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_學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學三國 > 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

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2 / 2)

維大喜拜謝。

三、喜收三城

諸葛亮遂同薑維回寨,升帳商議取天水、上邽之計。

維言:天水城中尹賞、梁緒,與維至厚,當寫密書二封,射入城中,使天水城內亂,城可得矣。

諸葛亮從之,薑維寫了二封密書,拴在箭上,縱馬直至城下,射入城中。

小校拾得,呈與馬遵,遵大疑,與夏侯楙商議:梁緒、尹賞與薑維結連,欲為內應,楙宜早決之。(戰亂之時,人心如此不經考驗乎?)

楙言:可殺二人。尹賞知此消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久存先決條件。),乃謂梁緒言:不如納城降蜀,以圖進用。

是夜,夏侯楙數次使人請梁、尹二人說話,二人料知事急,遂披掛上馬,各執兵器,引本部軍大開城門,放蜀兵入。

夏侯楙、馬遵驚慌,引數百人出西門,棄城投羌胡城而去,梁緒、尹賞迎接諸葛亮入城。

安民已畢,諸葛亮問取上邽之計,梁緒言:上邽乃緒親弟梁虛守之,願招來降。諸葛亮大喜。

緒當日到上都喚梁虔出城來降諸葛亮,諸葛亮重加賞勞,就令梁緒為天水太守,尹賞為冀城令,梁虔為上邽令。

諸葛亮分撥已畢,整兵進發。

諸將問:亮何不去擒夏侯楙?諸葛亮言:放夏侯楙,如放一鴨耳,今得伯約,得一鳳也!(身價由能力決定而非身份、地位!)

諸葛亮自得三城之後,威聲大震,遠近州郡,望風歸降,諸葛亮整頓軍馬,儘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

四、口水戰完勝

近臣奏言:夏侯駙馬已失三郡,逃竄羌中去了,今蜀兵已到祁山,前軍臨渭水之西,乞早發兵破敵。

睿大驚,乃問群臣:誰可為睿退蜀兵耶?司徒王朗奏言:今睿何不拜為曹真大都督,以退蜀兵?

睿準奏,乃宣曹真言:丕托睿與真,今蜀兵入寇中原,真安忍坐視乎?

真奏言:真才疏智淺,不稱其職。王朗言:真乃社稷之臣,不可固辭,朗雖駑鈍,願隨真一往。

真又奏言:真受大恩,安敢推辭?但乞一人為副將。睿言:真自舉之。

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濟,官封射亭侯,領雍州刺史。

睿從之,遂拜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命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朗時年已七十六歲矣。

選撥東西二京軍馬二十萬與曹真,真命宗弟曹遵為先鋒,又命蕩寇將軍朱讚為副先鋒。

當年十一月出師,魏主曹睿親自送出西門之外方回。

曹真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

朗言:朗自出,隻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夜郎自大!)。

真大喜,是夜傳令:來日四更造飯,平明務要隊伍整齊,人馬威儀,旌旗鼓角,各按次序。當時使人先下戰書。

次日,兩軍相迎,列成陣勢於祁山之前,蜀軍見魏兵甚是雄壯,與夏侯楙大不相同。

三軍鼓角已罷,司徒王朗乘馬而出,探子馬出軍前,大叫言:請對陣主將答話!

諸葛亮端坐車中,飄然而出,諸葛亮舉目見魏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

諸葛亮暗忖言:王朗必下說詞,亮當隨機應之(謀定而後動!)。遂教推車出陣外,令護軍小校傳言:漢丞相與司徒會話。

王朗縱馬而出,諸葛亮於車上拱手,朗在馬上欠身答禮。

朗言:久聞亮之大名,今幸一會,亮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諸葛亮言:亮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朗言: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朗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亮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曰:‘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朗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亮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亮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範範之言,空談耳,無實際意義!吹牛佳作!)

