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羊耽成了香餑餑。
對於尚武成風的漢人而言,作為六博棋進階版的象棋本就彆具吸引力。
而在這個基礎上,象棋更可謂是老頭捕獲器,參與陽翟雅集的士人年齡越大,反倒普遍越喜歡象棋。
因此,陽翟雅集的安排也不得不進行大幅度調整。
其餘風花雪月的雅事是取消取消再取消,每日就是下棋下棋再下棋,羊耽更是每天都被排隊排隊再排隊……
好好的一個陽翟雅集,從象棋橫空出世後就徹底走偏了,成了東漢版的象棋交流大會。
被奉為“棋聖”的羊耽,被一眾迷上了象棋的士人每日都排著隊進行請教。
雖說雅集一事,本質上就是務虛的,但發展成這樣也不免讓羊耽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這對於羊耽的益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以棋會友,可比以詩賦會友來得直接得多,使得羊耽輕易就與參與雅集的一眾士人建立了聯係。
尤其是一群老頭,幾盤充滿“人情世故”的對局下來,對於羊耽的態度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轉變,羈絆值也是輕易就突破到了六十。
這可都是人脈,也代表著逐步沒落的泰山羊氏再度走進了一個個世家與名士的圈子裡。
且令羊耽有些意外的是,一連五天的以棋會友下來,羊耽自身的棋力具體有多少進步不好說。
可這一項活動,對“近朱者赤”效果下的魅力提升卻是異常顯著。
羊耽本就頗高的基礎魅力值再度提升,達到了85點。
以“揚名”為目標的話,羊耽這一趟陽翟雅集之旅,無疑是超額完成目標。
待陽翟雅集結束後,可以預料象棋必然會迅速風靡大漢,徹底取代六博棋的地位,成為士人們必然需要掌握的雅事。
泰山羊耽之名,也將隨著象棋走向整個大漢。
可象棋那出乎預料的風靡程度,這卻不是羊耽想要的揚名方式。
就如後世圍棋即便曆經數千年不衰,又有幾人知曉是上古聖君堯創造了圍棋,畢竟創造了圍棋不過是上古聖君堯最不起眼的標簽罷了。
羊耽同樣不想讓象棋成為自己最大的標簽,不然即便成為名士,那也容易成為一位“娛樂咖”。
人是極其容易被標簽化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娛樂咖”名士的印象一旦徹底傳播開來。
短期或許是揚名的,但對於長期而言卻是不利的。
畢竟,揚名對於羊耽而言隻是過程,最終想要的是一步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推動終結即將到來的亂世。
這也是羊耽抗拒“棋聖”這個名號的原因。
畢竟“棋聖”這個標簽太有魔力了。
就連平定七國之亂,開創文景之治的漢景帝劉啟,後世之人提及之時,往往也下意識先想到“大漢棋聖”的名號。
所以,這象棋的迅速風靡無疑算是給羊耽出了個大難題,如何避免自己淪為“娛樂咖”名士的難題。
在羊耽的原計劃中,初次為揚名所準備的底牌,乃是展現一手在當世足以開宗立派的行書,成為書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