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斬了曹爽,太尉蔣濟言:尚有魯芝、辛敞斬關奪門而出,楊綜奪印不與,皆不可縱。
懿言:彼各為其主,乃義人也。(義士,當敬之!)遂複各人舊職。
辛敞歎言:敞若不問於姊,失大義矣!
司馬懿饒了辛敞等,仍出榜曉諭:但有曹爽門下一應人等,儘皆免死(首惡必辦,脅從不問);有官者照舊複職。
軍民各守家業,內外安堵,何、鄧二人死於非命,果應管輅之言。
魏主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
懿固辭不肯受,芳不準,令父子三人同領國事。
二、無奈投敵
懿忽然想起:曹爽全家雖誅,尚有夏侯玄守備雍州等處,係爽親族,倘驟然作亂,如何提備?必當處置。
即下詔遣使往雍州,取征西將軍夏侯玄赴洛陽議事。
玄叔夏侯霸聽知大驚,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
鎮守雍州刺史郭淮,即率本部兵來,與夏侯霸交戰。
淮出馬大罵言:霸既是大魏皇族,芳又不曾虧霸,何故背反?
霸亦罵言:霸祖父於國家多建勤勞,今司馬懿何等匹夫,滅霸兄曹爽宗族,又來取霸,早晚必思篡位,霸仗義討賊,何反之有?
淮大怒,挺槍驟馬,直取夏侯霸。
霸揮刀縱馬來迎,戰不十合,淮敗走,霸隨後趕來,後軍呐喊,霸急回馬時,陳泰引兵殺來。
郭淮複回,兩路夾攻,霸大敗而走,遂投漢中來降後主。
有人報與薑維,維令人體訪得實,方教入城,霸拜見畢,哭告前事。
維言:昔微子去周(商帝乙的長子微子啟,是商紂王的哥哥,他看到紂王十分無道,屢次規勸他,紂王十分惱怒,但是又不好殺自己哥哥。微子啟沒有辦法,隻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帶走,離開了商紂王,投奔周武王,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微子啟得到了優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於宋,爵位是公爵。),成萬古之名:霸能匡扶漢室,無愧古人也。遂設宴相待。
維就席問:今司馬懿父子掌握重權,有窺蜀國之誌否?
霸言:懿方圖謀逆,未暇及外,魏國新有二人,若使領兵馬,實吳、蜀之大患也(內部人員,方知要害所在!)。
維問:二人是誰?
霸告言:一人現為秘書郎,乃潁川長社人,姓鐘,名會,字士季,太傅鐘繇之子,幼有膽智。繇嘗率二子見文帝,會時年七歲,其兄毓年八歲。毓見帝惶懼,汗流滿麵。帝問毓:毓何以汗?毓對言: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帝問會言:會何以不汗?會對言:戰戰栗栗,汗不敢出。帝獨奇之,及稍長,喜讀兵書,深明韜略;司馬懿與蔣濟皆奇其才。一人現為掾吏,
乃義陽人也,姓鄧,名艾,字士載,幼年失父,素有大誌,但見高山大澤,輒窺度指畫,何
處可以屯兵,何處可以積糧,何處可以埋伏。人皆笑之,獨司馬懿奇其才,遂令參讚軍機。
艾為人口吃,每奏事必稱艾艾。懿戲謂言:艾稱艾艾,當有幾艾?艾應聲言:鳳兮鳳兮,故
是一鳳。艾資性敏捷,大抵如此。此二人深可畏也。
維笑言:量此孺子,何足道哉!(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薑維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見後主。
三、出師不利
維奏言:維願領王師,即以霸為向導官,克服中原,重興漢室:以報禪之恩,以終亮之誌。
尚書令費禕諫言:蔣琬、董允皆相繼而亡,內治無人,伯約隻宜待時,不宜輕動。
維言:不然,人生如白駒過隙,何日恢複中原乎?
禕又言:孫子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禕等皆不如亮遠甚,亮尚不能恢複中原,何況
禕等?
維言:維深知羌人之心,今若結羌人為援,雖未能克複中原,自隴而西,可斷而有也。
後主言:維既欲伐魏,可儘忠竭力,勿墮銳氣,以負禪命。(仁主之語也!)
