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打狼艱難負隅頑抗
一、東山再起
陳宮忽然覺得殺曹操不義,便撇下曹操獨自離去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冤家宜解不宜結)。
曹操發現陳宮不見,迅速離開(分道揚鑣,速離是非之地)。
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與父親商議起兵之事。
操父建議:向孝廉衛弘尋求資助(錢不是萬能,沒錢是萬萬不能,錢無罪,全憑用者分正邪)。
曹操依父親建議而行,衛弘與曹操一拍即合(擁財富,更應守好財富)。
操大喜;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麵,上書“忠義”二字(舉大義,方可聚人心)。
曹操在衛弘的資助下招兵買馬,迅速拉起一支軍隊。
二、眾人打狼
各鎮諸侯皆起兵響應曹操的矯詔,投洛陽來。
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
劉備因瓚舉薦之恩,領關、張等人迎接公孫瓚大軍(知道感恩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
公孫瓚說起討董卓之事,關羽提議:立即收拾前往(一切向前看,方可得美滿未來)。
劉備、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曹操接著。
眾諸侯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
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提議推選盟主(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任何組織都應有首領),曹操推薦袁紹為盟主。
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禮儀雖繁,但重大事宜中不可少)。
袁紹上任盟主的事宜完畢後,長沙太守孫堅主動請戰,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
三、狼爪鋒利
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居安思危,方是成大事者)。
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來稟卓。
溫侯呂布本欲出戰迎敵,華雄主動請戰(量才為用,用人之道也)。
卓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濟北相鮑信為奪頭功,暗撥其弟鮑忠,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斬鮑忠於馬下,並派人將鮑忠首級送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及時獎賞功臣,更具激勵之功效)。
孫堅引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直至關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
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胡軫死於馬下。
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
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因功崔物,更易見效)。
袁術不發孫堅糧草,孫堅軍缺食,軍中自亂(未雨綢繆,方可功成)。
華雄得知,夜間偷襲,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跟對人很重要,越是危急時刻,越是如此)。
祖茂認為:孫堅赤幘容易讓人發現(辨識人、物,以特征、標識為易),便和孫堅互換了衣服。
二人分路而走,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燒不儘的庭柱上,卻入樹林潛躲(金蟬脫殼,逃跑良方)。
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
祖茂於林後殺出,華雄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
華雄前來叫戰,幾員大將均被其所殺。
四、困獸猶鬥
沒人敢出戰之際,關羽請戰。
袁術因羽身份低微,十分輕視,欲將羽打出。
曹操急止之,袁紹也因關羽身份,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