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備無患望風而逃
曹操興師西征,分兵三隊:前部先鋒夏侯淵;張郃;操自領諸將居中;後部曹仁、夏侯惇,押運糧草。
張魯與弟張衛,商議退敵之策。
衛獻策:可於陽平關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十餘個寨柵,迎敵曹兵。魯在漢寧,多撥糧草應付。
張魯依言,遣大將楊昂、楊任,與衛即日起程,軍馬到陽平關,下寨已定。
夏侯淵、張郃前軍隨到,離關一十五裡下寨,是夜,軍士疲困,各自歇息。
寨後一把火起,楊昂、楊任兩路兵殺來劫寨,曹兵大敗,退見曹操。
操怒問:豈不知兵若遠行疲困,可防劫寨(知易行難,行勝於言)?如何不作準備?
欲斬二人,以明軍法,眾官告免。
操次日自引兵為前隊,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謂許褚、徐晃二將言:操若知此處如此險惡,必不起兵來。
許褚言:兵已至此,操不可憚勞。
次日,操上馬,隻帶許褚、徐晃二人,來看張衛寨柵。
操揚鞭遙指,謂二將言:如此堅固,急切難下!
言未已,背後一聲喊起,箭如雨發,楊昂、楊任分兩路殺來,操大驚。
許褚大呼:褚當敵賊!徐公明善保操。
說罷,提刀縱馬向前,力敵二將。
楊昂、楊任不能當許褚之勇,回馬退去,其餘不敢向前。
徐晃保著曹操奔過山坡,夏侯淵、張郃二將引軍殺來接應。
殺退楊昂、楊任,救得曹操回寨,操重賞四將。
自此兩邊相拒五十餘日,隻不交戰。
曹操傳令退軍,賈詡問:賊勢未見強弱,操何故自退耶?
操料賊兵每日提備,急難取勝。
操以退軍為名,使賊懈而無備,然後分輕騎抄襲其後,必勝賊矣。
令夏侯淵、張郃分兵兩路,各引輕騎三千,取小路抄陽平關後。
曹操一麵引大軍拔寨儘起,楊昂聽得曹兵退,請楊任商議,欲乘勢擊之。
楊任認為:操詭計極多,未知真實,不可追趕。
任不往,昂當自去,楊任苦諫不從。
楊昂儘提五寨軍馬前進,隻留些少軍士守寨。
是日,大霧迷漫,對麵不相見,楊昂軍至半路,不能行,權且紮住。
夏侯淵一軍抄過山後,見重霧垂空,又聞人語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馬行動,大霧中誤走到楊昂寨前。
守寨軍士,聽得馬蹄響,隻道是楊昂兵回,開門納之,曹軍一擁而入,見是空寨,便就寨中放起火來。
五寨軍士,儘皆棄寨而走。
比及霧散,楊任領兵來救,與夏侯淵戰不數合,背後張郃兵到。
楊任殺條大路,奔回南鄭。
楊昂待要回時,已被夏侯淵、張郃兩個占了寨柵,背後曹操大隊軍馬趕來,兩下夾攻,四邊無路。
楊昂欲突陣而出,正撞著張郃,兩個交手,被張郃殺死。
敗兵回投陽平關,來見張衛,衛知二將敗走,諸營已失,半夜棄關,奔回去了(望風而逃乎?)。
曹操遂得陽平關並諸寨。
二、難逃一死奸佞助敵
張衛、楊任回見張魯,衛言二將失了隘口,因此守關不住。
張魯大怒,欲斬楊任。
任辯稱:任曾諫楊昂,休追操兵,昂不肯聽信,故有此敗。
任再乞一軍前去挑戰,必斬曹操,如不勝,甘當軍令。
張魯取了軍令狀,楊任上馬,引二萬軍離南鄭下寨。
曹操提軍將進,先令夏侯淵領五千軍,往南鄭路上哨探,正迎著楊任軍馬,兩軍擺開。任遣部將昌奇出馬,與淵交鋒;戰不三合,被淵一刀斬於馬下。
楊任自挺槍出馬,與淵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
淵佯敗而走,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
曹操知夏侯淵斬了楊任,即時進兵,直抵南鄭下寨。
張魯慌聚文武商議,閻圃保南安龐德一人,可敵曹操手下諸將。
張魯大喜,即召龐德至,厚加賞勞;點一萬軍馬,令龐德出。
離城十餘裡,與曹兵相對,龐德出馬搦戰。
曹操在渭橋時,深知龐德之勇,欲得龐德,諸將須皆與緩鬥,使德力乏,然後擒之。
張郃先出,戰了數合便退,夏侯淵也戰數合退了,徐晃又戰三五合也退了,臨後許褚戰五十餘合亦退。
龐德力戰四將,並無懼怯。
各將皆於操前誇龐德好武藝,曹操心中大喜,與眾將商議:如何得龐德投降?
