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針對突厥的軍事行動,作為大唐衛國軍王牌軍隊的大雪龍騎自然不會缺席。
從貞觀元年一月一日的大雪紛飛中誕生,到如今貞觀二年十月八日,大雪龍騎已經曆經了三次嚴格的選拔。
這三次選拔,如同層層篩選的磨礪,最終從無數精英中挑選出三百二十九名勇士。
他們組建了大唐衛國軍第一支特戰營,這是一支肩負著特殊使命、擁有特殊技能的精銳部隊。
而這支特戰營的營長,是經過多次戰鬥考驗的蘇定方。
在大雪龍騎的多次戰鬥中,他逐漸顯露出不符合年齡之勇猛和智謀,是如今大唐衛國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將星。
當然,大雪龍騎特戰營,他並非孤軍奮戰,與他一路走來的四人一直與他並肩作戰:趙孤星、元十三、韓楚風和呂蒙正。
如今特戰營內,趙孤星擔任副營長,元十三是參謀長,韓楚風是指導員,而呂蒙正則是軍務書記,肩負著類似監軍的職責。
他們五人,如同五根堅實的支柱,撐起了特戰營的脊梁。
此次出戰,留二十九人守家,其餘三百人則全部出動。
他們以三十人為一隊,分成十隊,隨時在戰場上靈活機動,如同十把利刃,隨時準備著插入敵人的要害。
而他們這支隊伍的裝備,也是衛國軍中最為先進的。
比如:複合弓弩,土手雷,專屬吉利服等等。
其中最特彆的是:槍。
科學院最新打造的火槍,率先裝備在他們身上。
這些火槍的誕生,源自一個大膽而前瞻的計劃——武備計劃。
在剿滅裴寂謀反時,製造出的青銅大炮表現亮眼,隨後朝廷撥款一百萬元給科學院,讓他們去研究發明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大唐的槍械終於誕生了。
然而,由於是純手工打造,數量極為有限,尤其是線膛槍管,沒有現代工業的支持,製造起來費時費力。
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打造出十支槍,但這不是普通的槍,而是狙擊槍。
平均成本,一支高達三萬元,比青銅大炮的價格還要昂貴。
這還不算子彈,一發子彈平均一百元,相當於長安普通百姓工作一年的收入。
子彈的製造過程複雜且成本高昂,彈頭和彈身相對容易打造,發射藥也容易獲取,但唯獨底火,不僅麻煩而且相當昂貴。
雷酸汞,這種非常敏感的起爆藥,廣泛用於雷管和火帽中。
在現代,製備雷酸汞相對容易,但在這個時代,卻是相當困難的。
需要金屬汞、濃硝酸、鹽酸、銅屑和乙醇這五種材料,經過複雜的製備過程才能得到。
經過一年多的積累,算去消耗,此次出發,他們總共攜帶了三百發子彈。
大雪龍騎特戰營十隊,每隊配備一支狙擊槍,三十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