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前功績不敵死後一哭
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劉備、孔明在前山頂上飲酒取樂。
瑜大怒,咬牙切齒言:瑜誓取西川!
孫權遣弟孫瑜到,周瑜接入,具言其事,孫瑜奉孫權命來助周瑜,遂令催軍前行。
行至巴丘,人報上流有劉封、關平二人領軍截住水路。
孔明遣人送書至,周瑜拆封視之,書略:亮聞瑜欲取西川,亮竊以為不可,益州民強地險,劉璋雖暗弱,足以自守。今勞師遠征,轉運萬裡,欲收全功,雖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後也。曹操失利於赤壁,誌豈須臾忘報仇哉?今足下興兵遠征,倘操乘虛而至,江南齏粉矣!亮不忍坐視,特此告知。
周瑜覽畢,長歎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孫權,乃聚眾將言:瑜非不欲儘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眾將善事孫權,共成大業。
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與其競爭不如充實自我,在良性競爭中提升能力,超越自我,是競爭的最高境界,在競爭中不要迷失自我,用堅守來保持生命的本色。)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周瑜停喪於巴丘,眾將將所遺書緘,遣人飛報孫權,權聞瑜死,放聲大哭,拆視瑜書,乃薦魯肅以自代也。
孫權覽畢,即日便命魯肅為都督,總統兵馬,一麵教發周瑜靈柩回葬。
孔明在荊州,見將星墜地,乃笑言:周瑜死矣。
至曉,告於劉備,劉備使人探之,果然死了。
孔明料定代瑜領兵者,必魯肅也。
亮以吊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劉備。
劉備表示:恐吳中將士加害於亮。
孔明言: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赴巴丘吊喪。
於路探聽得孫權已令魯肅為都督,周瑜靈柩已回柴桑,孔明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
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孔明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讀祭文,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
眾將相謂言:人儘道瑜與亮不睦,今觀亮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
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孔明自是多情,乃瑜量窄,自取死耳(敵我不分,悲天憫人者,為三軍統帥,危矣!)。
魯肅設宴款待孔明,宴罷,孔明辭回。
方欲下船,鳳雛先生龐統一手揪住孔明大笑,言:亮氣死周郎,卻又來吊孝,明欺東吳無人耶!
孔明亦大笑(識英雄,重英雄,英雄惜英雄!周瑜非英雄耶?)。
孔明乃留書一封與統,囑:亮料孫權必不能重用統,稍有不如意,可來荊州共扶劉備,備寬仁厚德,必不負統平生之所學。
統允諾而彆,孔明自回荊州。
魯肅送周瑜靈柩至蕪湖,孫權接著,哭祭於前,命厚葬於本鄉,瑜有兩男一女,長男循,次男胤,權皆厚恤之。
二、送賢予人
魯肅向孫權舉薦襄陽人,姓龐,名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
魯肅邀請龐統入見孫權,施禮畢,權見統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孫權問:統平生所學,以何為主?
統言: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權問:統比瑜如何?
統笑言:統之所學,與瑜大不相同。
權平生最喜周瑜,見統輕之,心中愈不樂(勿以物喜,不以己悲),乃對統言:統且退,待有用統之時,卻來相請。
統長歎一聲而出。
魯肅問:孫權何不用龐士元?
權言:狂士也,用之何益!
肅言:赤壁鏖兵之時,統曾獻連環策,成第一功。
權言:此時乃曹操自欲釘船,未必統之功也,權誓不用統。
魯肅出,對龐統言:非肅不薦統,奈孫權不肯用統,統且耐心。
統低頭長歎,不語。
肅問:統莫非無意於吳中乎?統不答。
肅坦言:統抱匡濟之才,何往不利?可實對肅言,將欲何往?
統謊稱:欲投曹操去也。
肅實言: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荊州投劉備,必然重用(肅為東吳謀士否?)。
統亦實言:統意實欲如此,前言戲耳。
肅作書奉薦,請統輔劉備,必令孫、劉兩家,無相攻擊,同力破曹(肅心更在備處!)。
統言:此統平生之素誌也。
三、龍、鳳皆得
孔明按察四郡未回,統見劉備,長揖不拜,劉備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乃問統:統遠來不易?
統不拿出魯肅、孔明書投呈(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凡夫不可以語道),但答:聞劉備招賢納士,特來相投。
劉備推辭:荊楚稍定,苦無閒職,此去東北一百三十裡,有一縣名耒陽縣,缺一縣宰,屈統任之,如後有缺,卻當重用。
統思:劉備待統何薄!欲以才學動之,見孔明不在,隻得勉強相辭而去。
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
有人報知劉備:龐統將耒陽縣事儘廢。
劉備怒,遂喚張飛分付:引從人去荊南諸縣巡視,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問,恐於事有不明處,可與孫乾同去。
張飛領了言語,與孫乾前至耒陽縣,軍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獨不見縣令。
飛問:縣令何在?
同僚覆:龐縣令自到任及今,將百餘日,縣中之事,並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及夜,隻在醉鄉,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
張飛大怒,欲擒之。
孫乾勸言:龐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輕忽,且到縣問之,如果於理不當,治罪未晚。
統衣冠不整,扶醉而出,飛怒,言:統作縣宰,焉敢儘廢縣事!
統笑問:飛以統廢了縣中何事?
飛言:統到任百餘日,終日在醉鄉,安得不廢政事?
統言:量百裡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決斷!飛少坐,待統發落。隨即喚公吏,將百餘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斷。
吏皆紛然齎抱案卷上廳,訴詞被告人等,環跪階下。
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將百餘日之事,儘斷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