兵,但職權相對模糊,地位較低。
這一次改為營級都尉,賦予其更明確的軍事權威。
軍府按規模分為上、中、下三等,人數對應五百人,一千人和一千五百人。
並同步試運行新的軍職,設“營連排班”四級建製。
此舉是通過統一軍府長官的職名和品級,削弱地方豪強對軍隊的影響,將軍權收歸中央。
營級都尉人員皆由朝廷直接任命,避免地方勢力掌控兵權。
而營級都尉職責涵蓋訓練、考核、後勤,確保府兵戰鬥力,適應未來大唐對外擴張的軍事需求。
第五件事則是大興文教計劃。
雖然李世民和李長河堅持科學教育發展,但對於儒學既要打壓,也要扶持。
貞觀元年,李長河的科學發展速度飛快,儒學生打壓的被打壓的實在厲害。
但社會管理中卻也需要儒學的支持,儒學倡導的禮,是大唐現實需要的東西。
所以這一次,李世民和李長河決定對儒學進行一番扶持。
命顏師古加快考訂《五經》,令孔穎達詳實編纂《五經正義》,統一儒家經典釋義。
李世民還詔令全國州縣皆立孔子廟,定期祭祀,並增築國子監,擴大相應招生規模。
因為立孔廟事宜,還牽扯出了宗教事務。
借此順便針對隋末濫度僧尼現象,詔令:京城留佛寺三所、觀三所、孔廟一所。
諸州三教各留一所,其餘並令罷之,違者嚴查不怠。
最後,在大朝會散會時,李世民順口提了一嘴:長孫皇後將於本月於立政殿主持“親蠶禮”,並命工部和民部向民間大力推廣新式紡車。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