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回 東吳被滅 三分歸一統_學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學三國 > 第一百二十回 東吳被滅 三分歸一統

第一百二十回 東吳被滅 三分歸一統(1 / 2)

一、東吳換惡主

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篡魏,知其必將伐吳,憂慮成疾,乃召丞相濮陽興入宮中,令太子孫【上雨下單】出拜。

吳主把興臂、手指【上雨下單】而卒。

興出,與群臣商議,欲立太子孫【上雨下單】為君。

左典軍萬彧言:【上雨下單】幼不能專政,不若取烏程侯孫皓立之。

左將軍張布亦言: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

丞相濮陽興不能決(所托非人!),入奏朱太後。

太後言:眾臣斟酌立之可也。興遂迎皓為君。

皓字元宗,大帝孫權太子孫和之子也。

當年七月,即皇帝位,改元為元興元年,封太子孫【上雨下單】為豫章王,追諡父和為文皇帝,尊母何氏為太後,加丁奉為右大司馬。

次年改為甘露元年,皓凶暴日甚,酷溺酒色,寵幸中常侍岑昏。

濮陽興、張布諫之,皓怒,斬二人,滅其三族(天不佑吳!)。

廷臣緘口,不敢再諫,又改寶鼎元年,以陸凱、萬彧為左右丞相。

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溯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

陸凱上疏諫言:願皓省百役,罷苛擾,簡出宮女,清選百官,則天悅民附而國安矣。(忠言逆耳利於行!)疏奏,皓不悅。

又大興土木,作昭明宮,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又召術士尚廣,令筮蓍問取天下之事(以占卜論天下事,自欺欺人也!)。

尚對言:皓筮得吉兆: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

皓大喜,謂中書丞華覈言:休納覈之言,分頭命將,沿江一帶,屯數百營,命老將丁奉總之。皓欲兼並漢土,以為蜀主複仇,當取何地為先?

覈諫言:皓宜修德以安吳民,乃為上計。若強動兵甲,正猶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願皓察之。

皓大怒言:皓欲乘時恢複舊業,覈出此不利之言!若不看覈舊臣之麵,斬首號令!

叱武士推出殿門,華覈出朝歎言:可惜錦繡江山,不久屬於他人矣!遂隱居不出(潔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皓令鎮東將軍陸抗部兵屯江口,以圖襄陽。

二、李牧之風

晉主聞陸抗寇襄陽,與眾官商議。

賈充出班奏言:炎可詔都督羊祜率兵拒之,俟其國中有變,乘勢攻取,東吳反掌可得也。

炎大喜,即降詔遣使到襄陽,宣諭羊祜,祜奉詔,整點軍馬,預備迎敵。

自是羊祜鎮守襄陽,甚得軍民之心,吳人有降而欲去者,皆聽之,減戍邏之卒,用以墾田八百餘頃。

其初到時,軍無百日之糧,及至末年,軍中有十年之積。

祜在軍,嘗著輕裘,係寬帶,不披鎧甲,帳前侍衛者不過十餘人。

一日,部將入帳稟祜言:哨馬來報:吳兵皆懈怠,可乘其無備而襲之,必獲大勝。

祜笑言:部將眾人小覷陸抗耶?陸抗足智多謀,日前吳主命之攻拔西陵,斬了步闡及其將士數十人,祜救之無及。陸抗為將,祜等隻可自守;候其內有變,方可圖取,若不審時勢而輕進,此取敗之道也。(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眾將服祜論,隻自守疆界而已。

一日,羊祜引諸將打獵,正值陸抗亦出獵。

羊祜下令:祜軍不許過界。眾將得令,止於晉地打圍,不犯吳境。

陸抗望見,歎言:羊將軍有紀律,不可犯也。日晚各退。

祜歸至軍中,察問所得禽獸,被吳人先射傷者皆送還。

吳人皆悅,來報陸抗。

抗召來人入,問:其主帥能飲酒否?來人答:必得佳釀,則飲之。

抗笑言:抗有鬥酒,藏之久矣,今付與來人持去,拜上祜:此酒陸某親釀自飲者,特奉一勺,以表昨日出獵之情。

來人領諾,攜酒而去,左右問抗:抗以酒與祜,有何主意?

抗言:祜既施德於抗,抗豈得無以酬之?

眾皆愕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來人回見羊祜,以抗所問並奉酒事,一一陳告。

祜笑言:抗亦知祜能飲乎!遂命開壺取飲。

部將陳元言:其中恐有奸詐,祜且宜慢飲。

祜笑言: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自是使人通問,常相往來。

一日,抗遣人候祜。

祜問:陸將軍安否?來人言:抗臥病數日未出。

祜言:料抗之病,與我相同,祜已合成熟藥在此,可送與服之。

來人持藥回見抗,眾將言:羊祜乃是吳敵也,此藥必非良藥。

抗言:豈有鴆人羊叔子哉!眾將勿疑。(公開與強敵引為知己,危矣!)

