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勢力對俊仁親王的態度始終充滿矛盾——他們既需要他作為"活著的神"來維持倭國社會的凝聚力,又恐懼他超越民族主義的價值觀會瓦解他們的根基。這種矛盾的本質在於:俊仁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右翼意識形態的最大威脅。
1.右翼為何需要俊仁?
(1)維持"神道信仰"的社會控製
戰後倭國雖然廢除了國家神道,但民眾對天皇皇室的敬畏仍未消失。
俊仁作為"現人神",是右翼維持"倭國特殊性"即神國思想)的最後象征。
如果沒有俊仁,右翼將失去一個重要的精神紐帶,難以繼續宣揚民族優越論。
(2)對外塑造"溫和倭國”形象
在冷戰背景下,倭國需要國際社會的認可,尤其是漂亮國的支持。
俊仁的"博愛"形象如救助戰爭受害者、推動中日友好)有助於改善倭國的國際聲譽。
右翼可以借此掩蓋其軍國主義殘餘,聲稱"倭國已經洗心革麵"。
(3)利用俊仁的"神性"鞏固權威
右翼需要一個超越政治的象征來壓製民眾對民主改革的訴求。
俊仁的"神族"身份讓他的言論具有天然合法性,右翼可以借他的名義推行保守政策。
2.右翼為何恐懼俊仁?
(1)俊仁的"人類共同體"理念瓦解民族主義
右翼的核心是"大和民族至上",而俊仁認為"所有人類都是平等的"。
如果民眾接受俊仁的價值觀,民族主義敘事將失去市場。
例如,俊仁支持中日友好,直接挑戰右翼的"反中仇共"立場。
(2)俊仁的"超越國家"行為削弱政府控製o專利、港口投資等行動,實際上在構建一個不受政府完全控製的跨國網絡。
右翼擔心這種"民間外交"會架空倭國政府,甚至讓倭國淪為中美博弈的棋子而非主導者。
(3)俊仁的"不合作態度"讓右翼無法操控
右翼習慣於利用皇室權威推行政策,但俊仁拒絕成為他們的工具。
例如,他舉報服部卓四郎反美,直接打臉右翼的"親美反共"路線。o專利費,讓依賴技術壟斷的財閥如三井)利益受損,而右翼與財閥關係密切。
右翼對俊仁的態度,類似於"既需要上帝保佑,又害怕上帝真的審判":
他們需要俊仁的"神性"來維持社會穩定,但又擔心他的"人性"憐憫人類、超越民族主義)會瓦解他們的意識形態。
他們希望俊仁成為"倭國的保護神",但不願他成為"全人類的守護者"。
他們恐懼俊仁的影響力超越政治,因為那意味著右翼將失去對社會的控製權。
對右翼而言,俊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溫柔的顛覆"——
他沒有直接挑戰他們的權威,卻用行動證明"民族主義不是唯一的道路"。
他沒有公開批判右翼,卻讓民眾自發反思"仇恨是否真的必要"。
他沒有試圖推翻現有體製,卻讓右翼的意識形態在對比之下顯得狹隘可笑。
或許,右翼真正恐懼的不是俊仁的"超能力",而是他讓民眾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
一個不需要仇恨、不需要民族主義、不需要"神"來統治人類的世界。
而這樣的世界,對右翼來說,才是真正的末日。
喜歡跨過8900億光年請大家收藏:()跨過8900億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