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人暗算
孫策自霸江東,兵精糧足,襲取廬江,豫章太守華歆投降。
遣張紘往許昌上表獻捷,曹操知孫策強盛,遂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婚,留張紘在許昌(軟硬兼施,恩威並重)。
孫策求為大司馬,曹操不許,策恨之,常有襲許都之心。
吳郡太守許貢,暗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
其略: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寵,召在京師,不可使居外鎮,以為後患(應對王霸之人的良方)。
使者齎書渡江,被防江將士所獲,解赴孫策處。
策觀書大怒,斬其使,遣人假意請許貢議事,貢至,策出書示之,命武士絞殺之,貢家屬皆逃散(斬草除根——除惡務儘)。
有家客三人,欲為許貢報仇。
孫策引軍會獵於丹徒之西山,趕起一大鹿,策縱馬上山逐之。
正趕之間,隻見樹林之內有三個人持槍帶弓麵立,策方舉轡欲行,一人拈槍望策左腿便刺。
策大驚,急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麵頰。
策就拔麵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應弦麵倒。
那二人舉槍向孫策亂搠,表明身份:是許貢家客。
策彆無器械,隻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戰不退,策身中數槍,馬亦帶傷。
正危急之時,程普引數人至,程普引眾齊上,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
二、雪上加霜
孫策受傷而回,使人尋請華倫醫治,不想華佗已往中原去了,止有徒弟在吳,命徒治療。
其徒表示:箭頭有藥,毒已入骨,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若怒氣衝激,其瘡難治。
孫策將息到二十餘日,聞張紘有使者自許昌回,策喚問之。
使者不敢言(欲言又止,實欲言也),策怒,固問之。
使者隻得從實而告:郭嘉言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策聞言,大怒,遂不待瘡愈,便欲商議出兵。
張昭勸諫應遵醫囑,忽袁紹遣使陳震至,策喚入問之,震具言袁紹欲結東吳為外應,共攻曹操。
策大喜,即日會諸將於城樓上,設宴款待陳震。
飲酒之間,諸將互相耳語(目無尊長,無禮至極!軍紀如鐵,國法如天,豈可輕視),紛紛下樓。
策問何故,左右告知:有於神仙從樓下過,諸將欲往拜之。
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策得知:道人是於吉,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當世呼為神仙。
策愈怒,命人速速擒來!
左右不得已,隻得下樓,擁於吉至樓上。
策嗬斥於吉煽惑人心,於吉正言以對,策不聽吉言,叱左右斬之。
張昭因於吉無過錯,建議不可殺害,策堅持要殺之。
眾官皆苦諫,陳震亦勸(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
策怒未息,命且囚於獄中。
孫策歸府,早有內侍傳說此事與策母吳太夫人知道。
夫人喚孫策入後堂,向孫策言明:於吉多曾醫人疾病,軍民敬仰,不可加害。
策堅決認為:於吉不可不除!
夫人再三勸解,策以自有區處為由搪塞夫人,乃出喚獄吏取於吉來問。
獄吏皆敬信於吉,吉在獄中時,儘去枷鎖,及策喚取,方帶枷鎖而出。
策訪知大怒,痛責獄吏,仍將於吉械係下獄。
張昭等數十人,連名作狀,拜求孫策,乞保於神仙。
策以昔交州刺史張津的事跡為戒,勸解眾人。
呂範建議令於吉祈雨以贖罪,策從範言,遂命從獄中取出於吉,令登壇求雨。
吉領命,百姓觀者,填街塞巷。
於吉對眾人言明:吉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然吉終不免一死。
眾人皆言:若有靈驗,孫策必然敬服。
於吉自知:氣數至此,恐不能逃。
孫策親至壇中下令:若午時無雨,即焚死於吉(師出有名,才能無往不利)。
一聲響喨,雷電齊發,大雨如注,街市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
於吉仰臥於柴堆之上,雲收雨住,複見太陽,眾官及百姓,共將於吉扶下柴堆,再拜稱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