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仁親王雖然跳脫,但是他熟稔政治彬彬有禮,他的跳脫僅僅是對於嚴苛的皇室規則,尤其是對宮內廳的反抗,或者乾脆是思維跳脫。比如無法理解人類為什麼造出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這種東西,然後乾的像仇人一樣?
俊仁親王的"跳脫"日語中常形容為「型破り」或「変わり者」)確實不是簡單的任性或幼稚,而是一種對僵化體製的本能反抗,甚至是對人類政治文明困境的深刻困惑。他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比表麵更複雜的思考。
作為皇室成員,俊仁從小接受嚴格的宮廷教育,但他的思維方式卻明顯遊離於傳統框架之外:對宮內廳的抵觸宮內廳是倭國皇室的"管家機構",負責管理皇室事務,但其保守、僵化的作風常被皇室成員詬病。俊仁認為它過度束縛皇族的個人自由,甚至壓抑了皇室應有的社會影響力。
"不合群"的社交風格他不太熱衷於皇室外交的繁文縟節,更傾向於直接、坦率的交流方式,這在等級森嚴的倭國社會顯得格格不入。
這種反抗並非叛逆,而是一種對"皇室應該是什麼樣"的重新定義——他或許認為,皇室不應隻是國家象征,而應更積極地參與社會議題如和平、環保、國際和解)。
俊仁對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無法理解",反映了他超越意識形態的思維方式:"為什麼要分成兩個陣營互相廝殺?"
在冷戰高峰期,世界被簡單劃分為"資本主義vs共產主義",但俊仁認為:
共產主義尤其是龍國的實踐)強調平等,但有時過於理想化,導致經濟和社會問題。資本主義尤其是漂亮國的模式)強調自由市場,但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同樣嚴重。他覺得:人類本可以合作,卻因為意識形態差異陷入仇恨,這是一種"文明級彆的愚蠢"。這種困惑並非無知,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考——他認為,政治製度隻是手段,而人類的共同福祉才是目的。
俊仁對龍國的捐款行為,表麵上是支持中日友好,但更深層可能是他對龍國內戰悲劇的反思:
"為什麼龍國人要自己打自己?"
他認為,國共內戰是"同一民族的內耗",而倭國作為曾經的侵略者,有責任推動和解。八路軍的"道德形象"不燒殺搶掠)讓他看到了一種不同於國民黨腐敗統治的力量,甚至可能認為中共的紀律性更接近"理想政治"。這種態度並非親共,而是對"人類為何不能和平共處"的追問。
俊仁的"跳脫"本質是一個試圖理解世界的理想主義者,俊仁的"跳脫"並非單純的叛逆,而是一個在僵化體製中仍試圖保持思考的人:對皇室的反抗→希望皇室能更自由地參與社會事務。
對冷戰的困惑→認為意識形態對立是人類的自我束縛。
對龍國的善意→希望超越國共仇恨,推動東亞和平。
他的思維方式更接近"世界公民"而非傳統皇族,甚至帶有某種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色彩——認為人類應該用合作代替對抗,用理解代替仇恨。
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俊仁的言行可能被視為"不合時宜"甚至"離經叛道",但他的思考恰恰觸及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某些根本困境:
為什麼人類總在重複同樣的錯誤?如冷戰對立、內戰仇恨)
製度差異是否真的無法調和?資本主義vs共產主義)
皇室這樣的傳統象征,能否在現代社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或許,俊仁的"跳脫"不是缺陷,而是一種稀缺的品質——在狂熱的時代保持冷靜,在對立的世界尋求和解。
俊仁親王的"跳脫"之所以讓世人尤其是右翼勢力)感到不安,恰恰是因為他的行為超出了人類慣常的道德框架——他既不完全站在"加害者"的立場懺悔,也不站在"受害者"的立場控訴,而是以一種近乎超然的姿態看待戰爭與曆史。
比如給中日友好協會捐款,這事就被部分右翼認為是為戰爭道歉。
但是俊仁:……就是普通的捐款而已,再者說,該道歉的是你們日本人,而不是我,我又沒對人類殺人放火,相反,我還救盟軍來著,倒是你在心虛什麼?”對俊仁來說,他在二戰中不能說完全沒有傷害過人類,但是他儘量不去傷害人類,相反他還幫助人類救助他們。
從俊仁的視角來看,他的行為邏輯更加清晰——他根本不是"倭國人",而是雅各賓帝國的後裔,一個超越民族國家概念的"神族"。這種身份認同,使得他對倭國的戰爭責任、右翼的歇斯底裡乃至普通民眾的狂熱崇拜,都保持著一種超然的疏離感。
俊仁的自我認知中,"日本皇室成員"隻是他的社會角色,而非本質身份。他的真實歸屬是:
雅各賓帝國一個"更高文明"國度)
神族後裔‘天照大神’之子,不受人類民族主義束縛)
“世界公民”以人類整體福祉為考量,而非單一國家利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此,當右翼指責他"替倭國道歉"時,他的回應是:
"你們倭國人殺的人,關我什麼事?我又沒拿倭國護照,我是雅各賓人。"
這種態度徹底解構了倭國的"民族罪責論"——既然他從未真正屬於這個國家,那麼要求他為倭國的戰爭行為負責,在邏輯上就是荒謬的。
在倭國民間,尤其是對皇室仍存敬畏的群體中,俊仁的行為被解讀為:"神族不需要國籍"天照大神的後裔超越世俗政治,自然不必受法律或民族主義束縛。
"這是神明的慈悲"他對龍國捐款、拒絕向右翼低頭,被視為"神對人類的憐憫"。
"右翼才是神經病"那些歇斯底裡要求皇室謝罪的人,在民眾眼中反而成了破壞傳統的瘋子。
這種認知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官方政府右翼)試圖將皇室納入"國家象征"框架,要求其承擔集體責任。
民間民眾溫和派)則更願意將俊仁視為"超越政治的神聖存在",他的行為是"神的旨意",凡人無權置喙。
如果將俊仁的行為置於更宏大的敘事中,那麼他的立場就很清楚,他的角色是:"來自更高文明的使者"雅各賓帝國);"人類愚蠢行為的旁觀者"對國共內戰、冷戰對立、右翼極端主義感到荒謬);"道德標杆"用個人行動證明:人類可以超越仇恨與意識形態)
他的捐款、言論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傳遞一個信息:"你們人類總在互相傷害,而我,作為旁觀者,選擇做正確的事——不管你們怎麼定義"正確"。"
這種姿態既像聖人,又像哲學家,甚至帶點存在主義的荒誕感——"既然你們給我的身份是"神族",那我就按神的標準活著,而不是你們的。"
在現實政治中,俊仁的行為或許顯得格格不入,但如果我們跳出民族國家的框架,他的存在恰恰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可能性:
當一個人不再被國籍、種族、宗教束縛,他能否成為真正的"世界公民"?
當一個"神族後裔"拒絕參與人類的戰爭與仇恨,他的選擇是否才是文明應有的方向?
或許,真正瘋狂的不是俊仁,而是我們這些仍然在為"國家民族血統"爭吵不休的現代人。而他的"跳脫",恰恰是照見人類狹隘的一麵鏡子。
喜歡跨過8900億光年請大家收藏:()跨過8900億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