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是雙喜臨門了。
他正好是那種遵循精確秒數也能煮出一鍋味道匪夷所思的傳奇級廚房黑洞選手。
費利克斯無法共情弟弟對廚藝的執念和心酸。
但他看著那袋濃縮的原漿,目光又投向窗外無儘的原料海洋,指出了關鍵問題:“產能和能耗數據需要精確記錄,這是評估未來大規模生產可行性與經濟性的核心。”
“嗯,我已經吩咐小諾全程記錄所有數據了,從單位耗能到單產時間都有。”宋星瀾點頭回應。
生產的成功也帶來了海量的副產品。
空貝殼和過濾出的貝肉渣很快在一旁堆成小山。
好在藍圖早有規劃,配套的粉碎機和大型密封發酵罐立刻啟動。
工程機器人將空貝殼送入粉碎機,磨製成細膩的白色貝殼粉;而富含有機質的貝肉渣則被投入發酵罐中,開始了轉化為高效有機肥的過程。
於是,在華夏星的夜幕下,一個微小卻完整的生態循環開始徹夜不息地運轉。
無數的“華夏凱貝”被轉化為濃縮的貝油,而每一個生產環節產生的“廢棄物”都被回收利用,轉化為滋養未來實驗田的不同肥料。
華夏星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雛形,就在這忙碌而充實的第六天,於“一號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次日。
整整運行了二十四小時的“華夏貝油加工廠”,小諾提交了嚴格監控記錄的【“華夏貝油加工廠”試點生產報告】。
看著光幕上的數據,宋星瀾感慨:“百分之二不到的貝油產出比例……這也太濃縮了吧!怪不得味道那麼純、那麼衝嘞!”
“天啊!”加布裡埃爾快速心算了一下,倒吸一口涼氣,“如果我們這套設備保持運行,每小時就能消耗掉至少4噸的凱貝原料!
一天二十四小時……那就是快一百噸了!設備回去再改改,效率肯定可以更高!”
這個消耗速度是如此的具象化。
“不僅如此,”宋星瀾激動地指著產出數據,“看看這個!每天1.3噸左右的貝油原漿!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我們一號基地每天都能生產出上萬瓶標準裝的調味精華!
一旦產業擴大規模,很快就能實現規模化生產,正式上架銷售!”
費利克斯同樣心潮澎湃,聯邦入侵物種總名錄top10的凱貝,竟然真的被星瀾用“以食代治”的方法找到了治理的曙光!
但他很快將注意力落在了更龐大的副產品數據上:“貝油的商業價值固然極高,但我們也不要忽視那些副產品。每天八十噸的貝殼粉和近兩噸的貝肉渣有機肥。”
“對對對,按照估算,光是日產量就能改造數十畝甚至上百畝的貧瘠土地,為一號基地製造‘肥沃土壤’。”加布裡埃爾聽到二哥的話,也看起了相關數據。
“是啊,它們關係著金絲紋豆能否在此紮根呢。”宋星瀾總結道。
這座小小的一號基地,已然超越了“工廠”的範疇。
它是一個強大的心臟,一個高效的轉化器,正在重引燃華夏星的生機。
喜歡我在星際當豆腐西施請大家收藏:()我在星際當豆腐西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