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問:前去有何處關隘?
蜀中降將言:止綿竹有重兵守禦;若得綿竹,成都唾手可得。
諸葛亮便商議進兵,為示劉備仁義,法正欲作一書上劉璋,陳說利害,勸降劉璋。
諸葛亮讚成,便令寫書遣人徑往成都。
劉循逃回見父,說雒城已陷,劉璋慌聚眾官商議。
從事鄭度獻策:儘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西梓倉鷹野穀,儘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劉備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備兵自走。璋乘虛擊之,備可擒也(危亡之際,舍車保帥,無奈之舉!)。
劉璋不同意鄭度的計策,人報法正有書至。
劉璋喚入,呈上書,璋拆開視之。
其略:昨蒙遣差結好荊州,不意劉璋左右不得其人,以致如此。今荊州眷念舊情,不忘
族誼。劉璋若得幡然歸順,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顛倒黑白,強取豪奪,還有如此文采——無恥至極!)
劉璋大怒,扯毀正書,大罵: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之賊!
逐正使者出城,即時遣妻弟費觀,提兵前去守把綿竹。
費觀舉保南陽人姓李,名嚴,字正方,一同領兵。
當下費觀、李嚴點三萬軍來守綿竹。
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上書與劉璋,請往漢中借兵。
璋擔心張魯與璋世仇,不肯相救。
和認為:以利害說之,必然肯從(敵我關係皆因雙方利益而轉換)。
璋乃修書遣使前赴漢中。
六、馬超起伏
馬超自兵敗入羌,二載有餘,結好羌兵,攻拔隴西州郡。
所到之處,儘皆歸降;惟冀城攻打不下。
刺史韋康,累遣人求救於夏侯淵,淵不得曹操言語,未敢動兵。
韋康見救兵不來,打算投降馬超。
參軍楊阜認為不可降超,康表示不得已降超。
阜苦諫不從,韋康大開城門,投拜馬超。
超大怒認為:康非真心也!(事急從權,權宜之計,真假難辨!)
將韋康四十餘口儘斬之,不留一人。
有人言楊阜勸韋康休降,可斬之,超認為:楊阜守義,不可斬也(守義之人,可堪大用!)。複用楊阜為參軍,阜薦梁寬、趙衢二人,超儘用為軍官。
楊阜告馬超:阜妻死於臨洮,乞告兩個月假,歸葬阜妻便回。
馬超從之。
楊阜過曆城,來見撫彝將軍薑敘。
敘與阜是姑表兄弟:敘之母是阜之姑,時年已八十二。
楊阜入薑敘內宅,拜見阜姑,哭告: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無麵目見姑。馬超叛君,妄殺郡守,一州士民,無不恨之。今敘坐據曆城,竟無討賊之心,此豈人臣之理
乎?
言罷,淚流出血。
敘母聞言,喚薑敘入,責之言:韋使君遇害,亦敘之罪也。
又謂阜言:阜既降人,且食超祿,何故又興心討之?
阜言:阜從賊者,欲留殘生,與主報冤也。
敘言:馬超英勇,急難圖之。
阜言:有勇無謀,易圖也。阜已暗約下梁寬、趙衢,敘若肯興兵,二人必為內應。
敘母以死相逼令敘聽阜之言,敘乃與統兵校尉尹奉、趙昂商議。
趙昂之子趙月,現隨馬超為裨將。
趙昂當日應允,歸見昂妻王氏言:昂今日與薑敘、楊阜、尹奉一處商議,欲報韋康之仇。昂想子趙月現隨馬超,今若興兵,超必先殺昂子,奈何?
昂妻厲聲言:雪君父之大恥,雖喪身亦不惜,何況一子乎!昂若顧子而不行,昂妻當先死矣!(深明大義,女中豪傑!)
趙昂乃決,次日一同起兵。
薑敘、楊阜屯曆城,尹奉、趙昂屯祁山。
王氏乃儘將首飾資帛,親自往祁山軍中,賞勞軍士,以勵其眾。
馬超聞薑敘、楊阜會合尹奉、趙昂舉事,大怒,即將趙月斬之(斬草除根!敵薦之人,如何不防?);令龐德、馬岱儘起軍馬,殺奔曆城來。
薑敘、楊阜引兵出,薑敘、楊卓如何抵得馬超,大敗而走。
馬超驅兵趕來,背後喊聲起處,尹奉、趙昂殺來,超急回時,兩下夾攻,首尾不能相顧。
正鬥間,夏侯淵得了曹操軍令,正領軍來破馬超。
超當不得三路軍馬,大敗奔回。
比及平明,到得翼城叫門時,城上亂箭射下。
梁寬、趙衢立在城上,大罵馬超;將馬超至親十餘口,都從城上一刀一個,剁將下來(不能護小家周全,何況家國乎?)。
超氣噎塞胸,幾乎墜下馬來,背後夏侯淵引兵追趕。
超見勢大,不取戀戰,與龐德、馬岱殺開一條路走。
前麵又撞見薑敘、楊阜,殺了一陣;衝得過去,又撞著尹奉、趙昂,殺了一陣;零零落落,剩得五六十騎,連夜奔走,四更前後,走到曆城下,守門者隻道薑敘兵回,大開門接入。
超從城南門邊殺起,儘洗城中百姓。
至薑敘宅,拿出老母,母全無懼色,指馬超而大罵,超大怒,自取劍殺之。
尹奉、趙昂全家老幼,亦儘被馬超所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道義已無存耶!)。
昂妻王氏因在軍中,得免於難。
夏侯淵大軍至,馬超棄城殺出,望西而逃。
行不得二十裡,阜宗弟七人,一齊來助戰。
馬岱、龐德敵住後軍,宗弟七人,皆被馬超殺死(果勇將也!)。
阜身中五槍,猶然死戰,後麵夏侯淵大軍趕來,馬超遂走,隻有龐德、馬岱五七騎後隨而去。
夏侯淵自行安撫隴西諸州人民,令薑敘等各各分守,用車載楊阜赴許都,見曹操。
操封阜為關內侯,阜謙稱:阜無捍難之功,又無死難之節,於法當誅,何顏受職?(居功不自傲,真良臣也!)
操嘉之,卒與之爵。
馬超與龐德、馬岱商議,徑往漢中投張魯。
張魯大喜,以為得馬超,則西可以吞益州,東可以拒曹操,乃商議欲以女招超為婿。
大將楊柏從中阻撓,魯遂罷招婿之議。
或(有的人)以楊柏之言,告知馬超。
超大怒,有殺楊柏之意,楊柏知之,與兄楊鬆商議,亦有圖馬超之心。
劉璋遣使求救於張魯,魯不從,忽報劉璋又遣黃權到。
權先來見楊鬆(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言:東西兩川,實為唇齒;西川若破,東川亦難保矣。今若肯相救,當以二十州相酬。
鬆大喜,即引黃權來見張魯,說唇齒利害,更以二十州相謝。
魯喜其利,從之。
巴西閻圃諫言:劉璋與張魯世仇,今事急求救,詐許割地,不可從也。
忽階下一人進言:其雖不才,願乞一旅之師,生擒劉備,務要割地以還。
未知其人是誰,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