薑維領敕辭朝,同夏侯霸徑到漢中,計議起兵。
維言:可先遣使去羌人處通盟,然後出西平,近雍州。維等儘發糧草於川口,依亮舊製,次第進兵。(傳言:諸葛亮五次北伐是將戰場放在蜀外,薑維九伐中原是將戰場放在蜀內,致使蜀內受戰爭之苦,蜀國消耗巨大,國力衰敗!)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將句安、李歆同引一萬五千兵,往麴山前連築二城:句安守東城,
李歆守西城。
早有細作報與雍州刺史郭淮,淮一麵申報洛陽,一麵遣副將陳泰引兵五萬,來與蜀兵交戰。
句安、李歆各引一軍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敵,退入城中。
泰令兵四麵圍住攻打,又以兵斷其漢中糧道,句安、李歆城中糧缺。
郭淮自引兵亦到,看了地勢,回到寨中,乃與陳泰計議:此城山勢高阜,必然水少,須出城取水;若斷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遂令軍士掘土堰斷上流,城中果然無水。
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圍困甚急,歆死戰不能出,隻得退入城去。
句安城中亦無水,乃會了李歆,引兵出城,並在一處,大戰良久,又敗入城去。
軍士枯渴,安與歆言:薑維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
歆言:歆當舍命殺出求救。遂引數十騎,開了城門,殺將出來。
雍州兵四麵圍合,歆奮死衝突,方才得脫,隻落得獨自一人,身帶重傷,餘皆沒於亂軍之中。
是夜天降大雪,因此城內蜀兵分糧化雪而食。
李歆撞出重圍,從西山小路行了兩日,正迎著薑維人馬。
歆下馬伏地告言:麴山二城,皆被魏兵圍困,絕了水道,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
維言:為聚羌兵未到,因此誤了。(打臉不?)遂令人送李歆入川養病。
維問夏侯霸:羌兵未到,魏兵圍困麴山甚急,霸有何高見?
霸言:若等羌兵到,麴山二城皆陷矣,維可引兵徑往牛頭山,抄在雍州之後:郭淮、陳泰必回救雍州,則麴山之圍自解矣。(圍魏救趙!)
維大喜言:此計最善!薑維引兵望牛頭山而去。
陳泰見李歆殺出城去了,乃謂郭淮言:李歆若告急於薑維,薑維料泰大兵皆在麴山,必抄牛頭山襲泰之後。淮可引一軍去取洮水,斷絕蜀兵糧道;泰分兵一半,徑往牛頭山擊之。維若知糧道已絕,必然自走矣。(計毒莫過於斷糧)
郭淮從之,遂引一軍暗取洮水,陳泰引一軍徑往牛頭山來。
薑維兵至牛頭山,報說魏兵截住去路,維慌忙自到軍前視之。
陳泰大喝言:維欲襲泰雍州!泰已等候多時了!
維大怒,挺槍縱馬,直取陳泰,泰揮刀而迎,戰不三合,泰敗走,維揮兵掩殺。
雍州兵退回,占住山頭,維收兵就牛頭山下寨,維每日令兵搦戰,不分勝負。
夏侯霸謂薑維言:連日交戰,乃誘兵之計耳,必有異謀,不如暫退,再作良圖。
正言間,忽報郭淮引一軍取洮水,斷了糧道,維大驚,急令夏侯霸先退,維自斷後。
陳泰分兵五路趕來,維獨拒五路總口,戰住魏兵。
泰勒兵上山,矢石如雨,維急退到洮水之時,郭淮引兵殺來。
維引兵往來衝突,魏兵阻維去路,密如鐵桶,維奮死殺出,折兵大半,飛奔上陽平關來。
前麵又一軍殺到,為首一員大將,縱馬橫刀而出。
那人生得圓麵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個黑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何其醜也!),乃司馬懿長子驃騎將軍司馬師也。
維大怒言:孺子焉敢阻維歸路!拍馬挺槍,直來刺師。
師揮刀相迎,隻三合,殺敗了司馬師,維脫身徑奔陽平關來。
城上人開門放入薑維,司馬師也來搶關,兩邊伏弩齊發,一弩發十矢,乃武侯臨終時所遺連弩之法也。
未知司馬師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