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其不備得小勝
張飛問計於嚴顏,嚴顏表示:從巴郡取雒城,凡守禦關隘,都是顏所管,官軍皆出於顏掌握之中,顏願為前部,所到之處,儘皆喚出拜降(此忠臣良將耶?!)。
張飛稱謝不已。
嚴顏為前部,張飛領軍隨後。
凡到之處,都喚出投降,望風歸順(烏合之眾與軍將無區彆乎?),並不曾廝殺一場。
諸葛亮將起程日期申報劉備,教都會聚雒城。
劉備根據諸葛亮申報的起程日期推算,此時將及待到,打算今便進兵。
黃忠言:張任每日來搦戰,見城中不出,蜀軍懈怠,不做準備(淹死會水的,越是行家,越是成功者越容易懈怠。),今日夜間分兵劫寨,勝如白晝廝殺。
劉備從之,教黃忠引兵取左,魏延引兵取右,劉備取中路。
當夜二更,三路軍馬齊發,張任果然不做準備。
漢軍擁入大寨,放起火來,烈焰騰空(夜間放火——製造混亂氛圍;照亮攻擊方位。)。蜀兵奔走,連夜直趕到雒城,城中兵接應入去。
二、慫人亦有狗屎運
劉備引兵直到雒城,圍住攻打,張任按兵不出。
攻到第四日,劉備自提一軍攻打西門,令黃忠、魏延在東門攻打,留南門北門放軍行走。南門一帶都是山路,北門有涪水:因此不圍。
張任望見劉備在西門,騎馬往來,指揮打城,從辰至未,人馬漸漸力乏。
張任教吳蘭、雷銅二將引兵出北門,轉東門,敵黃忠、魏延;張任卻引軍出南門,轉西
門,單迎劉備(情況不明,於己不利,迂回為上!)。
城內儘撥民兵上城,擂鼓助喊。
劉備見紅日平西,教後軍先退,軍士方回身,城上一片聲喊起,南門內軍馬突出。
張任徑來軍中捉劉備,劉備軍中大亂,黃忠、魏延又被吳蘭、雷銅敵住,兩下不能相顧。劉備敵不住張任,撥馬往山僻小路而走,張任從背後追來,看看趕上。
劉備獨自一人一馬(領千軍萬馬而來,“獨自一人一馬”而去,好人耶?),正往前儘力
加鞭而行,忽山路一軍衝來。
劉備馬上叫苦言:前有伏兵,後有追兵,天亡我也!(情況不明,自認倒黴,慫人也!)張飛當先而來,正撞著張任,戰到十餘合,背後嚴顏引兵大進,張任火速回身。
張飛直趕到城下,張任退入城,拽起吊橋。
張飛把義釋嚴顏之事,從頭說了一遍,引嚴顏見劉備。
劉備感謝嚴顏並脫身上黃金鎖子甲以賜之(貼身之物贈之,更顯親近!)。
嚴顏拜謝。
正待安排宴飲(手下生死未明,竟獎功、擺宴?!),忽聞哨馬回報:黃忠、魏延和川將吳蘭、雷銅交鋒,城中吳懿、劉璝又引兵助戰,兩下夾攻,漢軍抵敵不住,魏、黃二將敗陣投東去了。
三、好漢的豬隊友
張飛在左,劉備在右,殺奔前來。
吳懿、劉璝見後麵喊聲起,慌退入城中。
吳蘭、雷銅隻顧引兵追趕黃忠、魏延,卻被劉備、張飛截住歸路。
黃忠、魏延又回馬轉攻,吳蘭、雷銅料敵不住,隻得將本部軍馬前來投降。
劉備準其降,收兵近城下寨。
吳懿、劉璝建議:一麵差人去成都見劉璋告急,一麵用計敵之。
張任言:任來日領一軍搦戰,詐敗,引轉城北;城內再以一軍衝出,截斷漢軍:可獲勝也。
吳懿言:劉璝相輔劉循守城,懿引兵衝出助戰。
約會已定,張任引數千人馬,搖旗呐喊,出城搦戰。
張飛上馬出迎,更不打話,與張任交鋒,戰不十餘合,張任詐敗,繞城而走。
張飛儘力追之,吳懿一軍截住,張任引軍複回,把張飛圍在垓心,進退不得。
趙雲領一隊軍從江邊殺出,與吳懿交鋒;隻一合,生擒吳懿,戰退敵軍,救出張飛。
雲二人擒吳懿回寨,張任自退入東門去了,飛下馬來參諸葛亮,亮驚問:如何得先到?