賈詡獻計:鬆極貪賄賂(貪官汙吏,名聲在外,其主“不知”,怪哉?)。暗以金帛送之,使譖龐德於張魯,便可圖矣。
操聽詡計,選一精細軍校,重加賞賜,付與金掩心甲一副,披在貼肉,外穿漢中軍士號衣,先於半路上等候。
次日,先撥夏侯淵、張郃兩枝軍,遠去埋伏;卻教徐晃挑戰,不數合敗走,龐德招軍掩殺,曹兵儘退。
龐德奪了曹操寨柵,見寨中糧草極多,即時申報張魯;一麵在寨中設宴慶賀。
當夜二更之後,三路火起:正中是徐晃、許褚,左張郃,右夏侯淵,三路軍馬,齊來劫
寨。
龐德不及提備,隻得上馬衝殺出來,望城而走,背後三路兵追來,龐德急喚開城門,領
兵一擁而入。
細作已雜到城中,徑投楊鬆府下謁見,具言:曹操久聞盛德,特使其送金甲為信,更有密書呈上。
鬆大喜,看了密書中言語,答應下來,打發來人先回,便連夜入見張魯,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賣此一陣。
張魯大怒,喚龐德責罵,欲斬之,閻圃苦諫。
張魯言:龐德來日出戰,不勝必斬!
龐德抱恨而退,次日,曹兵攻城,龐德引兵衝出。
操令許褚交戰,褚詐敗,龐德趕來,操自乘馬於山坡上喚言:龐令明何不早降?
龐德尋思:拿住曹操,抵一千員上將!遂飛馬上坡。
一聲喊起,連人和馬,跌入陷坑內去;四壁鉤索一齊上前,活捉了龐德,押上坡來。
曹操下馬,叱退軍士,親釋德縛,問龐德肯降否。
龐德尋思張魯不仁,情願拜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曹操親扶上馬,共回大寨,故意教城上望見。
三、“好心”得善果奸佞被誅殺
人報張魯,德與操並馬而行,魯益信楊鬆之言為實(昏君配佞臣,當亡也!)。
次日,曹操三麵豎立雲梯,飛炮攻打,張魯見其勢已極,與弟張衛商議。
衛建議:放火儘燒倉廩府庫,出奔南山,去守巴中。
楊鬆則建議開門投降,張魯猶豫不定。
衛再次催促:隻是燒了便行。
張魯向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今不得已而出奔,倉廩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也。
遂儘封鎖。
是夜二更,張魯引全家老小,開南門殺出。
曹操教休追趕,提兵入南鄭,見魯封閉庫藏,心甚憐之,遂差人往巴中,勸使投降。
張魯欲降,張衛不肯(望風而逃時,如何肯了?)。
楊鬆以密書報操,便教進兵,鬆為內應。
操得書,親自引兵往巴中,張魯使弟衛領兵出敵,與許褚交鋒;被褚斬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