諸葛亮在車上大笑言:亮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亮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亮素知朗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朗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亮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朗既為諂諛之臣,隻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朗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麵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亮共決勝負!(先說大勢,確定己方正義立場;再進行個人攻擊,使對方受到實質傷害——精神傷害。罵人真諦也!)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罵死王朗”也!)。

五、“計”高一籌

諸葛亮以扇指曹真言:真可整頓軍馬,來日決戰。言訖回車(真仁義耶?),兩軍皆退。

曹真將王朗屍首,用棺木盛貯,送回長安去了。

副都督郭淮言:諸葛亮料真軍中治喪,今夜必來劫寨。可分兵四路:兩路兵從山僻小路,乘虛去劫蜀寨;兩路兵伏於本寨外,左右擊之。

曹真大喜言:此計與真相合。遂傳令喚曹遵、朱讚兩個先鋒分付:遵、讚二人各引一萬軍,抄出祁山之後,但見蜀兵望真寨而來,遵可進兵去劫蜀寨。如蜀兵不動,便撤兵回,不可輕進。

二人受計,引兵而去。

真謂淮言:真兩個各引一枝軍,伏於寨外,寨中虛堆柴草,隻留數人,如蜀兵到,放火為號。諸將皆分左右,各自準備去了。

諸葛亮歸帳,先喚趙雲、魏延聽令,諸葛亮言:雲、延二人各引本部軍去劫魏寨(前者“仁義”,為劫寨打掩護!)。

魏延問:曹真深明兵法,必料延乘喪劫寨,真豈不提防?

諸葛亮笑言:亮正欲曹真知亮去劫寨也,真必伏兵在祁山之後,待亮兵過去,卻來襲亮寨;亮故令雲、延二人引兵前去,過山腳後路,遠下營寨,任魏兵來劫亮寨。延看火起為號,分兵兩路:文長拒住山口;子龍引兵殺回,必遇魏兵,卻放魏兵走回,延乘勢攻之,魏兵必自相掩殺,可獲全勝。(多算勝,少算不勝)二將引兵受計而去。

又喚關興、張苞分付:興、苞二人各引一軍,伏於祁山要路,放過魏兵,卻從魏兵來路,殺奔魏寨而去。二人引兵受計去了。

又令馬岱、王平、張翼、張嶷四將,伏於寨外,四麵迎擊魏兵。

諸葛亮乃虛立寨柵,居中堆起柴草,以備火號,自引諸將退於寨後,以觀動靜。

魏先鋒曹遵、朱讚黃昏離寨,迤邐前進,二更左側,遙望山前隱隱有軍行動。

曹遵自思言:郭都督真神機妙算!遂催兵急進,到蜀寨時,將及三更。

曹遵先殺入寨,卻是空寨,料知中計,急撤軍回,寨中火起,朱讚兵到,自相掩殺,人馬大亂。

曹遵與朱讚交馬,方知自相踐踏,急合兵時,四麵喊聲大震,王平、馬岱、張嶷、張翼殺到。

曹、朱二人引心腹軍百餘騎,望大路奔走,鼓角齊鳴,常山趙子龍一彪軍截住去路,大叫言:賊將那裡去?早早受死!

曹、朱二人奪路而走,喊聲又起,魏延又引一彪軍殺到。

曹、朱二人大敗,奪路奔回本寨,守寨軍士,隻道蜀兵來劫寨,慌忙放起號火。

左邊曹真殺至,右邊郭淮殺至,自相掩殺,背後三路蜀兵殺到:中央魏延,左邊關興,右邊張苞,大殺一陣。

魏兵敗走十餘裡,魏將死者極多,諸葛亮全獲大勝,方始收兵。

曹真、郭淮收拾敗軍回寨,商議:今魏兵勢孤,蜀兵勢大,將何策以退之?

淮言:勝負乃兵家常事,不足為憂。淮有一計,使蜀兵首尾不能相顧,定然自走矣。

未知其計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最新小说: 重回末世,從拋棄白眼狼全家開始 破鏡重圓:禁欲機長私下又爭又搶 黃袍加身 穿成寶媽當自強 時光的枷鎖3 時光之的枷鎖 青雲誌逆天 重生之仙途再起新 淩霄花上 興亡雲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