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鬥投降
後主在成都,聞鄧艾取了綿竹,諸葛瞻父子已亡,急召文武商議。
近臣奏言:城外百姓,扶老攜幼,哭聲大震,各逃生命。
後主驚惶無措,哨馬報到,說魏兵將近城下。
多官議言:不如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險峻,可以自守,就借蠻兵,再來克複未遲。光祿大夫譙周言:今若投之,必遭大禍。
多官又奏言:蜀、吳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周又諫言: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周料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若稱臣於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禪再稱臣於魏,是兩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吳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禪,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願禪思之。
後主未決,退入宮中,次日,眾議紛然。
譙周見事急,複上疏諍之。
後主從譙周之言,正欲出降,第五子北地王劉諶厲聲而罵周言:偷生腐儒,豈可妄議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後主生七子:長子劉璿,次子劉瑤,三子劉琮,四子劉瓚,五子即北地王劉諶,六子劉恂,七子劉璩。
七子中惟諶自幼聰明,英敏過人,餘皆儒善。
後主謂諶言:今大臣皆議當降,諶獨仗血氣之勇,欲令滿城流血耶?
諶言:昔備在日,譙周未嘗乾預國政;今妄議大事,輒起亂言,甚非理也。諶切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薑維全師,皆在劍閣,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攻擊,可獲大功。豈可聽腐儒之言,輕廢備之基業乎?
後主叱之言:諶小兒豈識天時!諶叩頭哭言: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備可也,奈何降乎!
後主不聽,諶放聲大哭言:今一旦棄之,諶寧死不辱也!(為何不除黃皓保社稷?)
後主令近臣推出宮門,遂令譙周作降書,遣私署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同譙周齎玉璽來雒城請降。
鄧艾每日令數百鐵騎來成都哨探,當日見立了降旗,艾大喜。
張紹等至,艾令人迎入,三人拜伏於階下,呈上降款玉璽。
艾拆降書視之,受下玉璽,重待張紹、譙周、鄧良等。
艾作回書,付三人齎回成都,以安人心,三人拜辭鄧艾,徑還成都,入見後主,呈上回書,細言鄧艾相待之善。
後主拆封視之,即遣太仆蔣顯齎敕令薑維早降,遣尚書郎李虎,送文簿與艾: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各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
餘物在庫,不及具數,擇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
二、自滅滿門
北地王劉諶聞知,乃帶劍入宮,諶妻崔夫人問:諶今日顏色異常,何也?
諶言:諶欲先死以見備於地下,不屈膝於他人也!
崔夫人言:得其死矣!崔夫人請先死,諶死未遲。
諶問:崔夫人何死耶?崔夫人言:諶死父,崔夫人死夫:其義同也。夫亡妻死,何必問焉!言訖,觸柱而死。
諶乃自殺其三子,並割妻頭,提至昭烈廟中,伏地哭言:諶羞見基業棄於他人,故先殺妻子,以絕掛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
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自滅滿門,可報國耶!)。
蜀人聞知,無不哀痛,後主聽知北地王自刎,乃令人葬之。
三、君臣分降
次日,魏兵大至,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麵縛輿櫬,出北門十裡而降。
鄧艾扶起後主,親解其縛,焚其輿櫬,並車入城。
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艾拜後主為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各隨高下拜官,請後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又令太常張峻、益州彆駕張紹,招安各郡軍民。
又令人說薑維歸降,一麵遣人赴洛陽報捷。
艾聞黃皓奸險,欲斬之,皓用金寶賂艾左右,因此得免(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自是漢亡(漢獻帝“禪讓”之時,漢已亡也!)。
太仆蔣顯到劍閣,入見薑維,傳後主敕命,言歸降之事。
維大驚失語,帳下眾將聽知,拔刀砍石大呼言:眾將死戰,何故先降耶!號哭之聲,聞數十裡。
維見人心思漢,乃以善言撫之言:維有一計,可複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