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區和第十區的邊境線上有著大片密林。
在兩區攜手共建大陸北部經濟特區的年代,這片邊境地帶的管轄相當寬鬆。
隨著第十區的治安急劇惡化,第三區當局在邊境線上建立了大量的“看火塔”,名義上是防山火,實際是防人。關於“在邊境上建立另一堵隔離牆”的議案曾被擺上討論桌,若不是預算不足,施工難度過大,還容易引發外交糾紛,或許兩個大區已經從物理意義上隔離開了——就像東部倒數二區和它們的鄰居那樣。
今天的邊境山區一片和諧,兩人一組的看火人以前所未有的嚴謹和認真,輪班監視著山林。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關注的並不是第十區的方向,而是第三區。
“每次發工作指令都這樣,說得含含糊糊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出什麼事了,非得看著自家......”其中一名看火人拿著望遠鏡,嫻熟地掃過幾條小路。除了一隻傻麅子外,沒有東西值得他多做停留,“總不能是有逃犯跑了吧?”
彆在胸口的對講機滋滋作響,隨即傳出人聲。
“如果是逃犯,這都快一周了,不至於還沒抓到吧?”
“那還有什麼人會往第十區跑嗎?我聽說在那兒到處都在槍戰,走個路都可能吃槍子兒。”
在森林裡駐紮,監視山林是份枯燥孤獨的工作,若是長時間沒有跟人溝通,連語言能力都會下降。看火人都是兩兩一組互相輪班,確保晝夜都有人在崗。
“飯等下就好了,我吃完喊你。”看火塔底部的同伴說。
“彆又把菜都吃完了。”
“怎麼可能,我是那種人嗎?”
“要是吃獨食我非削你不可。”塔頂的看守人笑罵了一句,暫且關掉對講機的功放。
透過麵前的玻璃,是一幅他習以為常卻無比燦爛的山間日落。
夜幕正從地平線的方向漫過森林,洗去停留在樹梢間的金黃。
山裡的夜來得很快。
不多時,除了這座看火塔與遠方山頂它的姊妹們外,整片山中已經找不到任何光源。今夜星月雖明,但再老成的看火人都不會貿然趁夜進山。越是了解山林,越是要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
沒有火情,沒有嫌疑人等,不錯的一天。
“得嘞,下來吃飯。”
“來了。”
看火人推開門,頂著塔頂的夜風來到房間外懸空的過道上。
夜風猛烈,整座塔明顯都在搖晃,看火人對此習以為常,朝著樓梯的方向摸去。
嘩啦啦啦......
密集的振翅聲忽然響起,一大群鳥撲棱著急匆匆起飛,化作一團烏雲在月下盤旋。各類鳥鳴響徹不絕,於死寂的山林中震蕩開來,激起更多走獸的窸窣。
方才靜若無物的山中,一時間嘈雜不休。
看火人停下動作,對講機裡的沙沙聲也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