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公之敵手
曹操欲使於禁赴樊城救援,問眾將誰敢作先鋒,龐德應聲願往。
操大喜言:關羽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遂加於禁為征南將軍,加寵德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前往樊城,這七軍,皆北方強壯之士。
兩員領軍將校:一名董衡,一名董超;當日引各頭目參拜於禁,董衡言:用龐德為先鋒,豈不誤事?
禁驚問其故,衡言:龐德原係馬超手下副將,不得已而降魏;今德故主在蜀,職居五虎上將;況德親兄龐柔亦在西川為官,今使德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禁聞此語,遂連夜入府啟知曹操,操省悟,即喚龐德至階下,令納下先鋒印。
德大驚問:何故不肯見用?操言:操本無猜疑;但今馬超現在西川,德兄龐柔亦在西川,俱佐劉備。操縱不疑,奈眾口何?(好個“奈眾口何”,領導智慧再顯!)
龐德聞之,免冠頓首,流血滿麵而告言:德昔在故鄉時,與兄同居,嫂甚不賢,德乘醉殺之(與“吳起殺妻”何其似也!吳起殺妻指的是祖籍衛國的吳起為了取得魯國信任,不惜殺死來自敵國(齊國)的妻子以獲得將軍位。);兄恨德入骨髓,誓不相見,恩已斷矣。故主馬超,孤身入川,今與德各事其主,舊義已絕。德感操恩遇,安敢萌異誌?惟操察之。
操乃扶起龐德,撫慰言:操素知德忠義,前言特以安眾人之心耳(陰陽互換,意隨心轉,高手!)。德可努力建功,德不負操,操亦必不負德也。
德拜謝回家,令匠人造一木櫬,次日,請諸友赴席,列櫬於堂。
眾親友見之,皆驚問:德出師,何用此不祥之物?
德舉杯謂親友言:德受操厚恩,誓以死報。今去樊城與關羽決戰,德若不能殺羽,必為羽所殺;即不為羽所殺,德亦當自殺。故先備此櫬,以示無空回之理。(與“馬革裹屍”異曲同工之效!“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這是當年東漢大將馬援在戰場上的豪言壯語。馬援作為朝中大將,曾經跟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東漢王朝剛建立政權不久,邊境便發生動亂。馬援率領將士奔赴戰場,身先士卒,大破敵軍,平定了叛亂。從此,他的名聲威震天下,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後來,他六十二歲時,匈奴又來侵犯邊境,滿朝文武議論紛紛。馬援聽說邊境又有戰事發生,便上朝請戰,要求領兵討伐匈奴。皇帝擔心他年紀太大,擔心萬一在戰場上有個閃失,所以不願答應讓他出征。可是,馬援不肯讓步。他向皇帝請命道:“誰說臣老了?臣的筋骨硬朗著呢!臣常說,男子漢應當為國戰死在戰場上,也可以馬革裹屍還葬。今日有此機會,又怎能退縮呢?”皇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隻好命他為帥,率兵奔赴戰場。後來,他不幸在軍中病故。)眾皆嗟歎。
德喚德妻李氏與德子龐會出,謂德妻言:德若死,德妻好生看養德兒;德兒有異相,長大必當與德報仇也。妻子痛哭送彆,德令扶櫬而行。
臨行,謂部將言:德今去與關羽死戰,德若被關羽所殺,部將即取德屍置此櫬中;德若殺了關羽,德亦即取羽首,置此櫬內,回獻曹操。部將五百人皆言:德如此忠勇,部將敢不竭力相助!
操喜言:龐德忠勇如此,操何憂焉!
賈詡言:龐德恃血氣之勇(血勇之人怒而麵赤,氣勇之人怒而麵青,骨勇之人怒而麵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血勇之人隻可於市井之中打架毆鬥,氣勇之人可從軍殺敵,骨勇之人已極可貴,能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常山趙子龍,將於陣前,拔劍生死,麵色不變,是為神勇!),欲與關羽決死戰,詡竊慮之。
操然詡言,急令人傳旨戒龐德:關羽智勇雙全,切不可輕敵。可取則取,不可取則宜謹守。龐德聞命,謂眾將言:德料此去,當挫關羽三十年之聲價。
禁言:曹操之言,不可不從。(“拍馬屁”之嫌耶?)德奮然趲軍前至樊城,耀武揚威,鳴鑼擊鼓。
二、功虧一簣
探馬飛報:曹操差於禁為將,領七枝精壯兵到來。前部先鋒龐德,軍前抬一木櫬,誓欲與關羽決一死戰,兵離城止三十裡矣。
關公大怒言:關平一麵攻打樊城,羽自去斬德,以雪羽恨!平言:平願代父去戰龐德。
關公言:平試一往,羽隨後便來接應。關平出帳,提刀上馬,領兵來迎龐德。
關平大罵龐德:背主之賊!龐德問部卒:此何人也?或答言:此關公義子關平也。
德叫言:平乃疥癩(疥癩:皮膚病名,俗謂頭癬。亦用以喻醜陋,表示鄙視之意。)小兒,德不殺平!快喚平父來!平大怒,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兩家各歇。
關公大怒,令廖化去攻樊城,自己親來迎敵龐德。關平接著,言與龐德交戰,不分勝負。
關、龐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魏軍恐龐德有失,急令鳴金收軍。關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二將各退。
龐德歸寨,對眾言:人言關公英雄,今日方信也。(英雄惜英雄!)正言間,於禁至。
禁言:聞德戰關公,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軍避之?(戰不是目的,但畏戰必亡!)德奮然言:操命禁為大將,何太弱也?德來日與關羽共決一死,誓不退避!
禁不敢阻而回。
關公回寨,謂關平言:龐德刀法慣熟,真羽敵手。(人逢對手,將遇良才)平言:羽縱然斬了德,隻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劉備之托也(獅子不因狗吠而回頭!)。
關公言:羽不殺德,何以雪恨?次日,上馬引兵前進,龐德亦引兵來迎。
二將齊出,鬥至五十餘合,龐德撥回馬,拖刀而走。關公隨後追趕,關平恐有疏失,亦隨後趕去。
龐德虛作拖刀勢,卻把刀就鞍鞽掛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將來。關公急睜眼看時,弓弦響處,箭早到來;躲閃不及,正中左臂。關平馬到,救父回營。
龐德勒回馬輪刀趕來,忽聽得本營鑼聲大震,德恐後軍有失,急勒馬回。
於禁見龐德射中關公,恐德成了大功,滅己威風(嫉賢妒能之輩,何來功成?),故鳴金收軍。
龐德回馬,問:何故鳴金?於禁謊稱:曹操有戒:關公智勇雙全。羽雖中箭,隻恐有詐,故鳴金收軍。
德言:若不收軍,德已斬了羽也。禁言: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龐德不知於禁之意,隻懊悔不已。
關公回營,拔了箭頭,幸得箭射不深,用金瘡藥敷之。關公痛恨龐德,謂眾將言:羽誓報此一箭之仇!
次日,人報龐德引軍搦戰,關公就要出戰,眾將勸住。
龐德搦戰十餘日,無人出迎,乃與於禁商議:眼見關公箭瘡舉發,不能動止;乘此機會,統七軍一擁殺入寨中,可救樊城之圍。
於禁恐龐德成功,隻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動兵(此等人物領兵,曹兵該敗也!)。
龐德累欲動兵,於禁隻不允,乃移七軍轉過山口,離樊城北十裡,依山下寨,禁自領兵截斷大路,令龐德屯兵於穀後,使德不能進兵成功。
三、水淹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