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城內一架豪華馬車正在晃晃悠悠的前行,車廂窗戶的簾子被掀開,露出一張巴掌大的俏臉。
“你說,剛才我們的風聞鶴裂開了兩隻?”這位穿著新式洋裙的大眼睛姑娘問旁邊助手。
助手平頭正臉,額角有一道三寸長的刀疤給他破了相,顯得麵相凶惡邪氣。
他穿著新式西服,戴著價值不菲的金絲眼鏡,一個助手,這一身打扮比好些洋學生富家公子還氣派。
助手拿出個竹盒,打開蓋子,將兩隻裂開的千紙鶴拿出來給姑娘看。
姑娘點點頭,挑開車廂前門簾,看著前麵那輛畫有一串銅錢標誌的馬車,平靜道:“看來,我們得快點讓福祥商會那老家夥下決心。”
福祥商會是十二大商會之一,財勢正排在盛德隆後麵,位居第二。
會長路中千年齡不小,約摸六十過半奔七十歲了。
按理說,他這個年齡,早該由兒孫接班,或者說兒孫不爭氣,就隻拿商會的大股東分紅,把商會會長的位子讓出來。
可他不,他非得一把年紀還留在位子上,整日裡東跑西顛。
不過他也是真有能耐,上聯係省內的大軍閥,下聯係濟寧府的官僚,中間還跟洋人做些買賣。
到了這種層次的大商人,什麼簽契約、算賬本、批條子那都太具體了。
他要做的隻是把這些關係維護好,底下人自然就能把這些關係換成錢。
路老爺子把商會買賣乾的紅紅火火,那商會裡的其他股東們自然也不能逼他退位,畢竟指著他掙錢呢。
不過……最近有一段關係,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處。
省督軍大人張懷靈的副官發來電報,讓他接待一批客人。
這對路老爺來說不是什麼大事,常有遠方朋友的親戚或者友人到濟寧府來,由他來代為招待,儘一下地主之誼,既給老朋友掙了麵子,又能認識新朋友。
往日時節,他最愛乾這個。
可這回有點不同,這幾位客人來了濟寧府,沒有奔著濟寧城來,先去了一趟曲阜。
電報裡說,他們想要去看看孔夫子的家鄉。
這封電報中對孔夫子用詞極為恭敬,難道是什麼老學究?
路老爺不敢怠慢,派底下人直接奔曲阜,看看能不能給迎回來。
一行四個人去,先回來了兩個,回來稟報:“老爺,您讓我們去迎的人倒是迎著了……不過,他們還要在曲阜逛幾天,我們先行回來稟告。老爺,那是兩個日本人。”
兩個日本人?
這有點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路老爺聽聞過一些消息,說咱們省的張督軍隻認中央的段總長,而段總長又跟日本人走的很近。
日本人此時在關外已經頗有勢力了,隨著在青島頂替了德國佬,在山東這邊日本人也逐漸經營起來。
濟南府建日本領事館的時候,張督軍想送禮物給駐濟南的日本領事大臣,那一長串禮物名單裡,指名要微山湖的湖寶——九尺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