遂服之,次日病愈,眾將皆拜賀。

抗言:祜專以德,抗專以暴,是祜將不戰而服抗也,今宜各保疆界而已,無求細利。

眾將領命。

忽報吳主遣使來到,抗接入問之。

使言:皓傳諭抗:作急進兵,勿使晉人先入。抗言:使者先回,抗隨有疏章上奏。

使人辭去,抗即草疏遣人齎到建業。

近臣呈上,皓拆觀抗疏,疏中備言晉未可伐之狀,且勸吳主修德慎罰,以安內為念,不當以黷武為事。

吳主覽畢,大怒言:皓聞抗在邊境與敵人相通,今果然矣!

遂遣使罷抗兵權(自毀長城也!),降為司馬,卻令左將軍孫冀代領抗軍。

三、“李牧”惜死

群臣皆不敢諫,吳主皓自改元建衡,至鳳凰元年,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

丞相萬彧、將軍留平、大司農樓玄三人見皓無道,直言苦諫,皆被所殺。

前後十餘年,殺忠臣四十餘人,皓出入常帶鐵騎五萬。

群臣恐怖,莫敢奈何。

羊祜聞陸抗罷兵,孫皓失德,見吳有可乘之機,乃作表遣人往洛陽請伐吳。

其略言: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險,不如劍閣;孫皓之暴,過於劉禪;吳人之困,甚於巴蜀,而大晉兵力,盛於往時:不於此際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於征戍,經曆盛衰,不可長久也。

司馬炎觀表,大喜,便令興師。

賈充、荀顗、馮紞三人,力言不可(嫉賢妒能乎?),炎因此不行。

祜聞上不允其請,歎言:今天與不取,豈不大可惜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至鹹寧四年,羊祜入朝,奏辭歸鄉養病。

炎間言:祜有何安邦之策,以教寡人?

祜言:孫皓暴虐已甚,於今可不戰而克。若皓不幸而歿,更立賢君,則吳非炎所能得也。(良言也!)

炎大悟言:祜今便提兵往伐,若何?

祜言:祜年老多病,不堪當此任,炎另選智勇之士可也。

遂辭炎而歸。

是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馬炎車駕親臨其家問安。

炎至臥榻前,祜下淚言:祜萬死不能報炎也!

炎亦泣言:炎深恨不能用祜伐吳之策,今日誰可繼祜之誌?

祜含淚而言:祜死矣,不敢不儘愚誠:右將軍杜預可任;勞伐吳,須當用之。

炎言:舉善薦賢,乃美事也;祜何薦人於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

祜言:拜官公朝,謝恩私門,祜所不取也。(公私分明也!)言訖而亡。

炎大哭回宮,敕贈太傅、巨平侯。

南州百姓聞羊祜死,罷市而哭,江南守邊將士,亦皆哭泣。

襄陽人思祜存日,常遊於峴山,遂建廟立碑,四時祭之。

往來人見其碑文者,無不流涕,故名為墮淚碑。

四、終下決心

晉主以羊祜之言,拜杜預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事。

杜預為人,老成練達,好學不倦,最喜讀左丘明《春秋傳》,坐臥常自攜,每出入必使人持《左傳》於馬前,時人謂之“《左傳》癖”。

及奉晉主之命,在襄陽撫民養兵,準備伐吳。

此時吳國丁奉、陸抗皆死,吳主皓每宴群臣,皆令沉醉,宴罷之後,各奏過失,有犯者或剝其麵,或鑿其眼(非人也!),國人大懼。

晉益州刺史王濬上疏請伐吳,濬疏言:孫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賢主,則強敵也;濬造船七年,日有朽敗;濬年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矣,願炎無失事機。(英雄所見略同!)

晉主覽疏,遂與群臣議言:王濬之論,與羊祜暗合,炎意決矣。

侍中王渾奏言:更遲一年以待吳疲,方可成功。

晉主依渾奏,乃降詔止兵莫動(如此無主見乎?),退入後宮,與秘書丞張華圍棋消遣。

近臣奏邊庭有表到,晉主開視之,乃杜預表也。

表略雲:往者,羊祜不博謀於朝臣,而密與炎計,故令朝臣多異同之議。凡事當以利害相校,度此舉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於無功耳。自秋以來,討賊之形頗露;今若中止,孫皓恐怖,徙都武昌,完修江南諸城,遷其居民,城不可攻,野無所掠,則明年之計亦無及矣。

晉主覽表才罷,張華推卻棋枰,斂手奏言:炎聖武,國富民強;吳主昏庸,民憂國敝。今若討之,可不勞而定,願勿以為疑。

晉主言:華言洞見利害,炎複何疑。

即出升殿,命鎮南大將軍杜預為大都督,引兵十萬出江陵;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出塗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皆聽預調用。

又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水陸兵二十餘萬,戰船數萬艘。

又令冠軍將軍楊濟出屯襄陽,節製諸路人馬。

五、大勝報捷

早有消息報入東吳,吳主皓大慌,急召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計議退兵之策。悌奏言:可令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進兵江陵,迎敵杜預;驃騎將軍孫歆進兵拒夏口


最新小说: 重生後,醫妃她站起來了 大封印假裝是弱雞 我的靈根等級怎麼是負的 開局流放:我靠靈泉空間造盛世 日升青鸞 你尋覓的長生,我出生就擁有 末世:綁錯係統給築基丹 劣性博弈 我在地下城討生活 成為外賣神探,從一份炸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