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溫酒祝關羽出戰,關羽斬華雄後,其酒尚溫(傳言:斬華雄者實乃孫堅,所以關羽名震天下的是“水淹七軍”,並無溫酒斬華雄之事!)。
曹操大喜,張飛提議:借機拿下董卓。
袁術又因飛身份大怒,曹操勸解:有功當賞,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身,唯才是舉,方為用人根本)。
袁術不滿,眾人皆散。
董卓得知華雄被殺後,擔心紹叔袁隗裡應外合,便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儘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去關前號令(爭戰之時,多留底牌,百利無一害)。
卓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把住汜水關;卓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
虎牢關離洛陽五十裡,卓令呂布去關前紮住大寨,卓自在關上屯住。
曹操建議:分兵攻打虎牢關(不可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劉備等人領兵來到虎牢關。
呂布連斬數將,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
張飛為救公孫瓚與呂布戰在一處,關羽、劉備也先後加入爭鬥。
呂布不敵,飛馬便回(好虎架不住群狼,單打獨鬥,義氣所為,現實不會被義氣左右)。
三人趕呂布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
張飛主張先擒董卓(擒賊先擒王),預知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回豬一樣的隊友
一、打不贏跑
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
八路諸侯,同請劉備、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
紹遂令孫堅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堅質問袁術:為何不發糧草(奮力拚搏之前,必解後顧之憂)。
術惶恐,命斬進讒之人,以謝孫堅(作為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董卓派李傕做說客,要與孫堅結為親家(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孫堅大怒,將李傕轟出。
董卓得知大怒,向李儒問計。
李儒根據現狀建議:遷都於長安(於己不利,遠離是非,亦屬良策)。
董卓依計而行,在洛陽挖墳掘墓,燒殺搶掠,洗劫一空後,驅趕百姓向長安進發。
其中但有勸阻者皆被處罰,洛陽淪為人間地獄。
二、爛泥糊不上牆
卓將趙岑,獻了汜水關,孫堅驅兵先入。
劉備、關、張殺入虎牢關,諸侯各引軍入。
孫堅飛奔洛陽進行善後事宜,曹操建議:領軍追擊董卓,袁紹等眾諸侯皆言不可輕動。
曹操隻能領自己的人馬追擊董卓,董卓行至滎陽地方,太守徐榮出接。
李儒建議:留下人馬伏擊追擊之人,令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董卓軍處殺敗追兵,然後伏軍截住掩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製勝之道也)。令後來者不敢複追(殺一儆百,治眾之道也)。
董卓依計而行,令呂布等人伏擊追擊之人。
曹操中伏大敗,隨後曹仁、李典、樂進各引兵尋到,見了曹操,聚集殘兵,同回河內。
孫堅進行洛陽善後事宜時,偶得玉璽。
孫堅打算據為己有,密諭軍士勿得泄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當眾得知之事,便無秘密可言)。
孫堅軍士中有人密告袁紹,孫堅稱病欲回長沙。
袁紹與孫堅翻臉強要玉璽,孫堅發誓沒有玉璽。
眾諸侯一齊勸住,堅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
紹大怒,遂寫書信,教劉表就路上截住奪之(人脈,成大事者,重要資源之一)。
曹操大敗而回,紹令人接至寨中,會眾置酒,與操解悶。
飲宴間,曹操說得紹等人無言以對。
既而席散,眾人各自分散,領兵拔寨,離洛陽而去(不能收人心者,其勢難久已)。
孫堅被劉表圍住,預知孫堅如何脫身,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