劉備具述義釋嚴顏之事,諸葛亮賀言:張飛能用謀,皆劉備之洪福也。
趙雲解吳懿見劉備,劉備問:懿降否?
吳懿言:懿既被捉,如何不降?
劉備大喜,親解懿縛。
諸葛亮問:城中有幾人守城?
吳懿答:有劉季玉之子劉循,輔將劉璝、張任。劉璝不打緊;張任乃蜀郡人,極有膽略,不可輕敵。
諸葛亮表示:先捉張任,然後取雒城,並問城東橋名為何橋。
吳懿答:金雁橋。
四、生死有命
諸葛亮遂乘馬至橋邊(傳言:諸葛亮少時騎馬,從馬上摔下,從此不再騎馬,每逢出戰皆乘四輪車。多半被電視劇誤導也!),繞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喚黃忠、魏延聽令言:離金雁橋南五六裡,兩岸都是蘆葦蒹葭,可以埋伏。魏延引一千槍手伏於左,單戳馬上將;黃忠引一千刀手伏於右,單砍坐下馬。殺散蜀軍,張任必投山東小路而來。張翼德引一千軍伏在那裡,就彼處擒之。
又喚趙雲伏於金雁橋北:待亮引張任過橋,雲便將橋拆斷,卻勒兵於橋北,遙為之勢,使張任不敢望北走,退投南去,卻好中計。
調遣已定,諸葛亮自去誘敵。
劉璋差卓鷹、張翼二將,前至雒城助戰。
張任教張翼與劉璝守城,自與卓膺為前後二隊,任為前隊,膺為後隊,出城退敵。
諸葛亮引一隊不整不齊軍,過金雁橋來,與張任對陣。
諸葛亮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兩邊百餘騎簇捧,遙指張任勸任投降。
張任看見諸葛亮軍伍不齊,在馬上冷笑認為諸葛亮有名無實!
把槍一招,大小軍校齊殺過來,諸葛亮棄了四輪車,上馬退走過橋(四輪車,果然是裝飾之用!)。
張任從背後趕來,過了金雁橋,見劉備軍在左,嚴顏軍在右,衝殺將來。
張任知是計,急回軍時,橋已拆斷了;欲投北去,隻見趙雲一軍隔岸擺開,遂不敢投北,徑往南繞河而走。
走不到五七裡,魏延一軍從蘆中忽起,都用長槍亂戳,黃忠一軍伏在蘆葦裡,用長刀隻剁馬蹄。
張任引數十騎望山路而走,正撞著張飛,張任方欲退走,張飛眾軍齊上,將張任活捉了。
卓膺見張任中計,已投趙雲軍前降了(見死不救也就罷了,立刻投敵,太丟人了!),一發都到大寨。
劉備賞了卓膺,張飛解張任至。
諸葛亮亦坐於帳中,劉備謂張任:蜀中諸將,望風而降,張任何不早投降?
張任睜目怒叫言:忠臣豈肯事二主乎?
劉備言:任不識天時耳,降即免死。
任言: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任!(真誠、坦蕩,大丈夫也!)
劉備不忍殺之,張任厲聲高罵。
諸葛亮命斬之以全任名,劉備感歎不已,令收任屍首,葬於金雁橋側,以表任忠。
五、“正”君子乎
次日,令嚴顏、吳懿等一班蜀中降將為前部。
直至雒城,大叫:早開門受降,免一城生靈受苦!
劉璝在城上大罵,嚴顏方待取箭射之,忽見城上一將,拔劍砍翻劉璝,開門投降。
劉備軍馬入雒城,劉循開西門走脫,投成都去了。
劉備出榜安民,殺劉璝者,乃武陽人張翼也。
劉備得了雒城,重賞諸將。
諸葛亮言:雒城已破,成都隻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寧,可令張翼、吳懿引趙雲撫外水江陽、犍為等處所屬州郡,令嚴顏、卓膺引張飛撫巴西德陽所屬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齊。
張飛、趙雲領命,各自引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