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問:誰可迎之?魏延出言:延願往。
諸葛亮言:延乃先鋒大將,未可輕出。
又問:誰敢迎之?裨將謝雄應聲而出,諸葛亮與三千軍去了。
諸葛亮又問:誰敢再去?裨將龔起應聲要去,諸葛亮亦與三千兵去了。
諸葛亮恐城內郝昭引兵衝出,乃把人馬退二十裡下寨。
謝雄引軍前行,正遇王雙,戰不三合,被雙一刀劈死。
蜀兵敗走,雙隨後趕來,龔起接著,交馬隻三合,又被雙所斬。
敗兵回報諸葛亮,諸葛亮大驚,忙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出迎。
張嶷出馬,王平、廖化壓住陣角,王雙縱馬來與張嶷交馬,數合不分勝負。
雙詐敗便走,嶷隨後趕去,王平見張嶷中計,忙叫:休趕!
嶷急回馬時,王雙流星錘早到,正中嶷背,嶷伏鞍而走,雙回馬趕來。
王平、廖化截住,救得張嶷回陣,王雙驅兵大殺一陣,蜀兵折傷甚多。
嶷吐血數口,回見諸葛亮,言:王雙英雄無敵,如今將二萬兵就陳倉城外下寨,守禦甚嚴。
三、大網捉小魚
諸葛亮見折二將,張嶷又被打傷,即喚薑維言:陳倉道口這條路不可行,彆求何策?(還記得蜀兵前隊哨報否?)
維言:陳倉城池堅固,郝昭守禦甚密,又得王雙相助,實不可取。令良將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統大軍去襲祁山,維如此用計,可捉曹真也。
諸葛亮從維言,令王平、李恢、引二枝兵守街亭小路,魏延引一軍守陳倉口。
馬岱為先鋒,關興、張苞為前後救應使,從小徑出斜穀望祁山進發。
曹真因思前番被司馬懿奪了功勞,因此到洛陽分調郭淮、孫禮東西守把,又聽的陳倉告急,已令王雙去救。
聞知王雙斬將立功,大喜,令中護軍大將費耀權攝前部總督,諸將各自守把隘口,報山
穀中捉得細作來見。
曹真令押入,跪於帳前,其人告言:有機密來見真,誤被伏路軍捉來,乞退左右。
真乃教去其縛,左右暫退,其人言:其乃薑伯約心腹人也,蒙其遣送密書。
真問:書安在?其人於貼肉衣內取出呈上。
真拆視言:罪將薑維百拜,書呈曹真麾下:維念世食魏祿,忝守邊城,叨竊厚恩,無門補報。昨日誤遭諸葛亮之計,陷身於巔崖之中。思念舊國,何日忘之!今幸蜀兵西出,諸葛亮甚不相疑。賴真親提大兵而來:如遇敵人,可以詐敗;維當在後,以舉火為號,先燒蜀人糧草,卻以大兵翻身掩之,則諸葛亮可擒也。非敢立功報國,實欲自贖前罪。倘蒙照察,速賜來命。
曹真看畢,大喜言:天使真成功也!遂重賞來人,便令回報,依期會合。
真喚費耀商議:今薑維暗獻密書,令真如此如此。耀言:諸葛亮多謀,薑維智廣,或者是諸葛亮所使,恐其中有詐。
真言:維原是魏人,不得已而降蜀,又何疑乎?(兵不厭詐!)
耀言:真不可輕去,隻守定本寨,耀願引一軍接應薑維。如成,功儘歸真;倘有奸計,耀自支當。(忠心下屬之典範!)
真大喜,遂令費耀引五萬兵,望斜穀而進,行了兩三程,屯下軍馬,令人哨探。
當日申時分,回報:斜穀道中,有蜀兵來也。耀忙催兵進,蜀兵未及交戰先退。
耀引兵追之,蜀兵又來,方欲對陣,蜀兵又退:如此者三次,延至次日申時分。
魏軍一日一夜,不曾敢歇,隻恐蜀兵攻擊,方欲屯軍造飯,蜀兵漫山遍野而來。
門旗開處,閃出一輛四輪車,諸葛亮端坐其中,令人請魏軍主將答話。
耀縱馬而出,遙見諸葛亮,心中暗喜,回顧左右言:如蜀兵掩至,便退後走,若見山後火起,卻回身殺去,自有兵來相應。
分付畢,躍馬出呼言:前者敗將,今何敢又來!諸葛亮言:喚曹真來答話!
耀罵言:曹真乃金枝玉葉,安肯與反賊相見耶!諸葛亮大怒,左有馬岱,右有張嶷,兩路兵衝出。
魏兵便退,行不到三十裡,望見蜀兵背後火起,喊聲不絕,費耀隻道號火,便回身殺來。
蜀兵齊退,耀提刀在前,隻往喊處追趕。
將次近火,山路中兩軍殺出:左有關興,右有張苞。山上矢石如雨,往下射來,魏兵大敗。
費耀知是中計,急退軍往山穀中而走,人馬困乏,背後關興引生力軍趕來,魏兵自相踐踏及落澗身死者,不知其數。
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彪軍,乃是薑維。耀大罵言:維無信!耀不幸誤中維奸計也!
維笑言:維欲擒曹真,誤賺耀矣!速下馬受降!
耀驟馬奪路,往山穀中而走,見穀口火光衝天,背後追兵又至,耀自刎身死(武死戰,死得其所!),餘眾儘降。
諸葛亮連夜驅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馬,重賞薑維。
維言:維恨不得殺曹真也!諸葛亮亦言:可惜大計小用矣。
曹真聽知折了費耀,悔之不及,遂與郭淮商議退兵之策。
孫禮、辛毗星夜具表申奏魏主,言蜀兵又出祁山,曹真損兵折將,勢甚危急。
睿大驚,即召司馬懿入內言:曹真損兵折將,蜀兵又出祁山,懿有何策,可以退之?
懿言:懿已有退諸葛亮之計,不用魏軍揚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未知其計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